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有趣的環球地理、歷史、人文知識待你發現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曾經的歐洲強國—南斯拉夫,在上世紀60-80年代的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在90年代經常在媒體上被提及的國名。

然而當南斯拉夫解體後,分裂出來的國家卻鮮為人知。說起克羅地亞,不說生活在國內的朋友,就算許多熟悉歐洲的人也未必能指出它的方位和叫出它首都的名字。

克羅地亞面積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半個浙江省)、人口只有400多萬,克羅地亞至今的人均GDP為14000美元,經濟表現在歐洲諸國中並不搶眼

然而也就是這個國家,颳起了一股不可思議的旋風。“格子軍團” 闖入世界盃決賽,並歷史性獲得亞軍,在世界上圈了不少粉。

克羅地亞,雖然與文明古國意大利隔海相望,但在世界裡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克羅地亞獨立的歷史只有短短27年,直到2013年才正式加入歐盟。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克羅地亞在世界上的位置,淺綠色為加入歐盟的國家

既然克羅地亞的歷史那麼短,那它從哪裡來?實際上,克羅地亞就是從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南斯拉夫中國人自然就不會陌生了,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民眾群情激憤,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波反美遊行示威。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南斯拉夫原本是東歐一個較為富裕的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外交上走獨立自主的道路,人民生活富足。好端端的一個國家為什麼到後來演變成民族內戰,最後解體了呢?


1. 自古一家,本是同根生

斯拉夫民族最初來源和分佈在波蘭的東南部,隨著人口不斷遷徙,斯拉夫人逐漸分為了東、西、南三支。南下遷往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斯拉夫人就是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藍色部分為現今南斯拉夫人分佈地區

我們經常聽到說南斯拉夫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族紛爭嚴重,但實際上,最初的南斯拉夫人其實算是一個民族,他們南遷到巴爾幹半島時生活習性、語言都極其相似,可以說是同宗同源。

但後來南斯拉夫人內部的宗教、語言、文化開始出現差異。本應該同聲同氣的南斯拉夫人,最後解體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尖銳的民族矛盾。

地形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巴爾幹半島70%為山地,縱橫交錯的山脈將這片地區分裂成許多相對獨立的板塊,容易形成民族內部的割據勢力。這種地形讓民族間的融合、交流與合作變得困難起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早期來到巴爾幹半島定居的南斯拉夫人由於地形的阻隔發展成不同的社群,逐步形成了一些細分的族群。

巴爾幹半島一方面山脈縱橫交錯,各地區人民交流存在地形阻礙,導致各個組群各自為政,難以形成統一的民族強權;另一方面,複雜的地形不足以抵抗外部壓力,維護民族的獨立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2. 被撕裂的民族

由於巴爾幹半島的地緣政治、臨近強國爭霸和民族內部的割據狀態,南斯拉夫長期始終沒能形成統一的民族政權。在14世紀之前,南斯拉夫人內部建立起的國家大部分均被外族消滅。

地緣政治:巴爾幹半島的地緣形勢尤其重要,其處於亞歐交界地帶,扼守地中海和黑海,是三大宗教文明的交匯區(西歐天主教、東歐東正教和伊斯蘭文明),乃兵家必爭之地。周邊帝國崛起,或是崩潰,都會讓成為爭奪拉鋸的主戰場。

外族統治:

在過去的數百年間,外來勢力在南斯拉夫人生活的地區馳騁征戰。15世紀之前,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受到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控制;15世紀以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曾統治此地區達500年之久。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則處於天主教會統治長達1000年之久。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代表伊斯蘭文明的奧斯曼帝國統治巴爾幹地區

列強幹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有歐洲火藥庫之稱,也使得南斯拉夫人分屬於不同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內部形成了3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存在3種不同的斯拉夫語言,使用兩種不同的字母。這種宗教和文化上的差異一直延續到今天。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巴爾幹半島國家主要語言、文字和宗教分化

相反,再來看看屬於東斯拉夫的俄羅斯:在15世紀的莫斯科公國期間,俄羅斯境內的各斯拉夫公國得到統一,民族四分五裂的局面結束,一個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形成。

南斯拉夫人並沒有這麼幸運,他們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和國家意識。當歐洲各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開始興盛起來時,南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識卻在外族的壓迫下逐步消磨和瓦解。


3. 大斯拉夫主義

說起斯拉夫,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俄羅斯。沒錯,斯拉夫民族裡,人口最多、領土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國家正是俄羅斯。

雖然斯拉夫人已經早分屬南、西、東三支,每一支都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但俄羅斯一直自居為斯拉夫民族的大哥。

19世紀,南斯拉夫人處在奧斯曼(伊斯蘭)帝國和奧匈帝國(基督教)的統治下,民族內部四分五裂,政治地位低下,社會發展落後,享受不到歐洲工業文明帶來的好處。

相反的是,19世紀的俄羅斯,早已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帝國,老大哥自然不忍心看到近親被外來文明所迫害。一些人認為,俄國是斯拉夫國家中最強大的,理應充當巴爾幹小兄弟國家的領導和保護人,一旦後者利益受到威脅,他們就鼓動向俄國尋求援助。

