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植綠固沙鎖黃龍

金塔:植綠固沙鎖黃龍

四月,行走在金塔縣沙漠胡楊林景區無疑是一種享受。每到金秋十月,金塔縣數萬畝胡楊黃葉飄飄,油畫般的胡楊林迎來了一年最美的季節,也吸引了各地的遊客。“金塔胡楊”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

從上世紀50年代起,金塔人民年復一年,一棵一棵栽下了這片令遊客沉醉的胡楊林,這也是金塔縣治沙造林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久久為功築屏障

金塔縣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乾旱缺水,風大沙多,生態環境脆弱,風沙危害極為嚴重,是全省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風沙危害和土地沙化已成為制約金塔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謀求發展,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金塔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一代又一代金塔人民在春、秋兩季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最初既無機械,又缺資金的艱苦條件下,全靠人力壓沙植樹,與沙漠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地處金塔城西最大的風沙口。上世紀50年代這裡還是一片不毛之地,從1953年開始,金塔縣就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在白水泉戈壁沙漠展開了大規模的義務植樹和人工壓沙活動,歷經60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5公里的沙漠綠洲,培育出10萬畝的人工綠洲林地,有效遏制了風沙對金塔人民生產生活的危害,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

在一代代金塔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沙漠胡楊林景區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不僅鎖住了侵擾縣城的風沙,而且成為金塔旅遊的金字招牌,“胡楊遊”呈現井噴增長態勢。每年金秋十月,全國各地來金塔觀賞胡楊的遊客絡繹不絕,“林濤秋望”成為繼“神舟攬月”之後的又一金字招牌。去年,國家4A級旅遊景區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共接待遊客20萬人,同比增長53%,金塔胡楊林的故事再次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每一個金秋,胡楊林都會演繹出一個屬於金塔的、屬於秋天的、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財富童話。

眾志成城播綠忙

漫漫黃沙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金塔縣把項目建設、資金投入作為打贏這場戰役的主要動力,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將生態建設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優先保障,每年用於防沙治沙的資金達5500萬元,並研究謀劃重點生態治理項目36項,總投資28億元。

羊井子灣鄉是金塔唯一的移民鄉,這裡曾經被稱為金塔的“北大荒”。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移民群眾不屈不撓,治沙育業,硬是將戈壁沙灘變成了沃野綠洲,昔日的“北大荒”成了全縣葡萄產業專業鄉和鄉村旅遊示範鄉。

既要成林,又要成景。金塔縣按照“沿路、沿水、沿景區、沿城鎮”的生態建設佈局,因地制宜、見空插綠,廣泛栽植胡楊及特色林果,特別是啟動了環城防護林建設工程,計劃利用5年時間,投資3億元,栽植胡楊5萬畝,著力打造國內最大的人工胡楊林。

2016年,金塔縣與團中央、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共植胡楊·共享綠色”公益行動,倡議社會公眾通過義務植樹、認種認養等形式在金塔栽植胡楊,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胡楊品牌效應持續放大。活動啟動三年多來,全縣各級累計完成綠化造林28萬畝,栽植胡楊近5萬畝,既堵住了風沙口,遏制了土地荒漠化,又帶動了文化旅遊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金塔縣各級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風沙口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人工造林7.5萬畝,林地面積達到14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2%,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積連續20年實現了“雙縮減”,18個重點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全縣造林綠化事業取得了新進展。

沙邊播綠美環境

在離金塔胡楊林不遠處的中東鎮上三分村,沙進人退、耕地被侵,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

金塔縣中東鎮上三分村70歲老人呂鳳斌從1964年起,就帶頭和村裡人一起壓沙、植樹,一干就是半個世紀。如今,上三分村1組的一條長300米,寬60米的林帶已經形成,從根本上解決了風沙對村莊的侵蝕。現在,這裡花紅柳綠、生機勃勃,一派繁榮景象,楊樹、枸杞、紅柳長勢喜人,滿眼綠色盡收眼底,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村民的莊稼也得到了有效保護。

“為了鎖住‘黃龍’,我們幾代人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看著以前的沙梁變成綠洲,我們心裡甭提多高興了。有了這些樹,雖然風還在刮,但沙卻被固定住了。”呂鳳斌說。

目前,金塔縣在重點風沙口已建成金苗農業、昱航生態農莊等集生態節水、科技推廣、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農業示範園區70多個,發展特色林果、中藥材20萬畝,實現了防風固沙和促農增收的“雙贏”。同時,加快建設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園,依託阻沙網、泥抹沙丘、栽插風牆、礫石沙障、風扇葉片、PLA生命固沙袋、仿真灌木等工程治沙試驗項目,結合沙生植被的栽植示範,形成了“工程治沙+生物治沙”相結合的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模式,為打造縣域“沙科技長廊”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金塔縣結合當地生態實際,確定了綠洲外圍封灘育林育草、綠洲內部植樹造林、風沙沿線重點治理的思路,城區以道路綠化、公園綠化為重點,因地制宜、見空插綠,不斷增加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鄉鎮以風沙口治理為重點,圍繞農田林網、綠色通道建設和村莊綠化,大力發展以葡萄、香梨、枸杞等為主的特色林果,實現了城鄉綠化並重並進,梯次推進。同時,積極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重點風沙口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初步構建了防風林網圍田、綠色通道縱橫、特色林果鑲嵌、花卉藥草遍佈的生態建設格局。

(曹福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