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後,寵信的大太監李蓮英的後半生是怎樣的?

劍花煙雨風情


李蓮英,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對其很熟悉,他是清末時期最有名的一個大太監,是當年大清女皇慈禧眼巴前的紅人,在清末的歷史中,很多的歷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李蓮英的身影,雖然在清史稿中對這位太監的記載是寥寥幾筆,但是在鄉間野史中,李大總管的傳聞野記那是不絕於耳,咱們就先說其一二事以供各位茶餘飯後消遣。

(此為李蓮英真容照)

在鬧八國聯軍的那當口,慈禧帶著光緒帝跑路了,美其名曰“西狩”,這一路上也算是狼狽不堪,但因李蓮英辦事得力,倒是也周全,有一次路過保定府,當時走的狼狽,帶的被褥不夠用,他伺候完老佛爺路過光緒帝所住的房間,見其沒有入睡,一問才得知沒有鋪蓋,這時李蓮英邊哭邊扇自己耳光,口中說道,都是奴才的錯,奴才罪該萬死呀,爾後回頭把自己的棉被抱過來給光緒鋪好,事後,光緒回京後和別人說的這事,他對李蓮英大嘉讚賞,連連稱道。從這事兒上就看到李蓮英那是八面玲瓏,能從一個小太監爬到大總管的位置上絕對不是偶然。


在慈禧歸西后,李蓮英負責把慈禧風風光光的入葬清東陵,爾後為慈禧在宮內守孝了100天,於1909年二月二選擇離開了工作了五十多年的紫禁城,他隱退到事先買好的宅子裡不在過問世事,但僅僅過了三年,也就是宣統三年,李蓮英64歲之際,據他的家人說,他感染了痢疾,並且病情很快的不可控制,僅僅四天後,這位風光一時的大太監竟然不治而亡。而最讓人不解的是,在某個瘋狂時期,李蓮英的墓被暴力挖開,人們在李蓮英的棺材內竟然發現只有一個頭顱,他的身子竟然不翼而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至今還沒有被破解。


老豬的碎碎念


1908年11月22日,慈禧皇太后在光緒駕崩僅僅一天之後,病死於西苑儀鑾殿,在為慈禧守孝滿百天後,李蓮英請求告老還鄉,隆裕太后隨即恩准。1909年,61歲的李蓮英黯然離開了皇宮,三年之後的1911年,李蓮英在北京死去,終年64歲。

李蓮英的名字是慈禧親自賜名的。他是河北人後舉家遷自北京,家裡兄弟四人,他排二。父親做制皮的活計,家裡生活艱難,8歲的李蓮英先進入鄭親王府當太監後入宮。26歲時李蓮英已是儲秀宮首領大太監。這個職務一般需進宮服役30年才有資格擔任,46歲時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此舉打破了雍正規定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規定。

李蓮英陪伴慈禧近53年,是清朝最有權勢的太監。即便這樣威風八面的人在死後連個普通人都不如。1966年初夏,據原北京“六一”學校的老師趙廣智回憶,在造反派的監督之下,他和人挖開了李蓮英墓。而李蓮英棺槨裡除了價值連城的陪葬品外,只有一顆頭顱,卻不見屍骨。

李蓮英身首異處成了最大的謎團。家人一直說他得痢疾病死,現在看肯定是他殺。那麼李蓮英到底被誰殺了呢? 至今也沒有定論,都是各種版本的猜測。一是為革命黨人所殺。因為反對慈禧,而李蓮英當然是慈禧的人了。二是說李蓮英有一侄孫女,嫁到了山東。他去山東探望,順便到泰山一遊,被劫匪殺死。

筆者傾向於被他的死敵小德張所殺。一個失了勢的老太監不會威脅各方勢力,只有一種可能人為財死。李蓮英在內宮52年攢下大筆鉅款。這隻有內部人知道,這人就是小德張。

小德張是晚清最後一個太監。權傾一時。 據說小德張經常鼓動隆裕查辦李蓮英財產。有一種說法是,李蓮英被逼無奈上交給隆裕太后300萬兩。由此推測,李蓮英極有可能是被小德張所殺。


