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2019年4月13日,蘇州動物園內,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這是來自長沙動物園的斑鱉,年齡90多歲。

2019年4月12日,由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與蘇州動物園員工一起,在蘇州動物園,對中國僅存的一隻雄性斑鱉和一隻雌性斑鱉進行了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在正式採精和授精之前,專家團隊對兩隻斑鱉進行了理化指標和超聲波健康檢查,發現它們健康狀況良好。與過去的四次人工授精活動相似,人工授精過程順利,沒有出現複雜情況。悲傷的是,雖然經過24小時的搶救,雌性斑鱉沒有甦醒過來且不幸死亡。專家團隊採集了卵巢組織並保存到液氮中,以備未來使用。動物園表示,課題組商定組建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屍檢團隊,以查明死因。

對極度瀕危的斑鱉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目前全球斑鱉僅剩三隻了:蘇州動物園一隻(雄性),越南兩隻(不知性別)。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將蘇州動物園池塘內的雌性斑鱉抬上岸,以便進行人工授精繁殖。(圖/新華社)



在2016年6月11日,湖湘地理就曾關注到斑鱉,那時候,我們還期待它的孕事。不曾想,兩年多過去,它留下了一個壞消息。

與恐龍一樣,斑鱉來自遙遠的中生代。只是,恐龍滅絕了,斑鱉依然頑強繁衍至今。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湖湘地理對斑鱉的報道

2016年5月30日,一個偶有陽光的日子,我們到了蘇州西園寺, “方方”和“圓圓”的全尺寸銅塑被安置於放生池的西岸。相對於在池岸岩石上曬背的龜鱉,長約150cm,寬約80cm的銅塑顯得至偉。儘管壽終或遁跡已多年,“方方”與“圓圓”還是以“大”得出奇的體型吸引著人類的目光。

“方方”和“圓圓”的拉丁學名為“斯氏鱉”。因其脖頸處散佈著顯著的黃色斑點,近20年來,它們有著更接地氣的名字——“斑鱉”。

在西園寺,“方方”與“圓圓”被比作夫妻。至少在百年間,它們做著如此角色扮演。同樣在蘇州,還有一對身負重任的斑鱉夫妻。它們沒有名字,卻擔負著物種繁衍的希望。因為,除2008年在越南發現的一隻野生斑鱉之外,它們是地球上目前能找到的、僅存的斑鱉夫妻了……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2016年4月7日,蘇州動物園池塘內的雄性斑鱉。

一、這是它從長沙遷園至蘇州第十一年

如果這隻斑鱉還在的話,2019年五月,是它從長沙遷園蘇州的第十一年。

關於這隻斑鱉娘子的身世,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一說這隻斑鱉1950年代捕自黃浦江,先是在烈士公園,後被移至長沙動物園。另一說法則更為具體:1949年前,長沙一動物展團在蘇州巡演期間發現了這隻“巨黿”,斥資買下後將其參入動物展團。1956年“公私合營”,動物展團與相關單位合併組建了長沙動物園,“巨黿”自此在長沙動物園定居,直至2008年嫁至蘇州。

如果第二種說法屬實,長沙斑鱉的這次“遠嫁”,也是對斑鱉原始棲息地域的迴歸。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2016年4月7日,中外專家再次為斑鱉夫妻進行人工授精繁殖(新華社)

黿與斑鱉同屬龜鱉目鱉科。在我國,鱉科動物還有中華鱉、小鱉、砂鱉、東北鱉、山瑞鱉等。長期以來,國內外學界普遍認為,分佈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東南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大型鱉類均為“黿”。

1994年,蘇州科技學院生物系教授趙肯堂在對兩隻“癩頭黿”標本進行研究後發現,此大鱉非彼大鱉,而是久未被國際學術界提及的斯氏鱉。懷揣這一“驚喜”發現,趙肯堂教授生前一直為斑鱉正名與保護而奔走。

