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行業龍頭去年業績大增 機構預測這些今年業績還能增長30%

11只行業龍頭機構預測今年業績高增長

多隻行業龍頭股價不斷刷新歷史記錄。

近來,貴州茅臺、華蘭生物、中國平安等多隻行業龍頭股股價續創歷史新高。自滬指3000點上方開啟調整行情以來,市場逐漸迴歸基本面,業績優的行業龍頭股尤其受到市場青睞。3月8日以來,行業龍頭指數上漲4.69%,跑贏各大指數同期表現。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中信證券認為,4月是海外擾動因素的上行期,基本面風險出清仍需時間,貨幣政策再平衡下,流動性對行情制約會變強。維持前期判斷,A股在4月將出現今年第二輪上漲的最佳買點,但需要等到下旬之後。

以Wind行業龍頭板塊來看,目前共有302家公司公佈了2018年年報、快報及預告數據,97%的公司去年實現或預計盈利(業績預告以淨利中值為準),中國聯通、傑瑞股份、中信國安、沃森生物等29家公司實現或預計實現淨利增幅翻倍,最高增幅超8倍。

通信行業的中國聯通淨利潤增幅居首,去年實現淨利潤40.8億元,同比增幅達8.58倍。傑瑞股份緊跟其後,去年實現淨利潤6.15億元,同比增幅達8倍。受益於油田服務市場需求旺盛、產品線訂單持續保持增長,公司預計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為1.05億元至1.22億元,同比增長210%至260%。此外,合盛硅業、金科股份、海螺水泥、藥明康德、新和成等36股去年淨利增幅超50%。

行業龍頭市場表現如何?上述302只行業龍頭股開年來平均漲幅達32%,同花順、誠志股份、牧原股份與浙江龍盛4股開年來漲幅翻倍。

市場行情火熱,不少行業龍頭股價不斷刷新歷史記錄。數據寶統計顯示,開年來40只行業龍頭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超六成個股創新高次數不少於5次,牧原股份、浙江鼎力、恆立液壓與深南電路4股創新高次數均超10次。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不少去年業績優的個股今年業績仍被機構看好。數據寶統計顯示,上述去年淨利增速超50%的行業龍頭股中,有11股機構預測今年淨利增速超30%且年內跑輸滬深300指數。以機構一致預測淨利潤增幅來看,中海油服、華電國際、藍帆醫療、智飛生物與海普瑞5股淨利增速超50%。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15只個股連續上漲超過五日

最新數據顯示,兩市共有107只個股連續上漲超過三個交易日,15只個股連續上漲超過五個交易日,連漲天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ST凡谷(12天)、*ST皇臺(10天)、ST昌魚(10天)。

連漲個股期間累計漲幅最大前三名分別是置信電氣(135.55%)、方盛製藥(61.1%)、*ST凡谷(51.98%)

值得注意的是,107只連續上漲個股中,14只個股期間主力資金累計淨流入超過億元。其中,累計資金流入最多的為民和股份,主力資金累計流入3.74億元。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龍虎榜資金搶籌這類股

4月12日龍虎榜中機構及營業部席位資金淨賣出3.6億元,其中淨買入的個股有23只;淨賣出的個股有28只。

淨買入前三名個股分別是益生股份、露笑科技、飛馬國際,淨買入金額佔當日成交額比例達13.44%、9.56%、8.47%。

從盤口資金流向來看,主力資金淨流入超五千萬且龍虎榜淨買入個股共有12只,其中民和股份、益生股份、飛馬國際等個股資金淨流入金額最大。淨流入力度最大的個股有東安動力、華媒控股、穗恆運A,淨流入力度分別為47.94%、36.52%、31.96%。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福田汽車等股出現陽吞陰形態

截至4月12日收盤,兩市共有75只個股日K線出現陽吞陰形態,當天華媒控股、飛馬國際、穗恆運A等均收穫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飛馬國際、福田汽車、寧波港等個股主力資金淨流入最多,分別達到1.45億元、1.1億元、1.07億元。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上海銀行等股均線近日呈多頭排列

截至4月12日,243只個股5日、10日、20日、60日四條均線近日呈多頭排列。其中上海銀行、康隆達、紅旗連鎖股價與60日均線的乖離率最小,分別為5.38%、7.48%、8.77%。

另外,41只個股不但上述四條均線呈多頭排列,120日、250日均線也呈多頭排列。數據顯示,這些個股中上海銀行、紅旗連鎖、家家悅與250日均線的乖離率最小,分別為10.16%、14.38%、19.58%。

在5日、10日、20日、60日四條近日形成多頭排列的個股當中,51只2018年年度業績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五成,蘭州民百、佳沃股份、深糧控股等個股業績增幅最大,分別為1004.41%、903.92%、721.14%。

一批行业龙头去年业绩大增 机构预测这些今年业绩还能增长30%

注:本資訊後4張表格已剔除近一年上市新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