和佛賞花去


李蓮英的後半生是福還是禍,以及他到底是怎麼死的,目前還存有很大爭議。

首先第一種說法,是說李蓮英被光緒的弟弟載灃派人給殺了。

支撐這個說法的論據,是李蓮英最大的保護傘慈禧去世以後,光緒的弟弟載灃開始攝政掌權,此前光緒之死,載灃懷疑是慈禧暗中投毒,更進一步懷疑去下毒的那個人,正是李蓮英。

因此載灃間接對李蓮英懷恨在心,認為是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哥哥光緒帝。

而李蓮英也早就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所以當他為慈禧守孝百天後,直接就離開了皇宮,畢竟載灃的勢力範圍囊括整個京城, 要殺一個失勢的太監可謂易如反掌。

這是第一種說法的因果關係:因為載灃懷疑李蓮英下毒殺了光緒帝,所以他出宮後不到兩年,就被載灃派人給幹掉了。

但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很低,因為最顯要的一點,載灃當權以後,殺死一個失勢的太監就跟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他完全不必等到李蓮英給慈禧守孝百日後,又過了兩年才殺李蓮英,完全可以在慈禧剛昇天,緊接著就把李蓮英給辦了,但他沒有那樣做,反而要等到兩年後才為親哥哥報仇,你說他圖什麼呢?

根本就沒必要啊。

所以我覺得李蓮英出宮兩年後,被載灃暗殺的可能性很低,且也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李蓮英確是被載灃派人殺害。

還有一點,因為戊戌變法中李蓮英表現出來的中立態度,導致慈禧對他有所疏遠,直白的說就是不再百分百信任李蓮英,所以即使找人毒殺光緒帝,慈禧也不會首先考慮李蓮英,與此同時,李蓮英在戊戌變法後開始失寵,這件事兒載灃是看在眼裡的,他自然也明白慈禧已經不再信任李蓮英,所以讓他去給光緒帝下毒的可能性很小,載灃也就不存在殺李蓮英為兄報仇的理由。

更何況滿清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定下一條鐵律,絕不許太監干政,那麼多年下來,始終沒人敢逾越,所以李蓮英並未因得勢而干預朝政,自然在宮中也就沒有所謂的“政敵”。

那如果來自宮中最大的威脅都沒有殺他的念頭,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民間流傳的說法,說他是被悍匪殺死於討債途中。

這也是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但與第一種被載灃殺死的說法相比,第二種又被人為的戲劇化了。

這個說法我個人表示不信,因為就李蓮英一輩子積攢的財富來說,他即使出行,也不會是單獨外出,身邊絕對會有侍從或者護衛,即使真的有人欠他錢,他也完全沒有必要親自去討,所以死於討債途中的說法,充滿了太多的破綻,可信度很低。

還有一種說法是李蓮英出了宮,在碓安居宅子裡過了沒兩年舒服日子,有一天赴宴歸來,路過後海的時候被刺客暗殺,我認為這一種說法可能性也低,因為李蓮英在宮裡的時候樹敵很少,即使有,也遠遠沒有到達弄死他的大仇,而且李蓮英在宮裡待了整整一輩子,可謂深諳處世之道,他並非像電視劇或者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只會奸詐勒索,實際上李蓮英是個誰都不敢得罪的角兒,他很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戊戌變法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一方面他不支持光緒帝,另一方面也不支持慈禧,站在中間,看似兩面都說好話不得罪,實則把自己置身度外,這也是慈禧對他有所疏遠的根本原因,認為小李子該站出來的時候沒站出來。

還有之前李蓮英去服侍親王,雖然官授二品,但他從頭到尾就沒穿過二品官服,全身上下粗衣麻鞋,給親王端茶倒水,伺候的舒舒服服,不認識的還以為是親王新找的下人,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李蓮英自己心裡是有數的,他明白即使官授二品,但太監的“二品”跟尋常情況下的二品官位截然不同,他穿上一身二品官服彰顯殊榮,是一種有違先理的行為,必定會招來諸多謾罵,所以他從始至終保持低調,也能看出李蓮英在處世上的圓滑。

