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祕“身世”鮮為人知

提到石窟佛像,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雲岡石窟、近處的羊頭山北魏石窟,殊不知,在上黨區南宋鄉北山村的深山裡,有一處獨具特色的石窟群落,近年來在當地頗有名氣。經初步推定,這些地處大山深處、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的古石窟,歷史至少在千年以上。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北山村位於南宋鄉11號公路北側,西與趙村相連,東與北宋接壤,村子背靠石佛山,面對南雲山,是典型的“兩山夾一村”,全村600餘人,160多戶。這裡有3處千年古石窟就在村子北邊的山上,頂峰高出村子地面三百餘米,東西十餘華里。站在山外,很難發現石窟群落;可進入石窟,進山小道及山下的一切盡收眼底,一覽無餘,視野相當開闊。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近日,記者來到北山村,對這一處千年石窟進行了實地踏訪。74歲的宋天喜是土生土長的北山村人,擔任了記者一行的嚮導,他告訴記者,這些石窟分佈在半山腰,一來一去要3個多小時,要合理分配體力,注意安全。記者注意到,進山道路非常曲折難行,羊腸小道屬於好走的路,遇到險處,幾乎就是在亂石中穿插,如果沒有當地嚮導,根本找不到上山的小路。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邊走邊聊,宋天喜說,關於石窟有個傳說,經過村裡的老人一代代傳下來,這裡不僅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原來還建有一座佛殿,石窟背後的一院建築,據村裡老人講是主持和香客的住處。如今站在在這裡已經無法看到佛殿的蹤影了,至於它建於哪朝哪代,有專家學者根據石窟的風格和羊頭山石窟風格相似,初步判斷具有典型的北魏時代風格。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沿著一條在濃密的荊棘叢中新開出的一條盤山道,來到村子背後的北山,過了半山腰,繞過一道山樑,來到了當地百姓稱為千佛溝的小溝凹中。拔開灌木叢,泥土中、樹葉下不時還出現鑿面齊整的砂岩條石和古代建築磚瓦碎片,這個溝凹就是千佛溝,裡面有石窟。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石窟窟口朝南,窟口兩邊各鑿有一位侍者,風化嚴重,但輪廓仍十分清晰。窟中迎面石壁上鑿有高約一米的一佛二菩薩像。石窟的東西石壁上鑿滿了一寸大小的佛像,排列整齊,橫豎成行,仔細一數,每面石壁上均有六百多個佛龕。在這座石窟西北方向兩米遠處,聳立著一塊高約六米的巨大砂岩石,頂部呈圓錐形,朝東的一面之上鑿出一個五米高的佛龕,顯然是準備在裡邊雕鑿一座大佛像,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完工,就成了類似於半成品的樣子。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就在此石窟西北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塊表面平整的大石,上面鑿出一個直徑約四十釐米、深一米有餘的圓狀小井,下雨時山坡上流下來的雨水順著細細的小槽注入其中,天再旱也不幹涸,被當地人成為“不枯井”。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從此處再往山頂上走六百餘米,就到了被老百姓稱之為雙佛腦的地方。這裡之所以叫雙佛腦,是因為這裡也有兩個大砂石鑿出的石窟,一東一西,大小與千佛溝石窟基本相同。東邊的石窟裡面,背靠東南,口朝西北,窟口所對的石壁上雕鑿的為一佛四脅侍菩薩,左右兩面石壁上為一佛二菩薩。窟口兩邊也各有一尊侍者,風化程度更為嚴重。石窟之南,還斜豎立著有一塊大砂石,裸露的石面上鑿有“大定二十四年清明之記……”等字樣,下面的字因被從石窟頂部掉下來的一塊大石擋住,無法看清。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西邊的石窟,背靠西北,口朝東南,與東邊石窟相互對應。窟口兩邊的侍者身著鎧甲,石窟裡的三面石壁上雕鑿著的石佛像,均為一佛二菩薩造型,佛祖外著袈裟,左肩斜披至胸腹間,邊作折帶紋。雕工精緻,雕造纖細,姿態柔美,造型逼真,格外清晰。這個石窟的頂部,還有一個與其它兩個石窟的不同之處,窟頂雕鑿有一個大大的圓形寶鏡。

一座小山 千尊佛刻 | 上黨深山藏石窟,神秘“身世”鮮為人知

北山石窟群的發現,無論對研究上黨區歷史,還是建築藝術、宗教藝術,都具有重要價值,對上黨區的文化發掘及旅遊開發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南宋鄉政府和北山村委會正在整理石窟資料,待有關專家考察指導後,配合有關部門進一步考察、挖掘、疏理,以便弘揚當地歷史文化,古為今用。相信古老的石窟,在不久的將來,必將煥發新的生機,打造成上黨區新的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