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和學院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歷史考研君


我們都知道高校校名既有以大學命名的,也有以學院命名的,很多學校的大名除了最後兩個大學和學院的不同之外,其他的字都是一模一樣的,如什麼湖南科技學院和湖南科技大學啊!也正是因為在校名上的差別很細小,讓很多人搞不清楚,有的甚至是把兩所不同的學校給完全弄混淆了。那麼,我們的學院和大學有什麼區別呢?而我們的大學就一定要比學院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眼看離我們高考以不足兩個月了,我們很多家長和學生現在應該都在為了與高考有關的事情在做著不懈的努力吧!不過,這離高考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準備好與志願填寫有關的工作。而志願填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了解學校與專業。那麼,我們很多家長在為孩子參考志願填寫的時候,都會在學校的選擇上犯迷糊,尤其是搞不清楚學院和學校的區別。因為不能夠正確區分學院和大學的區別,很多的家長都會很盲目的從名字上來判定一所學校的好壞。他們認為大學一定要比所謂的學院好,因此,他們不管是報考一本學校還是二本學校都是優先考慮大學類高校,而忽視了學院類高校。那麼,我們的學院和大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知道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有著大學和學院之分,教育部對於大學和學院的規定是大學必須有全日制在校生應八千人數以上,而且研究生數量不得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的百分之五,而學院只要求全日制在校生應有五千人以上。這是學院和大學最大的一個區別,人數規模的不一樣,而且大學必須要有在校研究生。其次,他們最大區別就是學科設置了,再來就是師資力量和學校設備的區別。

雖然,我們從學校與大學的區別上來看,大學比學院更具有吸引力,但是,也不可以完全以此為依據,否定了學院。有的學院的王牌專業比起一般的大學裡面的專業更加好,我們也不必要一味的追求學校,有時候也許學院比起所謂的大學更適合你。更不要用學院和大學來完全區別我們一所大學,要真正的去深入瞭解之後,我們在做出最後選擇!

最後,關於學院和大學之間的區別,大學就一定要比學院好?你怎麼看?


名師有話


我國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學和學院,兩者是有區別的,國家教育部有具體的明文規定。第一,大學和學院相同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大學和學院都應該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的力量,較高的科學研究水平、教學和相應規模,能實施本科及以上的教育。第二,大學和學院的不同點:

(一)在專業水平上

總的來看,大學要求相對要高,但不意味大學一定優於學院,關鍵要看專業。

在人文學科、理學、社會學科、工學、醫學、農學、管理學等學科中,學院只要有1個以上的學科門類來作為主要學科,而大學則應該有3個以上。

大學每個主要門類中的普通的本科專業,應覆蓋該門類的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每主要門類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在校生,均不可低於學校的全日制的本科以上的在校生總數的15%。並且至少要有2個碩士學位的授予點,普通的本科專業的總數至少要在20個以上。(二)在教師配備方面

學院在建校初教師總數不可少於280人,有研究生學歷的專任教師比例不能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的技術職務以上的教師數不能低於30%,有正教授職務的教師不少於10人。

而大學的教師中,有研究生學位的,應達到50%以上,其中,有博士學位的一般應大於20%。高級專業的技術職務的教師數一般不低於400人,其中,有正教授職務的教師應不低於100人。(三)在教學水平方面

大學與學院都應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教學力量,在教育部組織的教學水平評估中,應達到“良好”以上。

而大學需要的標準則還有很多:近兩屆的教學成果評選中,有2個以上的項目獲過國家級的一、二等獎或者是省級一等獎;近5年的年均科研經費,以社會學科、人文為主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的高校至少也應達到3000萬元;近5年的科研成果要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的獎勵20項,其中至少要有2個國家級的獎勵;設有省部級及以上的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各2個;一般至少要具有碩士點十個,且有5屆以上的碩士畢業生。說明,圖片與文字無關,作配圖美化之用。


安慶雜談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很多次了,看來還是有朋友不瞭解。

今天再次詳談一下吧。

首先,強調一點,大學與學院都是本科層次高校,學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均為正廳級。

至於為什麼叫學院而不叫大學,主要區別在於:

1.在校生規模及構成: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2.學科點及碩士生培養年限: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3.學科門類及專業個數要求:3個以上學科門類(每個學科門類有3個以上專業),本科專業個數不少於20個;

4.專任教師職稱構成:大於等於100位教授,教授副教授總人數不少於400人,半數以上具有研究生學歷,20%的人數具有博士學位;

5.科研經費: 3000萬元/年;

6.科技獎勵:近5年來,2個以上國家級獎勵,不少於20個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

7.科研機構、學科點數量及級別:2個以上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以上省部級重點學科;

8.教學成果: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結論

以上給出了8個主要區別,但是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在於:

科研機構、學科點數量及級別:2個以上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以上省部級重點學科。


