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季同是清末民初著名數學家、機電專家和佛學家,在數學、機械工程和佛學領域造詣頗深,曾被學界認為是中國學者在西方學術刊物上發表數學論文第一人,尤其是在教子方面有其獨特的方法,其兒女們也都皆學有所成且功成名就,他們是王守競、王守融、王守武、王守覺、王淑貞、王明貞,幾乎都是在中國學界如雷貫耳的名字。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季同

王季同(1875—1948)字孟晉,號筱徐,江蘇蘇州人,1875年1月4日出生於蘇州官宦世家,他是明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王鏊後裔,其父親王頌蔚是光緒六年進士,是清朝三品大員,也曾是蔡元培當年在京城參加會試時的恩師,其母王謝長達與陳星昭、蔣振懦於1905年創辦了蘇州振華女校,章太炎、蔡元培等人鼎力支持並親自擔任校董。

王季同自幼喜愛數學,1895年畢業於京城同文館並留館擔任了算學副教習,期間著有《積較補解》、《泛倍數衍》、《九榮公式》等著作,是中國近代最早介紹西方現代數學的重要書籍。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季同全家福

1909年,王季同曾被清政府派駐英國擔任駐歐洲留學生監督署隨員,並曾在英國的英吉利電器公司和德國的西門子電機廠考察實習,他於1911年7月曾在英國愛爾蘭皇家科學院會刊發表了《四元函數的微分法》,這篇數學論文在當時達到了一定的學術水準,被譽為“王氏代數”,也被中國學界認為是中國學者最早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現代數學論文,比胡明覆於1918年在《美國數學學會會刊》上發表的博士論文《具有邊界條件的線性積分—微分方程》早了七年之久。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王季同曾應時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之聘,在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從事組織、學制及學校登記等工作,曾與夏曾佑、蔣維喬、鍾觀光、錢均夫、許壽裳、周樹人、胡梓方等人一起共事。

上世紀二十年代,王季同曾籌資二萬餘元與“海歸教授”周仁在上海創辦了大效機械廠,期間研製成了一臺25馬力衝燈式雙氣缸柴油引擎,其後又先後在聶雲臺創辦的中國鐵工廠擔任顧問總工程師、在鎮江電廠擔任工程師。

1927年底,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邀請王季同、張乃燕、楊杏佛、胡剛復等人30餘人為國立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王季同與當年的老搭檔周仁等人共同創建了工程研究所,並在工程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由周仁出任所長。

王季同中年以後,把主要精力用於佛學研究,他在家中設有佛堂,日坐一炷香且從不間斷,他認為無論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在理論上或應用上的一切發明,無不從剎那定境中現量發出,其主要佛學著作《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曾在中國佛教界風靡一時。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

王季同曾先後迎娶了管尚德、管尚孝姊妹倆,管尚德於1906年生下女兒王明貞時得產後褥病亡,王季同又迎娶了自己的妻妹管尚孝,他與兩任妻子共生育了12個子女,但其中有5個尚未成年就夭折了。

而王季同成年的七個子女排行如下:三女王淑貞、四子王守競、五女王明貞、七女王守瓈、九子王守融、十子王守武、十二子王守覺,從上述排行中可知老大、老二、老六、老八、老十一夭亡。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季同(後排最高者)與家人合影

王季同的兒女們都非常優秀和出眾,這與他的家庭教育有關,王季同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他總結歸納為三句半話:一是言教不如身教;二是多說不如多看(觀察孩子);三是尊重自我發展;最後半句是——少管,希望讀者能夠從中得到一定的借鑑和啟發。

王淑貞(1899—1991)先後就讀於蘇州景海女塾、蘇州女醫學校、巴爾的摩高氏女子大學、芝加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並於1925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堪稱是“學霸”級女留學生,因為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是全美頂級醫學院,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齊名,彼此不分伯仲,王淑貞長期在上海從事醫學臨床工作,是中國卓越的婦產科專家之一,北京以林巧稚最為著名,而在上海以王淑貞為代表,因此素有“南王北林”之說。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淑貞

