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當皇帝后,大肆屠殺功臣,你贊同他的這種做法嗎?

中國人壽姚經理


記得看過明朝那些事,其中有一個小故事,朱元璋潘陽湖以少勝多打敗陳友諒,奠定了自己的爭霸基石。第二天私訪一個寺院,老僧看其煞氣太重,想解其煞氣,與其講禪論道,期間多次問起姓名,朱元璋提筆寫詩。“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

舉這個例子,是來說明一個帝王思想的不同,一個老僧問姓名的舉動,都能被他煞氣回懟,憤題和尚詰問,而且他還曾是和尚。這不是一個被道德律法約束的人,他的所想我們也很難揣測。可能他殺人是基於某種思量,比如功高震主等,也可能就跟主持一樣,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局勢安穩秋後算賬罷了。就比如他為了能廢除宰相,就養肥李善長然後殺掉。

但是他還是為這種行為付出了代價,最滿意的兒子早死,繼位的孫子被叔叔造反失蹤。


Flying飛叭


對於朱元璋的屠殺功臣,史學家們向來眾說紛紜,智者見智。我不贊同他這種極端的做法,但是我理解他當時的處境和想法。

朱元璋一介布衣起兵,並且參加造反前飽受官府欺凌,做過和尚討過飯,目睹了貪官汙吏對百姓的壓榨,見證了地主豪紳對貧民的盤剝,心裡早年就埋下了對豪強們仇恨的種子。乃至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時,首先讓劉基、宋濂等制定了『大明律』,系統地對各種不法之徒進行法律約束。尤其對於官員,朱元璋更是毫不留情,在他執政的三十一年間,受到處理的大小官員不計其數,乃至於有時衙門裡辦公事的人員都湊不齊,可見其刑苛法嚴。

洪武年間涉及範圍廣、處理官員多的應該是“四大案”,即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前二者為經濟案,後兩案則是政治案。

郭桓,時任戶部侍郎,被御史彈劾貪墨舞弊,侵吞公糧。在拿到證據後,朱元璋親自過問,嚴查渉案官員。一時六部九卿,十三省通政司布政司幾乎全部受牽。由於朱元璋曾下令,凡官員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者,剝皮萱草,掛在縣州府衙門,以儆效尤。導致郭桓案審下來,受處分官員達數萬人,處死官員也達數百人。由於一、二、三等數字常常被貪官們篡改,朱元璋下令,凡出入帳目,一律大寫“壹、貳、叄、肆等”,沿用至今。

空印案。由於古時交通不便,朝庭的發文到達偏遠地區時,有時需要數月。於是一些地方官與在京有司衙門協商,事先在空白文件上蓋上印,完了有事再自己填上,省得來回跑長途,有時還誤事。不料久之則行成慣例,京城衙門形同虛設。朱元璋知道後暴怒,立即組織人員查辦。這次空印案處死、拘監、發配、免職的官員也達萬人以上。

再說兩個政治案。胡惟庸與藍玉皆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開國功臣,洪武初年,宰相李善長致仕,舉薦他弟弟的兒女親家胡惟庸接任。胡接任後,非親毋用,很快朝野遍是胡系官員,相權嚴重威脅到了皇權。在抓住胡的把柄後,朱元璋在很短時間內把胡黨一網打盡,庸案受牽連達數萬人,甚連已退休的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也未能倖免。而正是由於此案中,相權不易駕馭,朱元璋便廢除了丞相制度,改用內閣聯合批藍,這一制度延續到了清末。

藍玉,少年即與其姐夫常遇春追隨朱元璋征戰,案發前封“涼國公”,被朱元璋稱為大明之衛青、李靖。可他自恃位高權重,便驕奢淫逸,多行不法,地方官員及御史對他多有非議。乃至後來,因謀反被錦衣衛告發,朱元璋更是毫不心慈手軟,滅其九族,受牽連官員達萬餘人。

據傳說,太子標「一說太孫允炆」責備父親刑法過苛,應該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便把一根長滿了刺的荊條扔地上,讓朱標赤手揀起。朱標揀起後,手被扎得鮮血淋漓。朱元璋接過來拿利刃削去外皮後又讓他揀,朱標領悟了。

我們也理解了。






非空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對待開國功臣最殘酷的一個開國皇帝,沒有之一。

歷代王朝並不是所有開國皇帝都屠殺開國功臣,秦始皇嬴政,晉武帝司馬炎,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等都沒有殺開國功臣。新朝的開國皇帝兼亡國之君王莽也沒有殺開國功臣。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只在打天下過程中殺了鄧奉彭寵龐萌等幾個反叛的功臣,但主要的雲臺二十八將都沒有殺。