2007年,趙肯堂過世。同年,長沙動物園內的“斑黿”被正式更名為“斑鱉”。

二、極瀕危名錄中的新成員

其實,早在長沙斑鱉被更名的前一年,國內為斑鱉保種的聯合努力就已展開。

2006年9月19日,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動物園協會主辦的斑鱉保護合作交流研討會在蘇州召開。當時,在世界範圍內存活的斑鱉個體有5只。其中,蘇州動物園1只、西園寺2只(“方方”於2007年8月死亡)、上海動物園1只、越南還劍湖1只(2016年1月死亡)。

然而,就在這一年的12月16日,上海動物園的雌性斑鱉死亡。在當時尚存的4只斑鱉個體中,僅有西園寺中的“圓圓”為雌性。只是,“圓圓”已多年未曾露面,生死未知。剛啟動的斑鱉聯合繁育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2007年初,長沙動物園內的“斑黿”被鑑定後更名,為聯合繁育工作帶來新的希望。

“不僅是斑鱉,而且還是雌性,每年都有產卵”。WCS兩棲爬行動物項目協調員呂順清教授用“振奮”兩字形容當時的心境。自2006年第一次斑鱉保護研討會開始,作為項目協調方,WCS直接參與了其後9年間斑鱉聯合繁育所有重要活動。

三、仍未參透的生命謎題

2016年6月1日,搬遷至蘇州上方山森林公園的蘇州動物園正式開園。在位於蘇州古城婁門內的動物園老園區,斑鱉是唯一未搬遷的動物。

在即將入夏的陽光中,斑鱉夫妻迎來它們一年中最為愜意的時光,活動量、採食量都有增加。

午間時分,浮出水面的斑鱉夫妻,緩慢泅遊。長時間,它們則半淹於淺水中保持靜止的姿勢。間或,被淹在水下的鱉頭會抬頭呼吸。伴隨著吐氣,會有小股水柱從鱉口中噴吐而出。而後是張嘴掀鼻吸氣,10-15秒鐘後鱉首又沉沒於水中……偶爾,斑鱉也會上岸,匍匐於陽光下的小島,四肢伸展、脖頸高企……像是在張望遠處的風景。

“斑鱉是變溫動物,它們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體溫,陽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幫助它們殺滅病菌。”呂順清解釋斑鱉的曬背行為。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2015年5月6日,在蘇州動物園拍攝的雌性斑鱉。

除了陽光,潔淨的水體、領地、食物,以及水邊沙地,都是斑鱉棲息繁衍的必需。

居留蘇州已8年,雌性斑鱉似已適應當地的水土,體重略有增加。作為繁殖力正處旺盛期的雌鱉,它十分盡職:每年都產卵2-4窩,年產卵總量介於100-200枚之間。只是,不論是先前6年的自然交配,還是自去年開始的人工授精,都沒有受精卵的出現。

“我們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呂順清說。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有一種象龜,人工孵化到目前已經進行了二十餘年依然沒有成功。

“生命是一個複雜的黑箱系統,很多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受孕的失敗。比如這隻雄斑鱉,在遇到長沙雌性斑鱉之前從未交配過,它現在已經一百多歲了,精子的活性是否有問題?再比如,人工飼養的環境下,斑鱉的飲食結構和野外會有些不同,這對它們的生育能力是否有影響?很多問題,只能一點一點去尋找答案。”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2015年5月6日,蘇州動物園,中外動物專家對雌性斑鱉進行人工授精。(新華社)

在生態學中有“繁殖種群”的說法。按此說法,斑鱉在繁殖策略上屬於繁殖時產生大量新個體,但是後代成活率不高的物種。一旦輔之以人工干預,有可能快速提高幼體的成活率,從而增加個體的存活數量。除斑鱉繁育項目,呂順清手頭還有另一項工作正在進行——對人工繁育揚子鱷的野外放歸。

“在安徽省宣城市,儘管揚子鱷的野外種群數量依然不足200只,但實踐證明,將人工繁殖的個體重新引入野外,重建野外種群是行之有效的。”國內外不乏人工干預下成功復壯的物種先例。

按斑鱉聯合繁育小組之前公佈的斑鱉產卵信息,雌性斑鱉在遷園蘇州後第一窩卵最早產於5月31日(2009年),最晚產於6月16日(2010年)。

距離4月初實施的人工授精也已過去兩個月,呂順清和他的同事們一直等待著今年第一窩斑鱉卵的誕生。“在人力與自然力的協作場域,儘管我們已無迴旋的餘地,但任何時候都不能先放棄希望。”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湖湘地理對斑鱉的報道

