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白洋澱水村民俗:牧鷹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
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雄安新區白洋淀水村民俗:牧鷹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滿載鸕鷀行。鸕鷀斂翼欲下水,只待漁翁口裡聲。船頭一聲魚魄散,啞啞齊下波光亂。中有雄者逢大魚,吞卻一半餘一半…”這是古代詩人吳嘉紀在七言歌行《捉魚行》中,對魚鷹捕魚的一段生動描寫。詩中所寫鸕鷀,就是雄安新區安新縣白洋淀上的魚鷹。

魚鷹的外形像鴨,黑色羽毛中又微帶一些紫、藍、綠色光澤。嘴粗長而且最前端有鉤,極善於潛水,眼睛發綠,能在水中看清各種魚蝦。魚鷹喉下有一個皮囊,能暫存捕捉到的魚。漁家牧鷹前,先用皮條草(澱中一種特有水草)劈成絲,扎住魚鷹皮囊下端,不讓魚進入鷹胃裡,只能在皮囊中暫存。魚鷹非常講究配合,一對配合默契的鷹,上架時總在一個架上,入水時幾乎同時入水。

牧鷹最好的季節是春秋兩季。夏季魚正產卵,牧鷹人很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多半不放鷹,以便讓魚卵成魚。過去白洋淀人說:“三隻魚鷹養一家”,足見魚鷹捕魚之多。看牧鷹人放鷹非常有趣。窄小的鷹排子,平常人上去都站不穩,可在牧鷹人手中卻矯若遊龍,即使在風雨天,鷹排子也照樣在白花花的浪尖上行駛。鷹排前後各有幾個鷹架,放鷹時,一聲口令,魚鷹“啞啞齊下”,墨色身形如黑雲壓城,遮住銀鱗出沒的澱面。這時,魚鷹在水中一會扎猛子潛入水中,一會仰頭浮出水面。有的鷹嘴裡叼著魚頭鑽出水來,魚尾在澱面來回甩動;有的兩三隻鷹齊心協力抬上一條大魚。牧鷹人眼疾手快,一手抄回子,把魚頭抄進去,一手抓鷹,把魚扔進艙裡,順手拿出一條小魚填進魚鷹嘴中,用手一抻皮條的活釦,魚鷹的皮囊解開了,小魚進入鷹嘴。然後用篙一架,把鷹放到架上休息。這一連串動作,麻利有序,不能有一絲遲延。得到獎勵的魚鷹稍事休息後,再度躍入水中,又一輪新的漁獵開始了。

山有山歌,水有水韻。來白洋淀旅遊,不妨觀賞一下牧鷹的熱鬧漁獵場面,或是和牧鷹人一起親身參與一次牧鷹,那真是你來白洋淀旅遊的又一收穫。

河北自媒體百佳號 新區白洋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