另外,漢高祖劉邦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等殺害的開國功臣數量也非常少,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殺害了絕大多數開國功臣,甚至用剝皮實草的駭人聽聞的方式殺害打垮北元的頭號名將藍玉。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一個做過和尚的皇帝,卻沒有一點佛家的慈悲心,如此殘酷地對待與自己一起浴血奮戰打天下的兄弟,實在讓人寒心,好在朱元璋雖然對待功臣及官員非常嚴苛殘酷,但對待老百姓還是不錯的,朱元璋對待元朝殘餘勢力也沒有窮追猛打斬盡殺絕。但明朝的那些開國功臣如果早知道他們辛辛苦苦浴血奮戰為朱元璋打下江山,卻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應該後悔當初的選擇。


厚德載物49847



酉陽749


我雖然不贊同這種做法,但又能怎麼樣呢?那些功臣都是經歷過“槍林彈雨”過來的人,古代的皇帝又是尊崇君權神授的!朱元璋完完全全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皇帝,在其他功臣眼裡,雖然嘴上是服氣,但是心理不一定服氣,或許心裡面會想著:“這個朱麻子憑什麼當皇帝?他當得咱憑什麼當不得!”即使在朱元璋這一代,他的那些功臣不會造反,但是如果朱皇帝走在他們前面呢?這是誰也說不定的事兒!如果他們會造反,那天下又會出現混亂的局面!但是百姓們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元末的戰亂,已經讓他們夠受苦的了,天下,已經沒有多少人可以死了!所以我贊同朱元璋大殺功臣,舍其而換天下安!朱元璋雖殺了很多功臣,但是卻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老百姓會感謝他!





農村的文學愛好者


殺人不過頭點地!

何況,功臣都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經歷過槍林彈雨生死劫難的。要殺就殺唄!誰都不可能長命百歲,壽與天齊。再捨不得這愛恨交加的人世,都有“走”的那麼一天。何必給所有被殺的功臣綁上一件件,一堆堆忤逆的罪名?

這皇帝很不地道。

皇帝要殺功臣,往往是先下手為強,汙衊說我有證據,證明你想造反,乖乖跪下接受朕的“賜死”吧!

注意關鍵詞:“想造反”。

不管你到底有沒有“想”過造反?也得接受這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的“禍根”。一覺醒來,整個家,都被錦衣衛圍個水洩不通。

皇帝,在萬民心中,他好像一下子變成功臣體內的“寄生蟲”。知道功臣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對於功臣“想造反”瞭解的這麼透徹!

關鍵是,大家對皇帝汙衊功臣的那些個“道具”,一個個還都信以為真了。都紛紛覺得是這麼回事。

功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官厚祿,衣食無憂,卻還不知足!還要謀反?

實乃罪該萬死,千刀萬剮!活該遭到萬民唾棄!

皇帝活在世上一天,他幾乎都覺得自己非常高明。

在他眼裡,普天之下,所有的老百姓幾乎全部都是傻子。皇帝說啥就是啥。沒了是非分辨能力。

其實不是的。

只要皇帝老兒不採取愚民政策,允許開放教育,通過讀書,每一個小百姓其實都不比皇帝的智商差。

一句話,只是實力不允許小百姓,冒著殺頭的危險站出來反駁皇帝。

僅此而已。



建築鑽孔專家水生


不贊同,不過那能怎麼辦?人家是皇帝啊,天下都是人家的,殺個誰都是可以的。宋代趙匡胤有“杯酒釋兵權”,不就是因為有前車之鑑嗎?怕被人造反,自己這皇帝也不是當的太名正言順,也沒有劉氏正統這種說法,你當得,別人自然也當得。那些功臣都是戰場上歷練出來的,造個反什麼的不是挺容易的嗎?

況且就算自己可以安穩地當一輩子皇帝,也要為子孫後代考慮吧。雖然自己鬥得過這些老狐狸,尚有餘威可以壓制住他們,但是子孫呢?古代被自己臣子篡了位的又不在少數,那些功臣大多都有兵權,又不願意輕易放下,萬一以後扶持個傀儡幼兒皇帝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功高容易震主,作為皇帝是不會容許自己的權威被人質疑的。而且朱元璋從小到大苦夠了,受夠了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苦了,他又是一個勞模,就樂意給子子孫孫安排好一切,讓他們永無後患,雖然並沒有太大的用處,但是起碼用心良苦。


我是人間惆悵客222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不殺人何以立威,不立威何以治天下,天下不大治百姓何以安居樂業,韃虜修的明史,不可全信。






夕陽無限好78矣


後期殺的,因為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他準備死後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但允炆年幼,他怕那些手握兵權的大臣們不服朱允炆,謀反篡位,所以殺了很多大臣,但可笑的是,殺了那麼多有可能造反的人,最後孫子的皇位竟然被四兒子給篡了!


錦瑟888666


功高震主,臣重國危,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以來能做到不殺功臣的皇帝舉指可數!有史以來巳經成為統治階級權力、利者的習慣慣例了,只是手段和方式方法不同罷了!但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關鍵要看哪位統治者玩得乾淨漂亮,耍得政治手腕手段高明聰明罷了,卸了磨殺驢,能不吃驢肉就真的是造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