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2019年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誕辰110週年,為了緬懷和紀念共和國的功臣,許多地方都舉辦了紀念活動,各種媒體也都競相報道了郭永懷的生平和事蹟, 作為自媒體作者,我也蹭一下熱點,寫一寫我眼中的郭永懷,此前我曾寫過“兩彈一星”群體中的程開甲和于敏,儘管閱讀量低得可憐,但我還是願意懷著崇敬之心去記述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人。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的這句話在中國流傳甚廣,經常被人引用,而中國人也有一句類似的話,那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郭永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傑出的科學成就,也是離不開老師們的培養和指導。

1929年秋,來自山東膠東半島的農家小子郭永懷,考取了私立南開大學預科理科班,兩年以後就讀於物理系,當年南開的物理系赫赫有名,創建者是中國現代物理學先驅者之一饒毓泰先生,他於1922年在南開創建了物理系並任系主任。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前排左一)與同學合影

饒毓泰於1922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與他同一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還有李書華,而在1922年之前中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僅有三人,分別是1907年的李復幾、1914年的李耀邦和1918年的胡剛復。

郭永懷入讀南開之時,饒毓泰剛剛離開南開前往德國萊比錫大學進修,因此二人不可能產生交集,但饒毓泰教授的鼎鼎大名,郭永懷應該有所耳聞,畢竟那時的南開大學規模並不大。

接替饒毓泰出任南開物理系第二任系主任的是顧靜徽教授,於1931年獲得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也是中國女性獲得物理學博士第一人,當年9月就被張伯苓聘為物理系教授兼物理系主任,顧靜徽對天資聰慧的郭永懷非常賞識,傾自己所能傳授現代物理學知識。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顧靜徽教授

郭永懷與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在南開也有交集,比郭永懷年長兩歲的吳大猷當時是物理系的助教,有機會為正在讀預科理科班的郭永懷授課,郭永懷入讀物理系時,也正是吳大猷辦理出國前後,吳大猷是在饒毓泰和葉企孫的聯合推薦之下,獲得了“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的乙種研究補助金,而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深造的。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吳大猷獲博士學位時留影

1933年,顧靜徽被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她曾指導剛從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吳健雄研究低溫下某種氣體分子光譜,正是在顧靜徽的遊說和舉薦之下,吳健雄才前往美國留學,並最終成為世界物理學界的翹楚。

顧靜徽教授在離開南開大學之前,特別將自己的得意弟子郭永懷舉薦給了剛剛出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的饒毓泰,饒毓泰是1932年從德國回到北平的,並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一年以後,應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之邀,接替著名物理學家王守競出任物理系主任,並長期兼任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北大物理系師生合影

饒毓泰教授對來自南開物理系的郭永懷格外器重,畢竟他曾執掌南開物理系達七年之久,而吳大猷就是他最得意的門生,他極力培養郭永懷也在情理之中,在北京大學又讀了兩年的郭永懷本科畢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並於1935年成為北京大學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首批培養的研究生,這批研究生除郭永懷之外,還有馬仕俊、卓勵、趙松鶴等人。

郭永懷在北大讀研究生期間,除了師從饒毓泰等教授之外,又再次師從於吳大猷,1934年夏吳大猷應恩師饒毓泰之邀回國出任北大物理系教授,他把世界物理學最新前沿學科——“量子力學”介紹給了中國物理學界。

“七七事變”之後,郭永懷隨北京大學西遷長沙、昆明,此時的西南聯大物理系幾乎雲集了全國物理學界的精英,這其中包括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鄭華熾、霍秉權、任之恭、吳大猷、張文裕、孟昭英、朱物華等人,由饒毓泰出任西南聯大物理系主任。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在西南聯大學生註冊表

1939年夏,中英庚款董事會組織了第七屆赴英留學生招生考試,郭永懷與林家翹、錢偉長等21人成為幸運者,這次考試由1931年設立在南京的中英庚款董事會組織,而這個董事會成員由中英雙方人員構成,庚款留英考試始於1933年,每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第八屆因歐戰爆發而停止,後來又組織了兩屆考試,前後九屆共招考選送了193人。

