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旗長以為只有90只羊的牧民是貧困戶,沒想到年收入超10萬元

90只羊一年能創收10萬元?

鑲黃旗旗長好畢斯哈拉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他調任鑲黃旗之後第一次下鄉調研,到了一個嘎查長家裡,問他們家有多少牲畜,嘎查長回答有90只。他心想,這個嘎查長自己還是貧困戶呢,能帶領牧民群眾走上致富路嗎?再問他們家一年收入有多少,嘎查長說能達到10萬元。這令他很是驚訝,90只羊一年能創收10萬元?

不可思議,旗長以為只有90只羊的牧民是貧困戶,沒想到年收入超10萬元

看到他疑惑的樣子,那位嘎查長給他算了一筆賬:他們家養的是察哈爾羊,都是基礎母畜,產雙羔率高,90只羊一年能接120只左右羔子,一隻羔子賣七八百元,賣羊收入就有八九萬元,再加上2萬元的羊毛收入和幾千元的羊皮收入,一年收入超10萬元沒問題。

不可思議,旗長以為只有90只羊的牧民是貧困戶,沒想到年收入超10萬元

立足實際調結構 走少養精養之路

鑲黃旗是內蒙古33個牧業旗裡草場面積最小的旗,氣候條件十年九旱。在長期的實踐中,鑲黃旗黨委、政府立足當地實際,引導牧民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主動調整畜群結構,走少養精養、保護生態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好畢斯哈拉圖旗長講述的這個故事,正是對這一實踐的生動體現和有力證明。


不可思議,旗長以為只有90只羊的牧民是貧困戶,沒想到年收入超10萬元

上世紀九十年代,根據市場需求,錫盟南部地區幾個旗縣藉助國家和自治區肉羊項目建設,引進德國美利奴羊雜交改良當地內蒙古細毛羊,經過20年雜交選育,形成了抗逆性強、肉用性能良好、雙高率(雙羔率和繁成率)高、遺傳性能穩定、完全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肉毛兼用性新品種。2014年被國家農業部正式命名為“察哈爾羊”, 2016年,察哈爾羊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成為全盟繼蘇尼特羊肉和烏珠穆沁羊肉後,獲此殊榮的第三個肉類產品。


不可思議,旗長以為只有90只羊的牧民是貧困戶,沒想到年收入超10萬元

作為察哈爾羊主產區,2018年,鑲黃旗察哈爾羊養殖規模已到達18萬隻,佔到全旗小畜總數的55%,建立察哈爾羊核心群183個,項目區嘎查察哈爾羊比重更是達到80%以上,察哈爾羊養殖成為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