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前部長陳德銘: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勿以老二自居,亦勿自喻為未來老大

商灝

雙邊最終會不會取代多邊,這是正在進行的中美經貿談判可能要達成的協議所引發的擔憂,也是學界正在討論的一個重要熱點問題。

商務部前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德銘4月15日在CCG(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舉辦的一個討論全球化問題的論壇上說,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中,要確立多邊共治的戰略和策略,不要以老二自居,更不要自喻為是未來的老大,而要時刻牢記須多邊共同參與全球治理,牢記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牢記14億人口的中國是一個國情非常特殊的國家,任何經濟總量乘以14億,就在全球排到前一二位,任何經濟總量除以14億,就在全球處於70位到100位之間,這就是我們的國情,這也是我們在參與全球治理中應該考慮的中國的情況。

陳德銘談到了它對外部世界變化的看法:全球化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一個漫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全球化進程的趨緩、停滯,甚至倒退,在人類歷史上是一種常態,也出現過好幾次。二戰以後,特別是速凍解體和信息革命初見端倪以來,全球化經濟高度發展,跨境貿易投資佔全球GDP的比重越來越高。比如跨境貿易已經佔到了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以上,跨境的投資已經達到了全球GDP的兩倍多到三倍左右。而且在貿易中間,中間品的貿易和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權重都達到了歷史的最高。特別是服務貿易,儘管比重還不到三分之一,大概是27%到28%,但是它每年的增量都是70%左右。所以,今年全球化的趨勢,或者近一兩年全球化的趨勢趨於遲緩,大家都感到很驚訝或者不理解。單邊主義民粹思想在一些受益於全球化的發達國家又沉渣泛起,這使我們清醒的看到,我們外部的世界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調整的資本主義制度的世界。

他還提到,全球化的主力軍是跨國公司,而絕大多數的跨國公司還多屬於私營的企業。因此,馬克思所預言的資本主義的特徵以及它的弊端也無一例外地在當今這次的全球化過程中烙上深深的烙印。中國古語說,不患寡,患不均,資本主義在這樣一個制度上建立起來,有它的歷史先進性的一面。但是它的多邊國際規則如果不相應的改革或者改良,那麼全球化的天花板很難被突破。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前全球化面臨的緊迫的問題是與時俱進的修改或完善國際多邊的規則,而這個緊迫問題背後更緊迫的關係是如何構建新型的大國關係,以求得大家可以合作的一面。如果大國之間始終是南轅北轍,新的規則是難以見天日的。

陳德銘認為,全球化首先是全球化的進度越來越高,所以現在全球化的所有指標都是歷史上最高的。當前的停滯、趨緩,實際上是對多邊規則的挑戰。多邊規則後面背後是大國關係如何相處。

因此他闡述了世貿組織改革的必要性。——二戰後全球經濟在多邊上有三個支柱,包括IMF和世貿組織。世貿組織改革去年12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G20上討論了一次,想起草一段話,結果這段話始終達不到一致,因為不同的國家對改革的取向,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和想法是很不一致的。最後就把G20的0去掉,大家建議由中國和美國來討論世貿組織怎麼改,這其實也是很難。因為特朗普總統在他的Twitter裡面曾經說過,戰後的規則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度是沒有辦法約束的,我們需要給它一個籠子。中國當然不願意被一個籠子套住,但是為了達成一致的意見,中國也派了很多專家去談判,最後形成了一個G20的聲明,第26段講了世貿怎麼改革的問題。首先,中國為了取得一致,不在裡面提出批判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也不再批判國家資本主義等等,這一點達成了。世貿組織在布雷頓體系當中沒有達成,經過整整50年,1995年1月1日才成立,這50年的磨合中間對於世貿的功能進行了很多的討論,做了很多的規則,而這些規則都是有上述機構來裁定的。這樣一個做法,它的缺陷就是很多規則要完全一致通過,因為有164個成員,而它的優點因為是有牙齒,能制裁,在這一點上,比IMF和世界銀行要好一點。而且它不屬於聯合國下面的獨立機構,是一個永久性的獨立性機構,這樣公正性也好了。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不僅國際政治、經濟、地緣發生了變化,而且高科技的發展,信息社會已經到來,所以確實有很多東西需要修改。因此,大家認為,世界貿易組織所追求的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遠遠沒有實現,所以世貿組織還是需要改革。

陳德銘還透露,中美的方案拿出來討論的時候,印度、南非等國家對於用Reform(改革)這個字來表述不贊成,他們希望用Improve(提高),他們不需要改革太多,把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改掉了,最後中國做了工作,英文版還是用Reform,但是為什麼要改,什麼方向很難取得一致,所以最後達成了一個意見,就是由今年在日本召開的G20會議來討論世貿組織怎麼改的問題。會後日本非常積極,把中美相關的代表不斷請去討論。世貿組織的改革並不是G20確定的,世貿組織改革的方向,中國要堅持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特殊待遇,差別性的待遇還是要保留的。而美國強調中國已經不能再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待遇,而且中國不是市場經濟等等,所以中國將來的博弈還是比較大。今年在日本召開的G20,以及在那裡可能會提出的對於世貿組織改革的一些原則性的建議或者是一些表述,值得關注,但是真正世貿的改革還是要到世貿組織164個成員的部長會議上去討論。這也說明全球化治理中間規則的治理,特別是多邊規則討論在當前的情況下非常難,可能不是一下子短期就能實現的。

參加同一個論壇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發言中談到,全球化儘管有挫折,但中美之間的關係,是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全球化最重要的成果。“這兩大經濟體佔到了全球經濟總量的40%,所以不是縮小,更不是放棄,而是擴大這種利益,符合兩個國家,也符合全球的根本利益,這就是全球化的力量。”

他說,WTO的改革看來勢在必行。另外除了中國和美國之外,日本、歐洲或者歐盟,這幾個大的經濟體最後走向自貿區零關稅,可能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當然這條路很難走,時間可能也很長,但是方向看來也很難改變。

劉世錦還提到,中國在國際和國內都遇到了很多挑戰,都需要體制往前走一步。中國下一步應該是提出一個新的改革目標,就是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最近國際談判中間談到一些結構性問題,其實和中國國內的結構性改革有契合之處,其中包括公平競爭、國資地位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政策、補貼問題、勞工保護、環境保護等等問題。這些改革並不是別人讓我們改,是我們中國自己要改。從中共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到中共十九大文件,這方面已經提出了改革的目標重點,包括路線都有。所以下一步關鍵是把這些改革能夠落實到位,這樣中國就能在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方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這樣的話,也就能夠在應對國際國內的挑戰中間贏得主動。

從上述兩位的觀點看,雙邊機制取代或部分替代多邊機制,這種變化走向,實質上至少已進入高層智囊的視野。

未來幾個月,我們或將看到它更明顯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