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之前我們見識了與斑馬長得非常相似的鹿蜀等動物。今天,我們要走完䧿山山系。

在柢山東邊三百里,有亶(音“膽”或音“但”)爰山。

亶爰山的自然環境和柢山相似,有許多湖泊河流,但沒有植被,人難以登上亶爰山。山上有一種神奇的動物,它長得像貓,腦袋上有長長的毛髮。這種動物叫“類”。類這種異獸雌雄同體,更神奇的是人們吃了它的肉就不會有嫉妒心。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小編覺得,《山海經》裡介紹的動物作用,都是人們需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有一定難度的東西。想必我們的先祖也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困擾過吧!

再向東行走三百里就是基山了。

基山向陽的一面盛產各種玉石,背陽的一面則生長著許多奇奇怪怪的樹木。“猼(音“博”)訑(音“但”)”就生活在這裡。猼訑長得像羊,但是它有九條尾巴,四隻耳朵,它的眼睛卻長在背上。把猼訑帶在身上人就不會感到畏懼。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許多學者認為“猼訑”實際上是我國雲南、廣西等地的一種國家瀕危保護動物:熊狸。熊狸長得像小熊和狸貓,有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因為尾巴特別大,看起來就像是有許多尾巴,難以仔細辨認,古代,“九”有多數的意思,所以上古人說“九尾”,。熊狸的耳朵上長滿了深淺不一的毛,所以才被認為是有四隻耳朵。於此類似,熊狸背部深淺不一的毛給人造成了眼睛在背上的錯覺。

熊狸: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在基山東邊三百里處就是大家熟悉的青丘了。我們再走過箕尾山就是東海了。從前面可以看出,䧿山山系應該是自西向東的走勢,所以,青丘山也應該和海洋相隔不遠。由此看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的青丘靠海也說得過去了。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青丘山向陽面也盛產玉石,背陽面有許多青雘(音“或”)。青雘是一種青色的礦物顏料。山上有一種長得像狐狸但是有九條尾巴的動物,人們把它叫做“九尾狐”,事實上,它算不算狐狸還未可知,在《山海經》裡,它還沒有名字。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這種動物聲音如同嬰兒,它會吃人,所以遊客當心!但是人們只要吃了它的肉就不會被迷惑,避免妖邪侵入。

狐狸在上古時期是代表吉祥的瑞獸,郭璞註釋的《山海經》認為狐狸在太平時期出現是吉祥的表現。

相傳大禹經過塗山,想到自己都三十多了還單身,覺得這樣不合禮法,很憂傷,不過大禹覺得老天會給他暗示。後來有一隻白色的九尾狐造訪他,大禹覺著:白色,和我的衣服一個色號;九尾,是我要當王的印證啊!於是,娶了由九尾狐幻化成的女子為妻。這就是塗山氏。

這個故事記錄在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可見當時的人們給九尾狐賦予了美好的意義。

青丘山上還有一種飛禽叫做“灌灌”,它長得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像人在對罵。把灌灌的羽毛帶在身上也能讓人不迷惑。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英水河從青丘向南流入翼澤。翼澤中有一種長得和普通的魚沒有區別但是有人的面孔,倒和美人魚大同小異。這種魚叫“赤鱬(音“如”)”,叫聲像鴛鴦,吃了它的肉就不長凍瘡,南方人的福音啊,凍瘡有多痛苦小編深有體會!

據考證,赤鱬學名“深海鮭魚”,曾在日本海發現過。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䧿山山系的最後一座山距青丘三百五十里,靠近東海,叫箕尾山。箕尾山是汸(音“方”或“滂”)淯(音“玉”)河的發源地,汸淯河從這裡向南流,水中有許多白色玉石。

好啦,我們已經走完了䧿山山系,下一次,我們去看看《南山經》的第二列山系。

《山海經》旅遊攻略之《南山經》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