俄羅斯政府也希望控制南斯拉夫人居住地區,擴張勢力。這不僅是出於“親情”,還有巴爾幹半島的地緣形勢。只要俄羅斯控制了巴爾幹半島,就能有效扼守住出海口,這個地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巴爾幹半島扼守地中海和黑海,是俄羅斯南部出入海洋的戰略地帶

南斯拉夫各族覺得自己不如西方鄰國,因而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斯拉夫國家,來引領他們走民族解放道路,他們也將俄羅斯看做是唯一由斯拉夫民族建立的統一國家,希望藉助俄羅斯的政治力量,扭轉在奧斯曼和奧匈帝國中的不利地位,在俄羅斯的領導下團結對抗外族。

這一唱一和,形成了泛斯拉夫主義意識形態,呼籲世界上所有的斯拉夫人團結一致。在南斯拉夫地區,泛斯拉夫主義者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南斯拉夫從異族統治(奧匈帝國、威尼斯、奧斯曼、拜占庭)中獲得獨立。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深藍色為南斯拉夫人,深綠色為東斯拉夫人,淺綠色為西斯拉夫人

泛斯拉夫主義的存在,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當時的歐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以及泛德意志主義都助漲了民族主義盛行。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經濟方面。歐洲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長期的異族統治阻斷了巴爾幹半島和歐洲大陸先進文明的聯繫,導致巴爾幹半島無緣西方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9世紀,以天主教、新教為主的西方國家率先通過工業革命完成了工業化,並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體系。

與此同時,斯拉夫民族,無論是東斯拉夫的俄國,還是巴爾幹半島是的南斯拉夫人,依舊處於農業社會中。巨大的經濟反差,加上南斯拉夫人在異族統治社會中的不利地位,使得斯拉夫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我們”意識,歷史、哲學界的知識分子主動去倡導南斯拉夫人共同的身份認同和親緣關係,他們呼籲斯拉夫民族應當成為一個整體。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歐洲各主要民族分佈,紅色為斯拉夫人,藍色為日耳曼人,橙色為拉丁人


4. 強扭的瓜不甜

在外族統治期間,南斯拉夫人私下也進行過許多反外族的抗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統治了巴爾幹半島長達500年的奧匈帝國瓦解,奧斯曼帝國也壽終正寢。長期異族統治終結喚醒了南斯拉夫人對於建立一個統一民族國家的渴望。一戰後,獨立後南斯拉夫和民族開始建立起了南斯拉夫王國,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獨立。

不過,南斯拉夫1000年來都受到了不同異族的統治,各地區人們已經形成了不同的身份認同和生活習性,特別表現在宗教、語言方面。想讓不同的文化整合在一個統一的國家裡是有不少難度的。

南斯拉夫:曾經的歐洲強國,為什麼會分裂?克羅地亞是怎麼來的?

▲列強包圍下的巴爾幹半島

長期歷史的分化讓南斯拉夫人對“南斯拉夫”這個民族概念的認同感不強,民族凝聚力不高。此外,南斯拉夫內部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個加盟共和國,天然就包含著分裂的種子。

然而,一個政治強人的出現,讓南斯拉夫共和國暫時上保持了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這個人就是鐵托。

鐵托總統以其個人魅力和威望,艱難的維護了南斯拉夫聯邦的統一。他卓越的領導力和執行力,令南斯拉夫內部各民族的問題得到暫時掩蓋,國內團結的正能量大於分裂的負能量。

最耐人尋味的是鐵托帶領下的南斯拉夫並沒有與斯拉夫老大哥蘇聯結盟,而是採取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政策。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最強盛時期的南斯拉夫人口達3000萬,經濟成長也非常迅速。南斯拉夫表面上民族和睦,不分宗教、民族和諧地混聚在一起,基礎設施完善,人民相當富裕,令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心生嚮往,被號稱

“巴爾幹之虎”

然而,強扭的瓜不甜,強人政治畢竟只是曇花一現,當初表面上得到掩蓋的民族問題,只會讓民族矛盾越積越多,在後來的特定時間爆發。

終於,鐵托死後10年,斯拉夫的老大哥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南斯拉夫社會經濟衰退,西方資本主義糖衣炮彈開始侵蝕南斯拉夫,西方民主輿論和意識形態甚囂塵上,原本由於歷史原因早已積怨已久的民族矛盾爆發,南斯拉夫各族內部分化嚴重,民族內戰頻發。最終導致聯邦的解體,克羅地亞於1991年宣佈獨立。

雖同宗同源,但巴爾幹地區自古以來就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南斯拉夫人自古以來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個原本就比較畸形的民族國家在外部勢力的分化下分道揚鑣,任何想統一這個民族的行動或許都是徒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