所以綜上所述,李蓮英死於政敵買兇暗殺的可能性很小,因為他這一輩子呆在皇宮裡頭,處處如履薄冰謹小慎微,除了時不時的敲詐錢財外,倒也算是個左右逢源,況且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明白沒有慈禧罩著自己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皇室的僕人,頂多算得上是個資歷老的僕人罷了,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從來都是保持中立,誰也不討好,誰也不得罪。

所以民間傳說李蓮英死於種種暗殺,我個人認為可信度不高,既然民間傳說是暗殺,那咱們再來看看官方說法,李蓮英有一個繼孫女,名為李樂正,她對外宣稱,李蓮英是退休後突發痢疾,得病三四天就嚥了氣,然而在時間節點上來看,李蓮英死於宣統三年的春天,即1911年的三四月份,那個時候得痢疾這種季節性的傳染疾病,有些不符合時令,一般痢疾的高發期是在冬天,或者過季的時候,容易爆發傳染性的痢疾,但春暖花開豔陽高照的三四月份,爆發痢疾傳染的概率小之又小。

可是目前也就這一種說法較為可信,畢竟是李蓮英最疼愛的繼孫女所說,而且他家裡確實也沒什麼人,犯不著要保護誰,或者得罪過什麼人,受到威脅不能說出真實死因。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在李蓮英死後五十年之久的1966年,wg期間他的墳墓遭到破壞,一名老師被派到墓地進行清理工作,卻驚訝的發現李蓮英的屍體是頭身分離,且墓中只有頭骨,根本沒有身子,這位老師將情況上報以後,傳言再次興起,有說李蓮英當時是被人斬首後,只給他留了個腦袋,草草掩埋,也有說是1966年被人掘開墳以後帶走了遺骨丟棄荒野,總之各種傳言眾說紛紜,誰也沒能說出個具體實情,而慈禧一生最寵愛的大太監李蓮英的死因,就此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

當然,說起李蓮英的後半生,幾乎沒什麼可說的,因為在慈禧死後的第三年,李蓮英也跟著昇天了,享年63歲,算是太監裡頭活的比較久的了,試想如果他在朝中真得罪那麼多人,估計還沒出宮門就先給人弄死了,既然能讓他安然無恙的出皇宮,還能帶走那麼多家底財寶,也就間接能證明李蓮英的確沒什麼仇人,所以他那一年多的退休時光,估計過的還算安穩,然而不可否認,如果要鑑定李蓮英是好人還是壞人,我依然傾向於他是個壞太監,畢竟讓滿清漸漸腐敗到骨子裡的罪魁禍首,他也佔一份。


而李蓮英最大的壞,就是他的貪婪,在太監裡,可謂首屈一指的貪。

但作為滿清的奴才,他又算是一個成功的太監,縱觀他在皇宮裡的人生,他幾乎得到了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東西,財富,權力,地位,名望。

如果要給他一個客觀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李蓮英是一個貪婪卻成功的太監,但他也把圓滑的精髓發揮到極致,這也是他能得到慈禧寵愛的原因,不然在整天勾心鬥角爭權奪勢的清宮裡,他早死上一百回了。


——————


錢品聚


官方的說法是死於痢疾,但是很多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正常死亡

根據李蓮英過繼過來的後代講述,李蓮英是死在家裡的。而且死因很明確,是死於痢疾,還和病魔抗爭的一段時間。

說的也是有理有據,不少人是相信的。

非正常死亡

這個是很多年前從聶作平先生的《中國歷史的恥部》上看來的。具體內容也記不大清楚了,就簡單的說一下吧。如果有錯誤,歡迎指正。

李蓮英從宮裡出來後,遭人記恨,加上他本身也是快肥肉。

雖然據說李蓮英在離開皇宮的時候,把所有體己的寶貝全都交給了隆裕太后,還說了一大段感人的話,感動的隆裕太后眼淚直流。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惦記著他(比如說小德張)。

所以呢,李蓮英就找到了當時袁世凱手下的一個心腹,也比較有名,叫江朝宗(後來當了漢奸)。

給這個江朝宗送禮送錢,自然是必不可免的。某天,李蓮英到江朝宗家吃飯。可是卻再也沒有回去。

家裡人左找右找,只找到了李蓮英的首級,身體卻沒有找到。後來具體找到沒有也不清楚,就不多寫了。

現在對李蓮英墓的挖掘,也證明了這一點,確實是屍首分離。

正常死亡,到了墓裡面,會發生這種情況,明顯是不太可能的。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李蓮英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

