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在南京邁皋橋地鐵站附近的華電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荀記修鞋縫補店”。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經營這家鋪子的,是一對聾啞人夫婦:51歲的荀道新和50歲的崔紹英。

一個修鞋、一個縫補舊衣,無聲地配合,但默契十足。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店面不大,十幾個平方。

牆壁上掛滿了各式拉鍊、鞋帶、揹包帶...

架子上大大小小碼數的鞋墊、各種各樣的紐扣也被放得整整齊齊。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此外,最顯眼的就屬這兩臺“老傢伙”:一臺縫紉機和一架手搖補鞋機。

因為經常使用,它們的邊角被磨得光滑圓潤。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崔紹英的縫紉機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荀道新的手搖補鞋機



七十多歲的帥奶奶是這家鋪子的常客。

今天,她的一雙鞋,鞋縫開了,捨不得扔。

正好,到老荀這兒來。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一進門,帥奶奶在老荀邊上坐下,熟門熟路。

從包裡掏出舊鞋,指著開縫的鞋邊,老荀點了點頭,已經明瞭,手上便動了起來。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鞋子往機子上架好,左手握鞋將鞋邊對向針頭、右手握著搖桿順時針轉動......動作一氣呵成。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我在他們家修鞋子有十幾二十年了,手藝好,鞋子拿給他,他就知道問題在哪兒。”

“價格也差不多,以前更便宜,最近漲價了,可以接受,現在什麼東西不漲價?”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跟小編嘮嗑的間隙,鞋子就修好了,5塊錢。

帥奶奶說修好還能穿好久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像這樣的熟客還有很多,鞋口開了、衣服拉鍊壞了、褲子扣掉了......他們都來找老荀。

“手藝好、價格低、服務到位”是他們對老荀的一致評價。





老荀夫妻二人老家在蘇北,1991年發大水,一家人才來到南京。

為了維持生計,他們擺起了修鞋攤,推著裝修理設備的鐵箱車,為附近的居民修修補補。

因為是聾啞人,不能說話。

起初,夫妻二人的修鞋攤生意遠不如別的店鋪。第一天,全天只做了一筆生意,苦了一元錢。

即便如此,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伸手跟父母要過一分錢。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年輕時候的荀道新、崔紹英夫婦


在家人的鼓勵下,荀道新開始嘗試用微笑和真誠來贏取顧客。

“最好的服務、最好的質量和最低的價格”荀道日復一日的堅持,終於換來了顧客的認可,找他們修補的人越來越多。

於是,在街道和社區的幫助下,夫妻倆在邁皋橋有了屬於自己的固定店鋪,一開就是十年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工作中的荀道新


在他們店裡,有一樣特殊的東西:一本簡單夾起來的A4紙本子。

在與顧客溝通不太順暢的時候,它就出場了。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旅行箱換拉鍊可以嗎?”

“能換緊一點的扣子嗎?”

“我的兩個包拉鍊是等一會還是晚上來拿?”

............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厚厚的一本,荀道新看小編在認真地給本子拍照片,他用手比劃:“還有很多(寫著字的紙)呢,都被扔掉了。”


南京聾啞夫婦“不求人”的堅守,感動很多人!

店裡的老舊熨斗


在小編採訪的過程中,十幾平方的小店裡,陸陸續續有人進出。老荀一直埋頭做工,無比專注,妻子崔紹英臉上總是掛著微笑。

時間,就這樣在一頁翻過一頁的A4紙張中悄悄溜走,無聲勝有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