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1億訂單的,竟是全公司最內向的那個人”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讀者蕭蕭談她的前同事小池。

小池辭職前拿過公司史上最大訂單:1個億。老闆年終獎勵他一百萬。

小池沒背景,長相普通,但銷售業績一直名列前茅。

蕭蕭跟小池同期進公司,是搭檔。她活潑開朗,小池靦腆、寡言、喜歡獨處。

當初帶他倆的師傅,很不看好小池。

老員工們也斷言,蕭蕭發展一定會比小池好。

像小池這種性格,做事絕對成不了。

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內向的人,成了公司的金牌銷售。

蕭蕭對小池很敬佩。

談起他倆一起拜訪客戶,每次都是蕭蕭的話更多些,但小池只要開口,得體大方、應答如流。

蕭蕭私下打趣,說他真矛盾,特擅偽裝,壓根不內向。

小池一如既往靦腆笑笑,回了一句:我當時在工作啊。

簡單7個字,道出背後成功秘訣:個人性格與職業身份,需要有明確界限感。

真正職業化的人,都是既充分保留個性,又不會讓性格因素影響工作。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一、性格決定命運,是最大的謊言

能不能做成事,不應單純歸結為性格。

程龍,演講達人,圈內人尊稱龍兄。鮮少人知道,龍兄曾是極度內向又自卑的人。

大學入學第一天,老師讓大家自我介紹。

龍兄懵了。在農村時從沒遇到過這樣的場面,他侷促不安,臉憋到通紅,才磕磕巴巴吐出一句:

大家,我……程龍……

就逃似地跑下了講臺。

引人發笑的開場,讓龍兄的整個大學期更沉默寡言,也更害怕公眾表達。

畢業求職時,因為一說話就緊張,沒有企業願意錄用他。

什麼最弱,就從什麼開始改變。龍兄下定決心:既然知道自己的性格短板,那就勇敢接納,並開始刻意針對性練習。

他瘋狂閱讀演講書籍,進行表達訓練。同時,主動找人聊天,強迫自己輸出觀點。

之後,他的人生如同開掛,憑藉出眾的演講表達能力,打敗諸多競爭對手,成功拿到蘋果大中華區培訓師的offer。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內向的人,若能真實透明接納自己,會更容易化被動為主動,甚至化劣勢為優勢。

華晨宇,作為《王牌對王牌》新一季的主持人,他靦腆羞澀。

站在賈玲和沈騰旁邊,卻從沒有因為話不多而遜色。

只要到表演歌舞的環節,這個才華橫溢的小夥子就立刻能發光發亮,收穫觀眾的熱烈掌聲。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自我激勵的100種方法》一書中寫道:

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性格,這句話其實是一個謊言,它否認了我們擁有持續創造自我的力量。

成天標榜“性格決定命運”的人,實則就是在自我設限。

二、找到心理能量,突破性格侷限

卡爾·榮格在《心理類型學》一書中曾提過,外向(Extrovert)和內向(introvert)的特質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內向的人,能量指向內部,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因此喜歡獨處、安靜自省和思考。

錘子科技的羅永浩在演講時說:

你們別看我站在臺上能扯淡那麼久,其實我是個很內向的人。


參加超過5個人的飯局我就會全身不舒服。


每次飯局以後,回家都要一個人狠狠讀一天書,才能緩過來。


記得沒去新東方當老師之前,有很多人說我:


”老羅啊,你平時一天都不說幾句話,還能上臺當老師了?”


但我不管,我內向的性格決定了我不會被別人所左右。


誰規定內向的人就不能當老師了?

性格歸性格,工作是工作。

職業化的人,不僅是能區分二者,更能讓自己的心理能量承載工作重量。

羅永浩擴容心理能量的方式,就是獨處閱讀。過度社交如果讓其不適,他會鑽進書裡,汲取能量,調節自己。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是個沉默寡言的人;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萬眾追捧,但在現實中,他偏愛獨處。

他倆如斯內向,卻無礙其設計出世界上最偉大的社交軟件。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時間的皺紋》作者馬德琳·英格說:

如果不是因為小時候把時間都用在閱讀和思考上,她壓根就不會成為一名如此大膽的思想家。

無論是羅永浩、張小龍、扎克伯格還是馬德琳·英格,他們都因擅長找到自己的心理能量,從而輕鬆地突破了自己的性格侷限,最終大有所為。

三、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與自己相處的方式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外向者的嘉獎。兩者只有差別之處,絕無是非對錯之分。

內向者若不喜歡社交,不樂意與人打交道,大可不必勉強。只專注於事,也是一份很好的選擇。

學長喬哥是資深銷售,業績一向靠前。他日常不愛社交,幾乎不跟客戶吃飯。

我問他:

從不請客戶吃飯,毫無交情,他們會願意簽約?不會不爽麼?

喬哥反問:

一定要陪客戶喝到吐血,才叫交情?如果利益合適,為什麼不爽?


客戶願籤,看中的是我這個人值得信任,我的產品物超所值,我們公司能成就他們公司。


沒有交易哪來感情。

從這一點上說,內向的人更清醒更理性。

正如知友李松蔚所言,人脈很重要,但無須把人脈當成人生的應有之義。

內向者專注於內心世界,通過仔細考慮資訊、觀點、概念來獲得滿足感,而不是通過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來獲取。

喬哥與小池都很清楚個人身份與職業身份,所以他倆在生活與工作間,能找到極佳的平衡點。

內向者與外向者相比,只是聚焦點和“充能方式”不同,並無高下之分。

既交付完美的成績,又遵從內心選擇,這才是成熟的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模樣。

四、寫在最後

知乎上有一道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最高讚的一個回答是: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一個人,不人云亦云,不委曲求全,活得自在又獨立,才會吸引同頻,找到真正讓自己感覺舒適,並能相互成就的社交關係。

內向,當然能活得眉目舒展,溫暖坦蕩。

本文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寫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拿下1亿订单的,竟是全公司最内向的那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