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第一殺手——“團霧”解謎

高速公路第一杀手——“团雾”解谜

神秘路段“團霧”頻頻現身惹禍

“之前路上基本上沒有霧, 突然間視線變得模糊了,像一下子鑽進了棉花團裡一樣,前面一輛車都看不清楚。”一位司機心有餘悸地說。與其他大霧不同的是,團霧呈現塊狀,一塊一塊聚集,並不連在一起,車輛通過一個團霧進入下一個團霧前的路段沒有任何霧氣,而霧團內能見度最低時僅為2米左右。

此次團霧天氣導致了多起交通事故,擁堵車輛形成長龍。交警高交支隊採取緊急措施封閉高速路,西寶高速臨時封閉了約9個小時。據咸陽交警支隊高速公路大隊隊長郭鐵鎖介紹,秋冬季在西寶高速三橋至武功這一特定區間的路段,經常出現團霧,造成多起惡性交通事故。以往該路段每年因團霧封閉達40天左右。

“高速公路第一殺手”——“團霧”

高速公路上這種團狀霧的出現起初毫無跡象,幾分鐘之內就會驟然變濃。就像一朵朵白雲一樣,團霧外面視線良好,團霧裡面濛濛朧朧,能見度非常低。由於團霧預測預報難、局地性很強,車輛難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往往造成駛入團霧區域內的車輛根本來不及減速,常常是釀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禍首,被稱為“高速公路第一殺手”。

解開“團霧”的謎團

據氣象專家介紹,團霧本質上也是霧,是受局部地區微氣候環境的影響,在數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範圍內,出現的霧氣更濃、能見度更低的霧。

出現團霧至少應有4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這一局地必須有冷氣團,而冷氣團的範圍不是很大,在這一局地形成了冷暖氣團對峙;其次是風很小,氣團不容易散開;再次,這個氣團的溼度較大,水汽容易凝結成水滴;最後是地形因素,一般地勢低窪的地方可能會出現這種團霧。氣團行進到地勢低窪處就陷入其中,和外界不怎麼發生關係,形成了一個微氣象環境。

“團霧”為何頻現神秘路段

“團霧”是輻射霧的一種民間說法,是局部水汽受輻射降溫引起的,水汽條件充分時,白天地面附近凝結的水汽就比較多,入夜後開始降溫。因為氣溫降低,把空氣中的水汽凝結了出來,凝結後形成霧滴懸浮在空氣中。團霧的形成除了氣象因素外,也會受地形、地貌的影響,川道、河谷等地帶容易形成範圍小、濃度較大的團霧。加上高速公路鋪裝路面白天在太陽暴曬下溫度很高,晝夜溫差更大,更加有利於團霧的形成。西寶高速三橋至武功路段地處關中川道,加之比較特殊的局地地形,就成了團霧頻頻光顧的地方。

遭遇“團霧”如何脫險

專家和交警建議,行人、車輛等如果進入團霧區域內,需要立即提高警惕,減速通過。儘可能保持更大範圍的車距,特別是駕駛員在進入能見度很低的“團霧”區域時,首先要打開前後霧燈,切記不能就地停車,最好就近選擇道路出口緩慢駛出,或進入附近的服務區暫避,等待團霧消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