王守競(1904—1984)先後就讀於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北京清華學校、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令人稱奇的是,他在康奈爾大學獲得物理學碩士,而在哈佛大學獲得的是文學碩士,最終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他在量子力學領域造詣頗深,其博士論文沒有導師的簽名,因為沒有人能夠指導他,他的多原子分子非對稱轉動譜能級公式被稱之為“王氏公式”,至今仍被大學物理教科書引用。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守競(左一)與同事合影

王守競曾先後出任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參與籌建了中國物理學會,後在兵工署長俞大維力邀之下投身國防事業,負責籌建光學器材廠和中央機器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臺大型發電機、第一臺大型汽輪機、第一臺500馬力電動機、第一臺30-40噸鍋爐、第一座鐵合金冶煉爐等,並於1942年研製和生產出5輛“資源牌”4噸汽車,為中國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守競

王明貞(1906—2010)先後就讀於金陵女子大學、燕京大學和美國密歇根大學,其撰寫的博士論文《玻耳茲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首次獨立地從福克—普朗克方程和克雷默方程中導出自由粒子和簡單諧振子的分佈函數,王明貞與導師烏倫貝克合作發表的《布朗運動的理論》論文,是關於布朗運動的經典之作,一直是統計力學重要參考文獻之一,王明貞曾在麻省理工學院雷達實驗室擔任理論物理組副研究員,而當時雷達研究是美國最高國家機密,王明貞在這個雷達實驗室工作的非常出色,被美國人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她也是清華大學校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明貞

王守瓈生卒年月不詳,她是王明貞的妹妹,王明貞在其回憶錄《轉瞬九十載》中,稱她這個妹妹的名字是王守硔,但無論是王守瓈還是王守硔,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相關信息,王守瓈沒有沿用兩個姐姐的“貞”字,而是依其兄弟取“守”字,由此可見其性格之獨特,她於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隨吳有訓的研究生陸學善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留學,長期從事物理學的翻譯,她也是兄弟姊妹中最不透明的人而不被外界知曉,但其丈夫陸學善是五十年代的學部委員。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陸學善

王守融(1917—1966)先後就讀於上海大同大學附中、清華大學,曾任中央機器廠工程師兼第七分廠廠長、加拿大帝國機器廠設計工程師、上海機器廠廠長兼總工程師,解放後任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精密機械及儀器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是中國精密機械及儀器儀表學科的創建者之一,文革時受迫害自殺。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守融

王守武(1919—2014)小學就讀於上海私立民智中小學,中學就讀於蘇州中學,大學就讀於上海同濟大學,並在遷往四川宜賓李莊的同濟大學任教,抗戰勝利後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工程力學,以《一種計算金屬鈉的結合能壓縮率的新方法》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五十年代初回國後,先後出任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半導體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109廠廠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守武

王守覺(1925—2016)中學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中,抗戰爆發後輾轉流亡到昆明完成初高中學業,並於1942年6月考入西南聯大電訊專修科,於1944年秋在李莊同濟大學參軍抗日,服兵役兩年後在上海同濟大學繼續學習並於1949年畢業,先後任職於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曾在蘇聯科學院列寧格勒列別捷夫研究所進修,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守覺

王季同的子女們如此優秀,與其家庭傳承是密不可分的,其父王頌蔚和其母謝長達共養育了王季同他們兄弟姊妹九人,他們也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人中俊傑,我們在此簡要盤點一下他們的名字,哪一個不都是青史留名,男子有:王季烈、王季同、王季點、王季緒;女子有王季昭、王季茞、王季玉、王季山、王季常。

我曾寫有《王季玉:一個終生未婚的女教育家》一文,這裡限於文章篇幅,這裡只是簡單介紹一下王季同的妹妹王季茞,1905年時任兩江總督託忒克·端方在江南選派赴美留學生,原計劃這批留美學生是遴選20人,由於資金匱乏等原因,最終只派出了11名男生和4名女生,而這4名女留學生就是王季茞、胡彬夏、宋慶齡、和曹芳芸,而這15名留學生是繼留美幼童歸國之後,清政府首次公派的赴美留學生。

王季同與他兒女們的科學人生

王季茞在美國

王季茞曾以博士論文《中國皮蛋和可食用燕窩的化學研究》於191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據悉王季茞也是中國女性獲得歐美博士學位第一人,她沒有回到國內,而是一生都在美國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