大多數太監出宮後的生活極為悽慘,尤其在清朝末年,但李蓮英作為清朝歷史上地位最高的太監,因為慈禧的寵信加上個人的圓滑,他出宮後的生活不失為富貴。皇宮內少了一名大太監,社會上多了一名大富翁。有人說李蓮英腰纏萬貫、三妻四妾、金屋藏嬌等等,不過李蓮英有三處宅子倒是真,一處在軍機處,一處在碓房居,一處在彩和坊。

1911年李蓮英逝世,享年63歲。對於他的死,也是眾說紛紜,大多認為李蓮英生前得罪人,後遭人仇殺。其實李蓮英之死並無謎團,其家人說死於“煙後痢”,根據《宮女談往錄》描述,李蓮英死於得痢疾而死。


五味社


公元1888年,慈禧欽定李蓮英陪同七王爺奕譞視察北洋海軍。太監當欽差大臣視察海軍,這在清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年李蓮英正好滿四十,也正是他人生最紅的時候!

10月17日,李蓮英為自己四十歲生日擺了一桌,滿桌的菜都是慈禧賞的,地點就擺在御膳房中,請的都是自己同輩的好友,和幾個徒弟,自己悄悄過四十歲生日。

李蓮英很清楚,當太監的,依靠的是侍奉的主子,若哪天老太后駕崩,自己馬上完蛋。所以他對自己的下屬,永遠是恩威並用,暗中維護,太監們都服他,也願意親近他。對於自己的財產他有清醒的認識,將歷年來慈禧賞給他的珍寶,積攢了七大盒,完全獻給隆裕皇后。

處理自己的家庭,李蓮英也很恰當:將350多頃田地分成五部分均分給五弟兄;錢財分成七部分,家裡的兩個妹妹都有份領。他告誡自己的侄子:財大禍大,讓他們時時警惕。

1908年11月29日,慈禧死去。為此,李蓮英守了一百天的孝,在1909年正月底正式向隆裕太后磕頭告退。他說:我前後伺候太后52年,蒙太后恩典,我這輩子報不了,只有下輩子再報答,我離開宮以後,要給老太后守孝三年,稍盡奴才一點孝心。


就這樣他離開了紫禁城,離開了這個他呆了五十三年的地方。此後他隱居在北京宣南南花園中,不再拋頭露面。

前排右一李蓮英

在1911年清明節後,李蓮英病死在床榻上,病是這年正月二十九得的,夜裡肚子如刀絞般的痛,第二天發現有膿血。自患病以來,李完全吃不了東西,他家人說,這病叫鎖喉痢(白喉病),死得非常快。


由於家裡並無權勢,子侄又怕招惹是非,所以李蓮英的葬禮十分簡單,屍體直接埋在恩濟寺,這地專埋太監,據說是雍正特意劃出百畝地來給太監當墓地。


民國不曉生


說起李蓮英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李蓮英是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也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

李蓮英因為備受慈禧寵愛,所以升遷速度特別快,1894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雖說這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但這是太監中從未有過的。雍正皇帝規定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慈禧卻為李蓮英突破了祖上傳下來的規矩。足見慈禧對李蓮英的重視和寵信青睞。

慈禧對李蓮英是非常寵信的,幾乎寸步不離,李蓮英實際上成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可是慈禧卻死在了他前面,慈禧去世以後,大太監李蓮英也沒了靠山,沒了昔日的威風了,他的後半生是怎樣的呢?

關於李蓮英後半生狀況以及死因很多,有的說認為是被仇家所殺,可我認為不大可能,都一個無權無勢的落魄太監,殺了他有用嗎,至於說被革命黨殺更不可能,一個脫離了宮禁和權力的太監,殺他也沒什麼用。

我認為最可信的一個觀點是慈禧去世,李蓮英待喪事一畢,便離開了皇宮,於1911年去世,享年64歲。

慈禧去世後,為老主子守了一百天的孝後,因為李蓮英覺得老主子去世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也得識相點早日離開皇宮,當時是隆裕太后說了算,於是李蓮英

