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布莱恩·辛格执导的音乐传记片,于2019年3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再到大放异彩的故事。

自己对音乐是门外汉,虽然喜欢听音乐,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和专业音乐人士和“准爱好者”相比还是有差距。看完电影,谈点自己的感受。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01

关于天赋

弗雷迪·默丘里成名前在机场做行李搬运工。有一天,弗雷迪毛遂自荐加入罗杰·泰勒与布莱恩·梅的乐团,恰巧当天原本的主唱辞职,弗雷迪用自己横跨四个八度的超广音域说服两人,从此开启皇后乐团的摇滚传奇。

弗雷迪本身长相奇特,尤其是几颗板牙,但是弗雷迪酷爱音乐,甚至到痴迷的地步,无论是等公交车还是在工作间歇,“手不离纸,曲不离口”,对音乐充满热爱,终于有一天找到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乐队和舞台,和布莱恩・梅、罗杰・泰勒、约翰・迪肯组建成皇后乐队,开始从无到有,从疏离到重聚,从低谷到巅峰。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弗雷迪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无论从生理到心理意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获得成功,尤其是在家人不理解和反对下,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其实,每个人都有天赋,只不过领域不同,还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有何天赋,还有人的天赋等待被挖掘。识别挖掘发挥自己的天赋,可以使自己事半功倍。很难想象,没有人在自己不感兴趣、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作出优异的成绩。

有天赋的人和没天赋的人有何差别,同样做一件事,前者花六分劲可达到,后者需花十分劲才能达到。当然,没有天赋的人也能成功,只不过付出的更多些。况且,有没有天赋不是绝的的而是相对的。

热情、用心本身也是天赋。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02

关于团队

皇后乐队是一个真正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弗雷迪则是团队的主唱。乐队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弗雷迪忽视了这一点,最后走了弯路。

所谓团队就是“1+1>2”。不仅是专业、力气,还有智慧、心灵。乐队的很多名曲都是大家共同脑力激荡碰撞的结果,包括如何与观众互动,如何让观众参与到歌曲演唱当中,不是四个人在舞台上唱独角戏自嗨,而是成为演唱的一部分,共同取得震撼的效果。显然,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四个人从性格到做事方式互补,有创新者、完美者、实干者、协调者等,互补发挥最大合力。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独行侠难行其事,抱团才能打天下”。高峰期不能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皇后乐队造就了弗雷迪,他和乐队相辅相成。

其实,刚开始弗雷迪还是很注重团队的,当经纪人里德提出让他以更高酬金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单飞”时,他说:“他们是我的家人,”雨中把里德赶下车并解除经纪协议,但最后变了。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03

关于交友


开始步入乐坛,弗雷迪结交到皇后乐队一帮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包括经纪人里德、律师吉姆,大家相互激励协作在专业商业领域获得成功。

但交到保罗及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后,开始走入谷底,在酒精、毒品、狂欢中寻找灵感,保罗则以弗雷迪需要专注工作为名,阻断他与外界的联系。工作劳累,生活又无节制,直到感染艾滋病。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时候交友不慎会影响人的一生,一定要有选择性的交朋友,况且在职场、在商场,不是每个人都能交朋友的,有的只是工作关系、商业合作关系,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弗雷迪及皇后乐队创建于1970年,有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时不身临其境难以体会其中滋味。年仅45岁的弗雷迪已离去,但他创作的歌曲和事迹则一直流传到现在,令人难以忘怀,影响了很多人,给很多人带来美的享受。

《波西尼亚狂想曲》歌曲永在,精神永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董栗序,ID:donglixuweixin

董栗序:MTP、问题解决、绩效改进

《波西尼亚狂想曲》电影观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