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你一馬,為何你回頭要了我命?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放走的敵人,某日回過頭來必殺得你國破家亡,這樣的故事自古以來不斷上演,比如我們熟知的“臥薪嚐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故事。當年夫差放了勾踐一條性命,可勾踐壯大之後,還是要了夫差的命…….

我放你一馬,為何你回頭要了我命?


公元前494年,正是春秋時期的末期。當時的諸侯吳王夫差,出兵侵伐越國,越國生產落後,國勢很弱,加上越王勾踐不聽賢臣范蠡(li禮)的忠告,以致越國的軍隊在夫椒地方被吳軍打得慘敗。越王勾踐收拾殘兵敗將五千人退守會稽(今浙江紹興縣),又被吳軍包圍,形勢很危急。勾踐採納了范蠡的建議,派大夫文種前去求和。夫差的謀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是個有深謀、肯耐勞苦的人,現在不過暫時屈服,一有機會,準會再起,不如趁此時刻一口氣把越國滅掉廣夫差覚得伍子胥的話有道理,就沒有答應。

勾踐聽說吳王不肯允和,就想同吳國決一死戰。文種對勾踐說:“吳國的大臣伯嚭(pi匹)是個貪財的人,我們可以設法拉攏他。”於是勾踐派文種帶著美女和珍寶去賄賂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極力替越國說情。最後夫差終於答應了越國的求和,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被迫帶著妻子和范蠡到吳國去,給吳王夫差當奴僕。但是他立志洗雪國恥,忍辱負重,絲毫不露聲色。三年後勾踐被釋放回國。

越王勾踐回國後,怕安逸的生活會把自己報仇雪恥的雄心壯志消磨掉,因此特地為自己安排下一個刻苦的環境,以便時刻警惕。晚上他就睡在柴草堆上(臥薪),用戈(一種兵器)當枕頭,不敢睡舒適的床鋪;平時屋裡吊著一隻苦膽,起身以後,或睡覚吃飯之前,他都要嘗一嘗苦膽的滋味,表示不忘亡國的痛苦(史書最早的記載,只說越王嘗膽,幷沒有說臥薪,臥薪之說是後來才有的)。他倚靠賢臣范蠡和文種,任用有才德的人,發展生產,獎勵生育,營造戰艦,練兵習武。越國的人民,埋頭努力,發憤圖強。這樣,經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敎訓”,越國終於兵精糧足,富強起來。

和越國相反,吳王夫差自戰勝越國後,驕傲狂妄,不顧民生困苦,連年東征西討,想成為凌駕各國之上的霸主,又聽信了奸臣伯嚭的讒言,殺害了伍子胥。本來是弱國的越國,轉化為強;本來是強國的吳國,表面上雖然還撐著一付空架子,實質上已經轉化為弱。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大會各國諸侯,打算跟晉國爭作霸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空虛的機會,帶領大軍攻打吳國,包圍了吳國的首都,殺死了吳國的太子,吳國人心大亂。夫差聽說,匆忙帶兵回國。吳國軍心渙散,無力作戰,派人向越國求和。此後,吳國一天天衰弱下來。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頜大軍再一次進攻吳國,把夫差圍困起來。夫差派人向勾踐哀哀求和,勾踐堅決不答應。夫差悔恨自己當年不聽伍子胥的忠告,自殺而死。吳國滅亡。越王勾踐滅吳以後,北進到徐,大會各國諸侯,做了春秋時期最末一個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