有態度的童桐


我們填報志願時經常有這樣的想法,比較青睞帶有×××大學的名字,對於×××學院的名稱不大喜好,究竟大學和學院有什麼區別呢,根據有關規定,大學和學院在院校命名、辦學規模、基礎設施、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教學和科研水平六個方面有明顯區別: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之院校命名區別

關於大學與學院的命名區別,我們看官方是如何定義的:

總體來講,大學比學院的要求高,規模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一所大學都優於學院。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之辦學規模區別

  1. 學生規模,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在校研究生數≥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學院: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
  2. 學科專業,在理學、工學、醫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學院的至少擁有1個上述學科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至少擁有3個上述學科作為主要學科。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之基礎設施區別

  1. 土地面積,普通本科學校生均佔地面積≥60㎡;學院,建校初期佔地面積≥500畝。
  2. 建築面積,普通本科學校生均校舍建築面積≥30㎡;學院,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150000㎡
  3. 圖書藏量,普通本科學校生均≥80冊(農、醫、工、理、體育、藝術類)、≥100冊(師範類院校、社會科學、人文類)
  4. 儀器設備,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生均值,師範院校、工、農、理類應≥5000元;藝術、體育類院校≥4000元;社會科學類、人文類院校應≥3000元。
  5. 實習基地,無論是大學還是學院都必須擁有滿足學生所需的教學實踐、實習基地。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之師資隊伍區別

  1. 大學:專任教師中至少50%具有研究生學歷,20%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至少400名專任教師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至少100名專任教師具有正教授職務。
  2. 學院: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280人,專任教師中至少30%具有研究生學歷; 至少30%專任教師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其中至少10人具有正教授職務等要求。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之學科建設區別

在理學、工學、醫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學院的至少擁有1個上述學科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至少擁有3個上述學科作為主要學科。 


大學和學院的區別之教研水平區別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認清本質區別,綜合評判,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在我們考上大學的時候,我記得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喜歡優先找一些什麼什麼大學的學校,然後才是考慮名字帶學院兩個字的,因為趕緊有大學兩個字才是真正的大學一樣。(當然這種想法只是從個人的情感出發而已)

很多學子從情感上是比較看中大學的,就像我本科畢業的母校一樣,2008年我們剛進入校園的時候,我們學校的名稱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一直都希望我們學校可以把學院申請改為大學兩個字。最後終於申請下來了,不過改成了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雖然不是我們想要的天津工程師範大學,但在畢業證上的名稱有一個大學的字樣,我們還是特別的開心,而且是從我們這一屆開始改的。

大學和學院還是有一些質上的區別的:

師資力量的區別

稱為學院的學校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應不低於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

科研能力的區別

稱為大學的學校應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學校建築面積的區別

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類應不低於15平方米,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30平方米。

學科門類的區別

稱為學院的應擁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稱為大學的學校綜合實力還是要比稱為學院的學校要高很多。比如現在中南大學,在合併湘雅醫學院、鐵道學院之前叫中南礦冶學院;這樣的3個學院都各有所長,在各自的學科領域都排名前列,但是都只能稱之為學院。在2000年3個學院合併後,就全稱中南大學,排名跨入全國前20。


80後看爽爽


首先,同一層次的大學和學校是差不多的。但對學院來說,除了名字的差別之外,學院也與大學有一定的差距,當然這差距不一定是教學質量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只要是滿足教育部規定,並由教育部審批通過,學院是可以改稱大學的。改稱大學其實有很多好處的,一是科研撥款增加。二是相關人士的政績提高,學校行政等級提高。三是招生數量和增加和生源質量的提高。這也是近幾年來學院爭著改大學的原因之一。

學院升大學主要有四個指標:

  1. 辦學規模,大學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5%。學院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2. 學科與專業方面,在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科(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學院的應擁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3. 師資方面,稱為學院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應不低於30%;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

    以上。

  4. 在教學與科研水平方面,稱為大學的學校還應達到這些標準——近5年年均科研經,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

    萬元;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等等。


而有些學院可能會有幾項達不到標準,而被迫留在了學院的名稱上。但就標準來看,相同層次的大學和學院其實是差不多的。但大學這個名號最容易忽悠剛考完試的高中生,如果沒有仔細查閱資料和諮詢相關人士的話,很容易入坑的。

但根據教育部發布《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規定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展的傾向,嚴格依據標準審批“學院”更名“大學”。此前,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明確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現有的181所師範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脫帽,聚焦教師培養主業。


明日孤風寒


很多考生在報考的時候都會考慮學院與大學,但是這是正確的選擇,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末尾是大學的一定比末尾是學院的好,其實在我國來說,這還是很適用的,但是除了一些極個別的學校除外。現在我先來說一下這兩者的區別。

