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永远嘴馋的潮汕人。

潮汕乃著名的华侨之乡,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一个潮汕”,可见潮汕在外华侨的数量之多。也因为如此多外出谋生的人,才会诞生出潮汕地区独特的华侨文化。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无可奈何炊甜粿

甜粿是潮汕地区的年糕,是用糯米粉和红糖蒸制而成的,由于蒸制的时间一般都要在10小时左右,所以潮汕人一般只在重大节日或者是过年的时候才会蒸制甜粿,不过在以前有个例外,那就是在家里人要“过番”(出国谋生)的时候。过去的潮汕,地少人多,地理位置又偏僻,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坐船前往南洋谋生。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去南洋的路非常遥远,所以在出发之前,要准备好路上所需的食物,甜粿是用糯米粉和红糖制作而成的,糯米能填饱肚子,红糖能补充能量,而且可以放很久都不坏,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干粮携带。甜粿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为了拜神而蒸制的,平时普通家庭并不会去蒸这费时费力的甜粿来吃,而如果有人在平常的日子蒸甜粿的话,那就说明其家里有人要“过番”谋生活了,平常日子蒸甜粿,其实是无奈之举,毕竟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到那么远的地方谋生呢,所以才会有“无可奈何炊甜粿”这个说法。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抱个冬瓜去“过番”

据老辈人所说,以前外出南洋谋生的时候,除了带上甜粿以备路上充饥之外,还会带上一些冬瓜,这可不是带什么土特产过去,这冬瓜在半路上的作用可大着呢。一般来说,当时“过番”所坐的船都不是什么大船,而海上风浪又大,带着冬瓜可以作为压舱的重物;还有,要顺利到达目的地,以当时的条件来说,没有个把月是到不了的,慢的甚至需要半年,人们所能带的淡水有限,冬瓜含水量高,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缺乏淡水的时候食用;再者,海上风险大,有的时候风险不可避免,遇险的时候可以利用冬瓜的浮力作为救生之用。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一封“番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纵使千难万险,但是为了家里的妻儿老小,潮汕人还是甘愿冒这个险,半路遇险的不计其数,而侥幸或者到达目的地的,都会第一时间找门路向家里寄信报平安,这就是“番批”(也叫侨批),按照惯例,“番批”必须附上一点钱,无论多少,哪怕是一块两块,刚上岸的潮汕人,还没工作,这第一封“批”的钱往往是找人垫上的,而后期辛苦赚到了钱,这封“番批”就成了国内家里人的经济支柱了。“番批”文化是潮汕地区以及其他侨乡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在以前,潮汕的相当一部分家庭都靠“番批”过日子,因此俗语说到“番批钱银唐山福”,对于当时的潮汕人来说,“番批”不仅是亲情之纽带,承载着浓浓的相思之情,更是自家生活之所系,意义确实非凡!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回乡探亲,分“番客糖”

潮汕人的家乡情怀在全国来说可谓是最重的,无论离家多远,家乡永远是自己最思念的,所以在当时,每年都会有“过番”赚钱的潮汕人乘坐着红头船回家探亲,以解思乡之情。出洋者回家团圆,这对于家里人以及亲朋好友来说可是大喜事,所以当天会有很多亲朋好友拿着猪肉鸡蛋等贺礼前来祝贺,称之为“接番客”,而“番客”则会以各种“番畔”的手信或红包作为回礼,还会设“番客宴”宴请众人。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番客”回乡对于乡里人来说也是一件热闹的事情,很多人,特别是乡里的小孩都会去围观,而“番客”也会给这些小孩派发“番客糖”,因此每次有“番客”回乡,小孩子是非常开心的。“番客糖”一般都是那边的一些糖果饼干,其中有一种相信很多人印象都很深刻,那就是“罗嘀”,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是叫花占饼干,“罗嘀”是南洋话的音译,这是一种形状非常奇特的饼干,底下是圆圆的饼干,上面附有螺旋尖塔型的糖,是当时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小零食,也是一代人童年的回忆。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我是潮州人,来自唐山!”

“唐山”是在外华侨对祖国的称呼,据说在古代的时候,闽粤一带在汉朝被彻底征服,但直到唐朝才真正有了行之有效的统治,在唐朝的时候,朝廷派官吏到闽粤这边任职,官吏通常要翻越五岭才能到达,所以他们往往称自己为“唐山人”,而当地人也把朝廷或者首都方向来的人称作“唐山人”,最终被同化了,自己也称自己为“唐山人”,所以“唐山人”在以前的闽粤地区就是中国人的意思,跟现在的河北唐山没有关系,例如李小龙的电影《唐山大兄》中的“唐山”就是指的中国,而外国的唐人街也就是“唐山人的街道”的简称。

一笼甜粿,包含着多少无奈!一封侨批,承载着多少相思!

海外的侨胞对于祖国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都以“唐山人”自居,血浓于水,即使相隔万水千山,都改变不了他们对于家乡的感情!在海外的潮汕同胞数量众多,这是几百年来不断有人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在海外发展的潮汕人,并没有因为身在异乡而忘祖,相反的,他们骨子里认为,这是自己的根,不管自己离乡多远,发展得多好,根永远在潮汕,因此,他们发迹了之后,也竭尽自己的能力,支持家乡的建设,捐钱修路、建学校等等,即使很多已经不是中国国籍了,但你如果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会说:“我是潮州人,来自唐山!”

​本文由每天都在郁闷的老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务必通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