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讀書真的沒有用處嗎?當然不是。有些人認為讀書沒用,也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會讀書。可能你未必認同這個觀點,覺得自己也讀過不少暢銷書,卻也沒見給自己帶來什麼幫助,這不就是典型的讀書無用嗎?其實,每本書的作用不一樣,有些書是用來消遣的,比如小說、雜誌;有些書可以用來提高,比如寫作技巧、語言類書籍。

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01

改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帶著目的去讀書。

要想讓自己讀的書發揮作用,我們就要帶著明確的目的選擇閱讀書單。你是想學習某項技能,還是為了提高業務水平,或者是為了鍛鍊一下口才?針對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書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首選那些讀完之後馬上就能實踐的書。比如,你想進入股市大展拳腳,像巴菲特那樣實現自我價值,可連股票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那就應該先找一本股票入門的書來讀,從基本概念開始學習和了解。如果你上來就整一本股票實戰類的書,連裡面的概念都看不懂,那又何談去實踐呢?所以,要想讀書有用,我們就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像平時吃飯一樣,“缺什麼補什麼”,明確讀書的目的,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很快就能在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那麼,又該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呢?讀一本書不需要從頭讀到尾,可以先把序言、目錄和後記看一遍,瞭解了書的主要內容後,找到對自己有用的部分,也就是能解決你問題的那部分內容來重點閱讀,這樣閱讀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些疑問:讀書不就應該一頁一頁的讀嗎?這當然沒有錯,大多數人讀書都是這樣的習慣,理論上也應該這樣去讀書,但卻要看是什麼書了。就像前面說到的,如果你是以提升個人能力的目的去讀書,那麼就完全沒必要從頭讀到尾,只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

我在讀了幾百本書後發現,一本書裡最重要的內容根本沒有那麼多,最多也就佔全書的20%,而重點中的重點,那就更少了,僅僅只有4%。直觀一點來說,一本200頁左右的書,核心內容不過只有8頁紙。說的再簡單一點,你只要能把這8頁紙的內容徹底搞明白,其它的內容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那麼,現在你知道該怎麼高效閱讀一本書了吧?只需要簡單的三步法。第一步,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然後有目的的去選擇一本書;第二步,改變閱讀習慣,找到對自己有用的那部分內容,不一定非要一頁頁的去讀;第三步,鎖定書裡最核心的那8頁紙,然後,集中火力攻破它。

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這樣讀書,看起來效率是提高了不少,那會不會錯過書中一些重要的信息呢?其實,你沒有必要為這個擔憂。試想一下,就算你逐字逐句的讀完一本書,能記住的內容又有多少呢?更何況,就像上語文課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樣,一本書也有它的中心思想,只要找到了它,剩下的那些鋪墊和伏筆是可以忽略的。生活中我們都在倡導斷舍離,捨棄那些不需要的多餘的東西,讀一本書的時候同樣需要斷舍離,果斷捨棄書中對你來說沒有用的內容,只針對有用的內容重點閱讀。

明確讀書的目的,改變以往逐頁讀書的習慣,努力提高閱讀效率,沒必要試圖將一本書全部的內容都熟記,只要弄懂對你來說有用的部分,就能讓這本書發揮應有的作用。

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02

運用二八定律,找出書中重點,牢記書裡的內容。

一百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的大腦在快速記住信息的同時,也在快速地遺忘信息。如果不去主動記憶,20分鐘之後就能忘掉三分之一,一個小時之後能忘掉一多半,而一天之後,大部分內容就忘光了,這就是有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的大腦就是這麼任性又偷懶,只要沒有刻意去記,讀完一本書,轉臉就能忘得一乾二淨,連書名似乎都要想一下才能記得起來。現在問題來了,我們知道了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而且也熟練掌握了高效閱讀的辦法,可這讀完就忘的“毛病”,又該如何是好呢?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是怎麼讀書學習的嗎?沒錯,死記硬背。就算過了很多年,那些我們曾經背過的課文片段,如今還能一字不落的背出來。可見,反覆記憶對於記住書裡的內容確實非常有幫助。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記讀書筆記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很多人都有記筆記的習慣,不過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有些人喜歡一邊讀書,一邊在書上做記號,打叉畫圈,或者給書頁折個角,貼上便籤;有的人喜歡將書裡重要的內容摘抄下來,分門別類,非常詳細,而抄寫的過程也能再一次加深記憶。每個人的方法雖然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記住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我推薦一款非常直觀的閱讀工具,不但能幫你記憶,而且還能幫你整理和理解書中的內容,那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就是將書裡的文字內容,以圖形的方式呈現出來,把一整本書的內容濃縮到一張圖表中。它看起來就像是一棵大樹,樹的主幹是這本書,而那些交錯延伸出去的樹枝,是這本書所涵蓋的內容,看起來很直觀,一目瞭然。製作思維導圖比較簡單,你可以選擇手繪,挑選幾隻彩色筆,在白紙上盡情描繪,每畫出一筆,都是在幫助你記住書中的某一個點;你也可以選擇用電腦軟件繪製,更加方便快捷。不管你用哪種方法制作思維導圖,目的都是把你所確定的最重要內容,更為簡潔的呈現出來。

我們剛才說過,一本書裡真正重要的內容只有4%左右,也就是說,閱讀只需要重點攻破這4%。所以,沒有必要記住書裡全部的內容,只需要按照“二八定律”來記憶就足夠了。“二八定律”也被稱作“帕雷託定律”,是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託提出來的。它的本意是說,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這個定律用在讀書上也適用,一本書的重要觀點只佔20%。我們記住整本書當然很難,但如果只記住這20%的內容,顯然容易得多。這其實跟我們小時候上學背書時的情形是一樣的。一篇課文背下來很難,我們通常要背的只是裡面的一兩個段落,就算記性再差的小夥伴,多背幾遍也都能記住。同理,把書裡最重要的內容多讀幾遍,也能收到背課文一樣的效果。

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會吐槽,這種死記硬背多枯燥啊?沒關係,我們可以給死記硬背加點“佐料”,讓它立刻有趣起來。加“佐料”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用諧音記憶,就是用容易記住的詞來代替要背的內容。舉個例子來說,把“Thank you”換成“三克油”,既詼諧又好記,雖說讀音不是十分標準,但卻能讓你輕而易舉的記住它。有時候一大段話不好記,但是記住裡面的幾個詞很容易,就可以用故事法來記憶。

讀書有用!打開孩子閱讀的“任督二脈”,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比如讀完一段內容之後,你記下了“清晨”、“音樂”、“老師”、“公園”這幾個重要的詞語,那麼就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這四個詞編成一個簡短的小故事:“清晨,我在公園裡晨跑,撞到了一位漂亮的音樂老師,我留下了她的聯繫方式,開始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戀愛。”

這個有趣的故事,肯定比一段枯燥的內容要好記得多。只要牢記那幾個關鍵詞,那麼與這些詞語相關的內容,你也能很容易的聯想起來。我們還可以使用首字記憶法,就是將每一句話的第一個字連成順口溜,記起來又省時又省力;

又或者用聯想記憶法,比如你要記住“書”和“黃山”這兩個詞,你可以想象一本像黃山一樣巨大的書,正蓋在山頂上。聯想越誇張越好,這樣能讓你記得更清楚。這些方法效果因人而異,關鍵看你哪種用著順手。

當然,你也可以推陳出新,創造一種你自己獨有的記憶辦法,反正不管怎樣,都不用太拘泥於形式,要知道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能把書裡的內容牢牢記住的,就是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