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傑:建國初期的大連社會主義文化


王金傑:建國初期的大連社會主義文化


東風一枝 獨特優勢

——建國初期的大連社會主義文化

王金傑

常聽母親說起二姨,清秀苗條,高個長腿,大連歌舞團舞蹈演員。二姨夫魁梧帥氣,大連海軍院校教官。二人逛街十分拉風,人們總是投來豔羨的目光。曾經看過二姨二姨夫的照片,真是天造地設、珠聯璧合的一對兒!後來,當我看到電影《魂斷藍橋》時,即刻將男女主人公與二姨二姨夫對上號兒!相互疊加,互為映襯,一個娉婷玉立,一個英俊瀟灑……

時代背景屬於建國初期50年代。當時,來自老解放區的文藝家以及東北文工團的藝術家紛紛進駐大連,舉辦現代交響音樂會,排演現代話劇、歌劇、秧歌劇,給大連人民帶來耳目一新的巨大震撼。從老解放區來的文化工作者,除了創作和演出之外,還深入基層從事文化啟蒙、撒播革命文化火種。音樂家劉熾、黃準一邊到電臺教唱革命歌曲一邊舉辦音樂培訓班,戲劇家、舞蹈家、美術家也都相應舉辦培訓班、展覽和講座,《人民呼聲報》總編、作家羅丹在報紙上舉辦文藝講壇,作家柳青、羅烽、方冰均在論壇上發表指導寫作的文章。實事求是地說,這一時期是大連文藝創作最活躍的黃金期,不但群眾性的創作活動蓬勃興起,而且來自老解放區的作家、藝術家也以大連為基地,創作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好作品。音樂家馬可創作的歌曲《歌唱新關東》,陳隴和劉熾創作的《東北青年進行曲》,作家羅丹的長篇小說《夜走飛壺口》,柳青的長篇小說《種穀記》,白朗創作的第一部反映城市生活的《為了幸福的明天》,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女作家關露創作的表現解放區農村變化的小說《蘋果園》,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漁光曲》作詞、曾在大連從事工人運動的女作家安娥以飽滿的熱情創作的報告文學集,大連地委副書記李一氓創作的反映李自成起義失敗教訓的新編歷史劇《九宮山》(《闖王遺恨》),阿英創作的反映太平天國起義的《洪宣嬌》,羅烽創作的《滿江紅》……實在是不勝枚舉。


王金傑:建國初期的大連社會主義文化


不容忽視的一點,或者說,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受黨的教育和革命文化工作者的培養,一大批當地的知識青年迅速成長,日漸形成一支新型的文化隊伍。哦、對了,我二姨正是這一時期經過嚴格篩選進入大連歌舞團的。她起初只是身體自然條件好,後來經過老師的栽培兼之自身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舞技嫻熟、獨當一面的獨舞演員。她人生最高潮的橋段是隨團飛往莫斯科參加世界青年聯歡慶典。

蘇聯在大連駐軍近十年,大連與蘇聯各方面的交往十分頻繁。大連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接受了蘇聯和俄羅斯文化多方面的影響。1945年蘇聯影片輸出公司最早在大連發行放映蘇聯影片。蘇聯著名的藝術團體包括莫斯科大劇院、列寧格勒歌舞團、高爾基話劇院、蘇聯紅旗歌舞團之類多次來大連演出,深受大連觀眾的歡迎和喜愛。這些著名的文藝團隊還與大連的專業藝術團隊進行多方面交流,使大連的歌舞、話劇藝術最早吸收了蘇聯文化的營養。大連的專業劇團在國內最早排演了《保爾•柯察金》。舉一反三,蘇聯的圖書、音樂、舞蹈、銅管樂、交響樂、足球運動以及飲食服飾文化在大連廣為傳播,使大連文化明白無誤地烙上了現代洋氣的風格特點。

我二姨真是命途坎坷、大喜大悲,從蘇聯回國後,大病一場住進了北京的醫院。診斷結果患了腸癌。令人遺憾的是二姨二姨夫居然沒有留後,二姨為了永葆藝術青春一直沒要孩子,別離時不過才三十來歲。母親說起這些舊事總是嗟嘆不已,感到美好的回憶是那樣令人難忘。母親十來歲的樣子,二姨每次來金州演出,都把母親領到後臺觀賞。二姨和母親是表姊妹,二姨沒有親妹妹,因此把喜愛文藝的母親當親妹妹,每次來都捎帶些她挑揀出的時尚衣物,母親印象最深的:一是肉皮色帶花紋的旗袍;一是黑色鑲金邊的高跟鞋。

二姨把自己留在了那個時代,那個時代是屬於這座城市的。也就是說,二姨美麗的魂魄猶如斑斕的蝴蝶飛進飛出著城市文化的大書,我仍然能感覺她的翕動……


王金傑:建國初期的大連社會主義文化


作者簡介:王金傑,大連人,60後。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大連市金普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詩文刊發於海內外百餘家媒體,屢獲全國性徵文獎項併入選多種作品集,詩名收錄《中國當代詩人辭典》《21世紀名人網》。著有詩歌、散文、小說、傳記、老照片等作品集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