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體”助推黃河源頭 生態文明建設上臺階

“六位一体”助推黄河源头 生态文明建设上台阶

將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植入孩子們的心中。攝影:黃靈燕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社會管理創新,能夠形成更為良好的社會秩序,產生更為理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實行網格化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次創新,使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工作更加精準。

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瑪多縣,立足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體制試點,每戶安排一名生態管護員,將原有的黨建網格、綜治維穩網格等進行整合,實行“多網合一”,賦予區內3042名生態管護員“基層黨建、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維護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義務教育”等職責,以基層黨建為統領,實施“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實現了社會管理再次創新升級,達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效果。

“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按照“一崗多責、一職多能”,解決了“簡單劃網格”,權責不對等,“幹部幹、群眾看”,鄉鎮編制少、人員服務半徑大、工作漏洞多的問題,其經驗已在全省推廣。

瑪多縣委常委、副縣長,園區管委會專職副書記、副主任甘學斌說,2017年“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模式實施後,全縣形成了“點成線、網成面”的管理體系,各級黨組織凝心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轉為生態管護者,參與基層治理的主體意識明顯提升,法治意識、生態保護意識顯著提高,有效促進了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解決權責不對等的問題,極大激發了生態管護員的工作熱情

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點多線長,服務管理難度大,是瑪多縣社會治理和服務方面存的實際問題。如何科學劃分網格區域,整合原有黨建、綜治維穩等網格,有效推動網格內各項工作任務落地生根,凝心聚力打造以黃河源生態功能核心區建設,成為亟待破解的問題。

為此,瑪多縣大膽拓展“新思維”,按照網格員“一崗多責、一職多能”的要求,實行“多網合一”,構建起以基層黨建、生態管護、精準扶貧、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的“六位一體”綜合網格。

這種整合創新,以鄉鎮為基礎,將村(社區)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建立縱橫有致、節節相連的網格體系,既邊界清晰、無交叉,又避免遺漏、無盲點。讓每個網格都成為一個有團隊、有組織、有場所的服務基本單元,更好地發揮了生態管護員“自我參與、自我管理,自我監管、自我服務”的作用,達到了“聯繫無縫隙、管理無盲點、服務無遺漏、安全無隱患、和諧有保障”的要求,使責任網格真正成為了關注民情、關懷民生,為百姓服務、對百姓負責的“百姓網格”。

“現在生態管護員在網格內行使七項職能,園區根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制定了網格管理考核體系,通過考核和表彰獎勵,來激發生態管護員的工作熱情。”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生態保護站站長馬貴介紹,依據考核結果,確定網格員的優秀、稱職、不稱職等次,優秀的網格員將獲得全額績效工資外,額外進行獎勵,稱職等次的網格員獲得全額績效工資,不稱職等次網格員將扣除績效工資。

解決“幹部幹、群眾看”的問題,群眾由被動管理向積極參與者轉變

“我們小組10人每月巡護三次,每次七八天,按照不同線路和管護員職責完成巡護,更多工作是組織小組人員清理沿線垃圾。大家拿著工資,幹著美化家鄉的工作,都特別積極主動。”瑪多縣扎陵湖鄉卓讓牧委會的生態管護員才昂仁增說。

在“六位一體”網格設置上,以每名生態管護員和家庭為基本單元,以村民小組、村“兩委”班子、鄉鎮、縣逐級負責、管理、整體聯動的格局,有效壓縮了工作板塊、縮小了工作半徑,完善了組織體系,杜絕了網格管理中的漏洞和死角。

正如才昂仁增一樣,以前,大部分管護員都以畜牧業生產為主,收入低,參與社會公益的積極性不高,組織起來難度大。現在,每名網格員實行“基礎工資+績效工資”方式,每月1800元工資按照基礎工資70%、績效工資30%的比例,以“一卡通”形式發放,園區內的群眾逐步從被動接受管理向社會管理參與者轉變,從根本上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同時,在“一戶一崗”制度下,全縣網格員優先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每戶安排一個網格員公益崗位,不僅讓這些牧民實現了投身建設國家公園的願望,戶均每年2萬元以上的管護員收入,讓他們切實享受到了生態“紅利”,有效加快了全縣脫貧攻堅步伐。

馬貴說,如今園區生態管護員的積極性特別高,都能按照縣鄉黨委政府要求,做到及時反應、積極響應、全員參與,自發自願、主動投入到生態環境衛生整治當中。同時各小組根據自己負責的區域,每半月會自發開展一次環境大清掃,每週開展一次小清理,每年清理垃圾大約50餘噸。

2017年7月26日,花石峽鎮冬格措納湖片區的生態管護小組,在巡護時發現有10餘人在湖區附近偷獵,第一時間上報轄區派出所,並將偷獵人員和車輛進行攔截。由於反映、處置、溝通及時,派出所民警第一時間趕到,成功將涉案人員抓獲,及時制止了破壞生態的行為。

這個案例依託廣泛的群眾基礎,顯現出了“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實際操作中的優勢。全區3042名生態管護員,根據自己的職責,開展生態巡護和生態監測,通過“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模式的三級網格,做到了信息靈敏、反映及時、處置迅速和管理、管護到位。

解決人員少服務半徑大漏洞多的問題,推動了社會管理精細化、科學化和規範化

為有效解決“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的問題,瑪多縣明確了管護員以家庭為單元,以生產生活為抓手,把人、畜、地、物、情、事以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基層黨建、生態管護、精準扶貧、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等全部納入管理範疇,推動了社會管理向基層延伸,形成了資源向鄉村聚集、網格向末端覆蓋的新模式。

馬貴說,“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社會管理任務分解落實到管護員身上,明確了聯繫群眾、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決矛盾、維護穩定等網格管理方面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同時建立了情況反映、信息採集、便捷服務等工作機制,為群眾提供了更為便捷、更加直接、更加高效的服務,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和規範化水平。

園區按照每戶安排一名生態管護員的原則,每個管護員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小到家庭成員的宣傳教育引導,中到片區的社會綜合,大到網格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特別是在參與群眾矛盾糾紛調解上,全縣管護員發揮了很大作用。據統計,從2016年至2018年,管護員參與調解糾紛達675起。

目前,通過開展“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全縣完善了鄉村兩級基礎工作目錄,初步建立了各項工作運行機制,基層工作逐步邁向科學化、規範化軌道,為鄉鎮、村兩級黨組織和群團組織搭建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的平臺,增強了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全縣黨員和牧民群眾參與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

以網格化管理為依託,強化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動態監管、上下聯動”,將各項重點工作合為一體,統一了各鄉鎮和各部門的思想、步調、行動,形成了全縣工作一盤棋的良好局面。同時築牢了全縣社會穩定根基,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成“文明開放、自信和諧、發展奮進”的新瑪多奠定了基礎,助推黃河源頭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