當時十分聰明,他主動給隆裕太后提出了自己想出宮養老退休的想法,可是光提想法也不行,李蓮英擔心不放他走,於是他在提出出宮請求時把歷年慈禧太后賞賜的七大捧盒珍寶全部交了出來,說:“這都是慈禧老佛爺賞賜給奴才的東西,可這畢竟是皇家東西,不能流入民間,奴才我小心謹慎地保存了幾十年,從未想過貪圖一分一毫,只為保管,現在年老體衰,要出宮養老,留著也沒用,所有這些寶物,全部奉還給主子”。

李蓮英說這段話的時候可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的,老淚縱橫,把隆裕太后感動的不行,也讓隆裕太后心裡十分滿意感動,隆裕太后也認為李蓮英留在宮裡沒價值,殺了他也沒意義,於是恩准他出了宮。

就這樣,李蓮英9歲進宮,61歲無比不捨的離開了生活了52年的皇宮。

李蓮英跟著慈禧時間久了,也懂得厚黑學和自保之道,他出宮以後,很低調,他秘密藏在一家小莊園裡,從不拋頭露面,這樣也不給想打他主意的人機會。

宣統三年(1911年),也就是在李蓮英出宮剛兩年,在寂寞中病入膏盲,已屬不治之症,久臥病榻的李蓮英瘦得皮包骨,氣數將盡,日暮西山。他把嗣子、侄兒們召集到一起,交待後事後就去世了。他去世以後,李家人為李蓮英立了一塊高3.5米,寬1米多的漢白玉石碑。

就這樣一代大太監李蓮英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以上是我對慈禧去世後,寵信的大太監李蓮英的後半生是怎樣的看法,大家看後有別的看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聰歷史客棧


慈禧老佛爺仙遊之後,總管大太監李蓮英好日子也就算到頭了。昔日的靠山倒了,自己這大半輩子沒少得罪人,老佛爺在世的有人照著自己,如今老佛爺走了,這將來的日子就看自己造化了。

有人一定要問,慈禧一死,李蓮英日後的日子是怎麼過的,他最終又落了個什麼下場?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個歷史懸案,民間對此大致有這麼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說的是慈禧大殯當日,李蓮英深恐自己會被人藉機找麻煩,於是趁著宮內正亂之時化妝打扮逃之夭夭,自此隱姓埋名老死外地。

第二種說法則是說李蓮英為求自保,將昔日賞賜全部交給隆裕太后,只求隆裕太后保護自己。隆裕太后宅心仁厚,讓其在南花園居住,直到老死。

第三種說法則是李蓮英因為仇家太多,最終被人割下頭顱,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這個版本說法眾多,真假難辨,戲說成分較多。

第四種則是李蓮英離宮住進恩濟莊,讓幾個早先過繼到自己門下的侄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死後就埋在當地。60年代墳墓被挖開,頭顱被人拿出來當球踢。目前大多數人認同這種說法。

除此之外還有多種說法,但真實度不高,甚至有些非常荒誕,因此不值一提。


其實筆者更認同一個說法,這個說法出自李蓮英侄媳婦之口。

80年代,中央電視臺製作過一部紀錄片,其中講述的就是李蓮英的一生。記者來到李蓮英老家,採訪到李蓮英小侄子依舊健在的媳婦。

老人一點都不糊塗,十分健談。她說當年老叔(指李蓮英)在老佛爺沒死之前就在老家看好了墳地。慈禧死後,老叔並沒有受到為難和慢待,除了小德張狗仗人勢對老叔冷嘲熱諷之外,外人對老叔並沒有怎樣。老叔離開宮,在恩濟莊住了些日子,後來偷偷回了家,死在老家,也沒出殯,趁著黑夜偷偷埋了,為了防止有人挖墳攪了老叔安寧,因此沒有墳頭。除了他那幾個侄子外,連侄媳婦們都不知道具體埋葬地點。他幾個侄子到死沒說出老叔的墳在哪,北京那個不過是個假的而已,目的就是為了掩人耳目。


大獅


慈禧死後 李蓮英也考慮會失寵,就出宮生活,好像是宮裡給了些錢,晚年生活還不錯,最後是得了瘧疾死的。


北京超奇特電子


李蓮英死後不得善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