那次去探訪斑鱉,地理君還和WCS兩棲爬行動物項目協調員呂順清進行一次對話。


【“物種的有害是相對的,物種的有益是絕對的”】

H:湖湘地理

L:呂順清(WCS兩棲爬行動物項目協調員,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

1、有關斑鱉繁育

無法克隆,也不能體外受精

8年來沒有受精卵出現,

繁育第一步是先獲得受精卵

H:在斑鱉聯合繁育過程中,WCS具體的分工是什麼?

L:WCS最早主持召開了斑鱉保護研討會(2006年,蘇州),發起並協調斑鱉保護項目的開展。2007年,作為合作者之一,與長沙動物園、蘇州動物園、龜鱉生存聯盟(TSA)共同開展了斑鱉人工繁育項目,並在隨後的數年時間裡,一直作為協調方和直接參與方,參加了本項目的所有重要活動(包括3次人工授精)。

H:雌鱉產卵在即。是不是產卵後,我們即可確認有無受精卵?按正常孵化過程,從受精卵至幼鱉出世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L:從斑鱉近緣種的受精卵情況,我們可以類推斑鱉卵是否受精。因此,雌性斑鱉產卵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判斷有無受精卵。另外,更可靠的辦法是經過一段時間孵化,檢查卵是否有發育。鱉類受精卵的發育過程,從一個多月到兩個多月不等。

H:人工授精自去年開始,在此之前,我們更多倚重的是斑鱉的自然交配。想知道,這一繁育策略轉換的背景是什麼?

L:自然交配長期不能成功,是促成繁育策略轉換的重要因素。現在看來,轉換是必要的。

H:有報道稱,在雌鱉遷園後的第二年即有受精卵的出現,但一直未能成功孵化。報道指稱,未能成功孵化的原因可能在於雌鱉的攝入營養不全導致的卵殼過薄,也有可能是由於雄鱉的精子活性不夠。而我們的人工授精,已從去年的洩殖腔轉移至今年的輸卵管,聯合繁育工作的重點似乎還是著力於提高受精卵的數量和比例。不知道,自雌鱉遷園至今年,受精卵在數量、比例上有無變化?據您的觀察,受精卵未能成功孵化的原因現在看起來可能是什麼?

L:經Geraldkuchling博士(TSA專家,澳大利亞西部大學龜鱉繁殖學教授)檢測,8年來沒有受精卵出現。因此,我們的第一步當然是獲得受精卵!

H:大家都希望有好的結果出現。但按最壞打算,如果人工授精仍無突破性進展,聯合繁育小組還有可能採取哪些技術手段?

L:據我所知,人工授精是目前我國拯救斑鱉最有效的手段了。由於斑鱉是卵生動物,限於技術等原因,斑鱉的繁育還不能進行體外授精,也無法採取克隆的方式。

2、關於物種保護

如果人類不幫助,斑鱉肯定滅絕

任何物種一旦滅絕,

其所在的食物鏈甚至生態系統也可能崩潰

H:對於斑鱉,我們有過長時間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傷痛過往。想了解的是,黿這一物種目前的留存現狀。相對於斑鱉,不知道它們是否有著更好或更壞的命運?

L:黿在我國的前景也堪憂,不過在東南亞的境況要好一些。特別是泰國、柬埔寨等國,都進行過人工孵化、將幼黿放歸的活動,很成功。

H:斑鱉算是我國兩爬類極瀕危物種的代表。作為WCS兩爬類項目協調員,你怎麼評價我國兩爬類物種的生存現狀?

L:我國絕大部分兩棲爬行動物物種的野外種群數量都在下降,甚至快速下降,很多物種都處於易危、瀕危甚至極度瀕危的狀態。棲息地減少和質量下降、人類過度利用是最主要的兩個因素。

H:揚子鱷算是人工干預、成功復壯的幸運物種。據您瞭解,在國際範圍內還有哪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

L:揚子鱷還不能說成功復壯,畢竟野外數量還不足200只。中國成功的例子有海南坡鹿、朱䴉、大熊貓、藏羚羊等等。國際上,美國的密西西比鱷、印度的老虎都算是比較成功的例子。另外,巴布亞新幾內亞對灣鱷的可持續利用方式也值得稱讚。

H:有關兩爬類物種保護,斑鱉保種的難點、意義在哪裡?