1.學校的學生規模不同: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2.學校的學科專業不同。大學: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大學應有3個以上。而且大學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學院: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學院應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學院的主要學科門類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專業。

3.師資隊伍不同。大學: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學院: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比例應不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於30%,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4.教學和科研水平實力。大學:(1)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2)科研水平達到以下標準:近5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萬元;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可以說對一個大學的要求是挺高的。這也是有差距的原因。

5.基礎設施不同。

土地上的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生均佔地面積應達到60平方米以上。學院建校初期的校園佔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

建築面積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應達到30平方米以上。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普通本科學校的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類應不低於15平方米,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30平方米。

儀器設備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理、工、農、醫類和師範院校應不低於5000元,人文、社會科學類院校應不低於3000元,體育、藝術類院校應不低於4000元。

圖書多少和種類不同普通本科學校生均適用圖書,理、工、農、醫類應不低於80冊,人文、社會科學類和師範院校應不低於100冊,體育、藝術類應不低於80冊。

這就是大學與學院的差別。

6.但是在我國還有很多很厲害的學院是很多大學都望塵莫及的。

比如說,曾經有一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過改造現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還有中央音樂學院,真的是一個個學習音樂的好地方。

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美術就到這裡吧。

外交學院,培養了大規模的外交人才。

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可是說都是影視表演學習的好地方。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蕭才大用


現在有很多大學都希望自己成為更牛逼的名牌大學,‍‍現在有很多普通的學院,希望自己升格為讓人更加尊重的大學,‍‍其實一個學校的名字或者她的稱號,並不能代表1個學校的實力,‍‍就像我們所知道的,‍‍中國有很多著名的大學,他們的名字其實都還沒有升為大學,‍‍比如說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這些學校你能說他們不是好學校嗎?‍‍同樣有很多名字裡邊叫大學的,但是他們這些高校就一定達到了一個好的大學的標準嗎?其實不然,‍‍而在國外這種不會,因為大學和學校和學院來區分的情況就更多了。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學校的名字來判斷他的水平,‍‍當然啦,一般來說,‍‍在一般人的視角里,大學的地位遠遠大於學院,這是因為第一大學它是一類綜合性的高等教育的‍‍機構,而學院往往具有專業性的看法是不錯的,‍‍比如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那麼這樣的學校,他們在文理農一等等各方面都會有自己的專業特長,‍‍但是學院就不一定了,‍‍有些學院專注於‍‍國際政治的教育,有些學院專注於外交的教育,有些學院專注於藝術的教育,而更多的學院可能‍‍類似於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他們可能帶有更多的專業特色以及應用型學科換言之,‍‍大學往往具備研究型的特色,而學院往往它是偏應用型的學校,‍‍我們這樣理解大學和學院其實是有一定道理啦。‍‍

不過話又說回來,很多學院改名為大學,他們的辦學規模,‍‍師資力量以及教學和科研水平,可能並沒有辦法達到大學的標準,‍‍但是現在誰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的這種‍‍學生或者老師,那麼這樣的改名契機就會有更多的市場了。‍


黃帥


作為高等教育的形式,大學和學院有共同之處,但區別也不小。一般來說,大學指的是大文大理,也就是一本院校和少部分二本院校,比如清華大學、蘭州大學等。學院既有專科院校,也有二本院校、三本院校,比如職業技術學院、隴橋學院等。


一句話,大學比學院的層次要好很多,在各方面的優勢有很多。 具體看來,大學和學院有以下的主要區別。

1、學科門類中主要學科數量要求不同。

稱為大學的應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而學院應擁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2、主要學科門類覆蓋專業數量不同。

大學的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中應能有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覆蓋該學科門類,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的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而學院只需主要學科門類中有3個以上的專業覆蓋該學科門類。

3、師資的不同。

大學的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位的比例要佔到50%以上,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比例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其中研究生學歷比例不低於30%,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教師不低於總數的30%,正教授不少於10人。


4、科研、學校建設經費撥款不同。

一般來說大學的經費撥款要學院多。 此外,大學和學院還有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不同,比如土地面積、建築面積、圖書規模、實習實訓場所等都不同。 還有社會公眾的認可程度不同,一般大家都會接受大學,其就業等方面都會優於學院。


優學優考策略


"大學是本科,學院是專科。"這種說服是錯的,一般的大學裡面都會分成多個學院,每個學院都有本科和專科(有一些也會有其中的一種,但是這類情況少有),可以說學院是大學的子集。\n我們平時看見的某某學院或者是某某大學,那也只能理解為:大學綜和性專業比較強,一般有很多種不同行業的專業。而學院就是專業化比較強的,而且一看就比較明顯的。如某某外國語學院,這個一看見知道她的專業大多是和外語有關的,還有就是某某醫學院,這個一看見知道她的專業大多是和醫學有關的。這樣理解就不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