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種玉米好還是種大豆好?從哪些方面可以進行判斷?

農民的小幫手


現在已經是春暖花開了,春耕即將開始,也是種植大豆玉米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耽誤了一時就等於耽誤了一年的收成,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必須規劃好自己所種植的農作物。對於那些能種植玉米或者是種植大豆的地塊,一些農民在猶豫是種植大豆好還是種植玉米好,畢竟大豆的市場行情和玉米的市場行情總體來說目前不是太好,而且大豆和玉米的補貼政策也不一樣,所以使得農民有一些迷茫。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1、玉米每畝的種植收益預算。

現在玉米的種植一般都是機械化種植,每畝種植的種子,玉米,化肥,農藥,機械,人工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玉米的產量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平均在1200斤每畝,其實大多地方的玉米種植產量平均在1000斤左右。

現在玉米的價格出現了小幅度的上漲,即便是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也出現了增長,只是現在市場上,種植戶手中的玉米的存量畢竟不多,只有10%左右。而且目前國家正在進行304萬噸的玉米的儲備收購,也拉昇了玉米價格的上漲。

就目前玉米的價格平均在0.95元左右,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稍微低一些,在0.86元左右每斤。只要按照全國玉米的平均價格,畝產量按每畝1200斤計算,每畝的毛收入在1100元左右,減去種植成本,每畝地的玉米純收入預計在600元左右。加上今年的玉米補貼每畝在100元左右,這樣每畝玉米的收入在700元左右。



2、大豆每畝的種植收益預算。

對於大豆的種植是比較的方便的,大豆具有固氮菌根,使用的肥料相對少一些,而且大豆的機械種植也非常方便。大豆現在是我國一個瓶頸的產業,我國是一個大豆的消費國家,也是大豆進口的第一國家,平均每年進口大豆9000多萬噸,佔到我國大豆消費的90%以上的比例。所以我國近兩年,對大豆的種植補貼力度加大,而且實行了大豆振興計劃,預計今年每畝大豆的補貼在300元左右。

大豆在我國的品種比較的落後,而且產量也比較低,即便是在風調雨順的條件下,每畝大豆的產量也只有350斤左右,對於管理比較好的地方,種植的大豆稍微高一些,平均在400斤左右。當然外國種植的轉基因大豆的產量比較高,而且大部分都進口了我國。在我國種植的大豆基本上都是傳統的非轉基因大豆。

目前大豆種植成本平均在450元左右,比玉米少使用一點化肥,所以節省一點控制成本。現在大豆的平均價格在1.7~1.8元每斤,近期大豆價格,出現了小幅度的上漲,平均為1.85元/斤的行情,對於手工剪的小苦豆的價格在2.0~2.15元每斤。所以按照目前大豆畝產量350斤,價格為現在的平均價格1.85元計算,每畝的毛收入為650元左右,減去種植成本每畝的收入在200元。加上每畝補貼300元,這樣每畝的大豆種植收入為500元左右。

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證明,這樣才能夠判斷出今年農民是種玉米好還是種大豆好。通過以上的籠統的計算,可以看出各有利弊,儘管玉米的收入比大豆的收入預算每畝高200元,但是種植農作物是有風險的,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比如說去年9月9號北方冷空氣提前到來,導致了黑龍江北部、內蒙古地區北部的大豆受到寒潮來襲,造成了1000多萬畝大豆減產,甚至絕產的現象,也就是大豆還沒有成熟,直接被凍死了。



總之,種植玉米的收入比較高一些,而且今年國家也在鼓勵農民種植玉米,畢竟我國的玉米的消費量,是世界最大的國家達到了2.5億噸的消費量,穩定玉米生產才是一個重中之重。但相對於國家的補貼方面來講,大豆的補貼比玉米的補貼每畝高200元,這可以看出種植大陸的風險比較低,至少每畝有300元的種植的補貼收入,這可以基本上保障大豆的種植成本。所以在大豆、玉米種植的主產區域,根據當地的氣候等原因進行決定自家種植什麼農作物,但總體來說,種植大豆的風險低,種植玉米的收入高。如果靠水源比較近的情況下,建議種植玉米;如果出現比較乾旱的情況下,或者是天氣災害經常頻發的地方,種植大豆收入穩定。


宗元


大豆有什麼不會種的,其實與玉米差不多。現在都是機械播種,然後除草劑,開花結果至成熟期間看住蟲子就行了。沒有一點技術含量。

玉米真的不要種了,很難賺錢的,不賠就偷著樂吧。

在告訴你個賺錢模式,因為這幾年國家補助種植大豆,但必須要有規模,有人就免費提供種子化肥並且高價回收,只要農戶在上面來人調查的時候說大豆是提供種子化肥者租種的就行。提供者真的在你這裡不賺錢的,賺的是每畝補助的一千元。


粗俗的真語


2019年種大豆好,還是種玉米好?從哪方面判斷,種植玉米呀,選好品種,種植相當,抓好小苗,收穫和產量也都不錯啊!各有各的優勢啊,各有各的特長,大豆啊,選好品種種植相當蟲仔和旱災都看好,意思就是不缺水,收成也能好,產量也能上去到秋天呢收穫也不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