L:生態學上有一個最小可生存種群的概念,即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小於某一個值,那麼這個物種就無法自然繁殖壯大,最後只能滅絕。但人工繁殖有可能拯救這類物種。比如朱䴉,最少時只有7只。目前經過人工繁育,數量已有上千只了。毫無疑問,如果人類不幫助,斑鱉肯定滅絕。任何物種都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經過艱苦的生存競爭才在生態系統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任何物種一旦滅絕,其所攜帶的海量的生物學信息(比如基因信息等)都隨之消失,其所在的食物鏈甚至生態系統也可能崩潰,這不但對地球、而且對人類都是巨大的損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物種的有害是相對的,物種的有益是絕對的”!

H: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而言,我們除了關注斑鱉能否成功繁育,還有哪些工作很重要但又是我們長時間忽視的?

L:我們國家有長長的重點保護動物、植物名錄,那些物種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沒得到足夠重視和有效保護,何況沒有列入名單的呢?就兩棲爬行動物來說,凡是有一定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基本上都存在過度利用問題。我們的眼光只盯住那些明星動物(大鯢、揚子鱷、斑鱉、鱷蜥等等),而忽略了其他大部分物種。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蘇州去世,它來自長沙動物園

斑鱉大事記

▶1873年,英國動物學家Gray以標本提供者羅伯特·斯文豪(RobertSwinhoei)的名字,將採自上海的大鱉定為新種——“斯氏鱉”(OscariaSwinhoei)。這是有關該物種最早的科學記錄和拉丁學名。後因分類觀點的不同,斯氏鱉長時間被誤作為黿或中華鱉而被忽視。

▶1988年,國外學者Meylan和Webb以斯氏鱉第8對肋板退化為區別特徵,將其定義為新屬——斑鱉屬(Rafetus)。

▶1994年,趙爾宓建議將斯氏鱉的中文名改為“斑鱉”。

▶1999年,斑鱉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2005年,趙肯堂認為,古籍和資料中所指的黿(癩頭黿、斑黿、綠團魚、太湖黿等)應都是斑鱉。

▶2005年10月,未及被正名,北京動物園的一隻斑鱉離世。

▶2006年9月,“斑鱉保護合作交流研討會”在蘇州召開,確定保護和人工繁育斑鱉的基本路徑。同年12月,上海動物園的雌性斑鱉過世。

▶2007年1月,長沙生態動物園(當時還稱為長沙動物園)的雌性斑鱉被正名。

▶2007年8月,蘇州西園寺的雄性斑鱉“方方”被發現死亡。此前,園中的雌性斑鱉“圓圓”已多年下落不明。國內斑鱉僅存長沙生態動物園、蘇州動物園2只。斑鱉保種,蘇州、長沙兩地斑鱉聯姻是一條最為便捷的路徑。

▶2007年12月,在前期人工授精方案被否決後,長沙生態動物園同意將園中雌性斑鱉遷園蘇州。

▶2008年5月,長沙“斑鱉新娘”回到“出生地”蘇州(關於長沙斑鱉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一說捕自黃浦江,一說1949年以前購自蘇州。本文取第二種說法),與蘇州動物園的“斑鱉新郎”聯姻。當年,斑鱉夫妻即有交配行為,且雌鱉有產卵,但未發現受精卵。

▶2009年-2014年,在雌鱉遷園後的7年間,斑鱉夫妻每年都有合籠交配。雌鱉每年都有產卵行為,但都未能成功孵化。

▶2015年,斑鱉聯合繁育小組開始嘗試對斑鱉夫妻進行人工採、授精。

▶2016年初,越南還劍湖斑鱉被發現死亡。世界範圍內,斑鱉個體僅剩三隻(除國內兩隻外,另外一隻2008年在越南北部被發現)。同年,人工授精繼續進行。若一切順利,在雌鱉被正名後的第10年,新生斑鱉有望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