第七屆留英生正準備赴英國之時,德國於1939年9月1日以閃電戰進攻波蘭,英國和法國於9月3日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第七屆庚款留英生被迫改派至加拿大留學,郭永懷等人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前往加拿大留學的,1940年8月郭永懷與第七屆庚款留英生乘“俄國皇后號”郵輪赴加拿大入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許多人僅用半年時間就獲得碩士學位,這讓多倫多大學的導師們頗為驚訝。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第七屆留英生在郵輪上合影

1941年5月,郭永懷轉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航空大師馮·卡門教授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並在加州理工結識了同門師兄錢學森,兩人由此結下了一生的友誼,儘管郭永懷比錢學森年長兩歲,但錢學森卻已經於1939年6月獲得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而郭永懷以博士論文《跨聲速流不連續解》於1945年獲得博士學位,其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比錢學森晚了好幾年。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馮·卡門教授

加州理工學院創建於1891年,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也是最典型的精英學府,在世界科技界久負盛名,當時也是國際上最著名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當年師從馮·卡門教授門下的除了錢學森和郭永懷之外,還有錢偉長、林家翹、範緒箕和張捷遷,時間大致都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而二三十年代出身於加州理工的中國著名學者有周培源、趙忠堯、談家楨等人。

從加州理工獲得博士學位的郭永懷,被其導師馮·卡門教授推薦到康奈爾大學工作,錢學森親自開車將郭永懷送到了康奈爾大學,也曾是馮·卡門教授學生的威廉·西爾斯教授在康奈爾大學創辦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郭永懷很快就成為三個著名攻關課題主持人之一。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錢學森與馮·卡門教授等人合影

郭永懷與錢學森合作研究了“跨聲速流動”課題,並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並被實驗所證實,為解決跨聲速飛行理論奠定了基礎,其論文震驚了整個學界,成為該領域最重要的數論論文之一,聲名遠播的郭永懷很快就應邀參加了美國數學學會,並被加州理工學院特聘為研究員。

1948年2月,郭永懷與正在康奈爾大學留學的李佩結婚,李佩也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由於李佩比郭永懷小八歲,二人產生交集的可能性很小,李佩是1947年初入讀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學習工商管理,他在康內爾校園內曾聆聽過郭永懷的一次報告,由此與郭永懷相識相戀並結為伉儷。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與李佩合影

1949年,郭永懷為了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中的一個難題,研究出一種計算簡便且實用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這種計算方法在許多學科領域都能被廣泛應用,郭永懷之名再一次影響了國際學界。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阻止了郭永懷和李佩歸國的腳步,中美兩國成為交戰國的雙方,這讓郭永懷頗為苦惱,為了避免美國有關當局蓄意製造麻煩,郭永懷將自己沒有公開發表過的所有書稿,全部在公開場合投入篝火中付之一炬,他的這一舉動,曾令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甚至連李佩都不解郭永懷的苦衷。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與李佩

郭永懷還毅然決然地婉拒美國同事邀請他參加機密項目的研究,為的就是方便脫身回國,以防止美國人刻意阻止他回國,他與妻子李佩一邊在康奈爾大學教書,一邊在等待回國的時機,1951年8月26日郭永懷與李佩唯一的女兒郭芹來到人世間,給夫妻倆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與妻子、女兒合影

衝破重重阻力回國的錢學森於1956年6月致信郭永懷,此時錢學森的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他極力邀請和期盼郭永懷能夠早日回國,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郭永懷於當年底就攜妻女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與他的老師們

郭永懷塑像

中國科學院安排郭永懷與錢學森一道工作,任命他出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從此,郭永懷將他的一腔熱血和全部智慧貢獻給了偉大的祖國,直至他生命的終點,郭永懷也是“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群體中,唯一因公罹難的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