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不僅僅是多次反轉的印度“神片”

《調音師》:不僅僅是多次反轉的印度“神片”

有著多次劇情反轉的《調音師》堪稱“印度神片”,精巧的劇情設計、奇妙的劇情推進,讓該片成為2018年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影片。

影片開始的前幾分鐘,明顯是浪漫愛情劇的節奏

影片開始,鋼琴師阿卡什獨居一屋,一直以來攢錢去倫敦是他的藝術夢想。他是一名“盲人”,偶然間遇到了騎車不小心將他撞倒的女學生蘇菲,為了表示歉意,蘇菲帶他去喝咖啡,言談中蘇菲知道了阿卡什的經歷,對他有好感的蘇菲邀請他去蘇菲家人開的餐廳裡演奏鋼琴,兩人的感情不斷升溫……

影片開始的前幾分鐘,明顯是浪漫愛情劇的節奏。單身藝術家與仰慕他的女孩,藝術家從愛情中汲取靈感,女孩從愛情中汲取能量,極盡纏綿。

《調音師》:不僅僅是多次反轉的印度“神片”

各表一枝。曾經的天皇巨星拉普默與他年輕貌美的妻子西米已經結婚三年,不久之後,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即將到來,拉普默為此作了精心準備。

在外人看來,兩人是幸福的一對。拉普默對自己的小“嬌妻”西米向來是有求必應,西米對自己的老公一直崇拜有加。影片一開始,在廚房內,西米在為丈夫精心準備早餐,拉普默打開手機,拍下了這一幕溫馨的場景。他的女兒要與西米通話,一番寒暄之後,西米客氣地掛斷了電話,笑容消失的她向自己的丈夫抱怨,結婚多年之後,繼女依舊只是稱呼她為阿姨。這又是妥妥的家庭倫理劇的節奏。

在餐廳,拉普默遇到彈奏鋼琴的阿庫什,在聽了剛剛墜入愛河的阿庫什熱情洋溢的演出之後,被他的琴聲深深打動的拉普默決定邀請阿庫什出席他的私人音樂會,專門為他的妻子西米演奏。兩條故事線終於重合。

《調音師》:不僅僅是多次反轉的印度“神片”

同時,該預告不僅僅在營造一種懸疑氛圍,預告中出現的鄂溫克族的古老樂器、馴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以及語言都在展現整個電影極具風格的一面。

在傳統的懸疑片敘事套路之下,導演的野心也在預告片中呈現,隱藏在鄂溫克族這個古老神秘的民族背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和細節都有了象徵意義,這些客觀存在的現實也在男人的內心中產生了不同的概念。

《調音師》:不僅僅是多次反轉的印度“神片”

看似單純善良的阿庫什也有自己的秘密。回到家之後,他卸下了偽裝,從眼中取出貼片,原來他並不是真的盲人。這一幕又被一直觀察他的小男孩發現。

一開始,我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快就把男主角的底牌亮出來,在影片進行到不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就輕易揭露了阿庫什的裝瞎。不過,後來的劇情發展,很快讓我覺得這是必須的。

那一日,阿庫什如約出現在拉普默家門前,他摸索著摁響了門鈴。屋內的人卻遲遲沒有開門,在等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門開了,出現的不是拉普默,而是神色有些奇怪的西米。

西米並不想讓阿庫什進門,直到她的鄰居老奶奶開門探出了頭,才不情願地讓阿庫什進了屋。在確認完阿庫什是全盲之後,西米很明顯地鬆了一口氣。到底是什麼讓闊太太西米如此緊張?

影片進行到現在,終於露出了懸疑恐怖片的內核。

很快,阿庫什發現真正應該緊張的是他。他看到了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人,那人身旁是一大灘的紅色液體,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

兇殺案現場。震驚之後,阿庫什馬上調整狀態,硬著頭皮繼續自己的“裝瞎”之路。

不愧是“裝瞎大師”,心理素質十分強大的阿庫什憑著過硬的演技順利脫身而出。阿庫什去了警局,想要報警,卻驚奇地發現警察局長居然是……他不得不臨時改變臺詞,將報警的內容變成要為自己家的貓討還公道。影片進行到現在,終於露出了懸疑恐怖片的內核。

《調音師》:不僅僅是多次反轉的印度“神片”

《調音師》的人物關係十分清晰,劇情發展一波三折。除了反轉,影片也對印度社會進行了批判反思。

政府機構的官僚做派,醫療行業的重重黑幕,社會盛行的拜金主義,這些都在影片中有所表現。如果公安機關不是專制的一言堂,與西米相互勾結的曼諾拉根本不可能一人操縱案件走向,讓影響巨大的拉普默遇害案成為一件懸案。如果不是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地下醫院不會視人命如草芥,割取他人腎臟偷賣換錢。

影片中比較出彩的人物是西米,她有著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性與順應形勢當機立斷的勇敢,不再是躲在男人背後的弱女子。這個自強不息、自毀不止的女性角色,為影片蒙上了女權主義色彩,在女性得不到尊重的印度顯得尤為難得。當然,她是一反面角色,所作所為並不光明正派。

只是,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黑白分明。為了保命,阿庫什不得不裝神弄鬼,糊弄試圖盜取他腎臟的三個人,在危險面前,誰又能一直保持清白無暇?

我們能否動用私刑,聲張正義?

在影片最後,阿庫什面臨選擇:一方面,他可以順從醫生的建議,將揹負多條人命的西米交付黑市,用她的腎臟救人,用她的眼角膜換回自己的光明,讓西米用自己的生命為她的所作所為贖罪;另一個選擇是將西米交給法律、交給司法機關,讓法律懲治西米。毫無疑問,第一種選擇對阿庫什最為有利,但如果這樣阿庫什良心有愧。最終,他做了自己的選擇。

多年之後,蘇菲在倫敦街頭再次遇到阿庫什。此時的她已經將愛憎看淡,阿庫什向蘇菲傾訴了那幾日的遭遇,經歷多重磨難之後,他最終站在了倫敦的土地上,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調音師》有著多次反轉的神劇情,也有著個性鮮明的人物,對印度的社會現實也有一定反映,確實值得一看。

文字 | 青鋒暮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