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牛,他當皇帝后如何對待劉德的?

別酒怯流年


古代中國的開國皇帝中,有個奇怪的現象:草根出身的,都會殺有功之臣。

一、誅殺功臣

“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其中就包括 : 漢高祖劉邦、後梁太祖朱溫和明朝的朱元璋。

按理說,那些與皇帝出生入死,一同打天下的有功之臣,在得到天下以後,該是享受榮華富貴才對。可恰恰在皇帝的心裡,這些有功之臣,卻是心頭大患,是最該防備的人。

或許是出身草根的緣故,自小嚐盡了世間的冷暖,對辛苦打下的江山倍感珍惜,生怕旁落他人。


殺功臣,既是防止這些功臣,在自己死後造反,更是為子孫後代掃清障礙。

與江山社稷相比,有功之臣的性命,微不足道。

據《名山藏》記載,朱元璋在朱標勸誡自己,“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 時,曾怒斥朱標,說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內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好這個家。

基於上述原因,洪武九年,朱元璋利用 “空印 ” 案,正式拉開了殺戮功臣的大幕。

【“元時,官府於文有先署印,而後書者,謂之"空印",洪武建元以來,相沿未改”。】


二、善待地主劉德

1、殺劉德的壞處

可以說,如果朱元璋殺了劉德,那是一點好處都撈不到。首先,會揹負一個心胸狹窄的名聲 ;其次,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對朱元璋一家有恩,殺了恩人的弟弟等於恩將仇報 ;最主要的,是劉德只是一個平頭百姓,不足以對皇權產生足夠的威脅。同時,國家正處在百廢待興之時,殺劉德純粹只為洩一己私憤,不利於安撫民心。

2、不殺劉德的好處

不殺留德,除了可以博得個心胸寬廣仁義之君的好名聲外,還可以利用善待劉德一事大肆做宣傳,更有利於穩定安撫民心。

因此,不殺地主劉德,應該是朱元璋權衡利弊之後所作的決定。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後來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終於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大起義,天下從此大亂,朱元璋也就投奔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由於他做戰勇敢,足智多謀,運氣好,會來事,後來終成大明開國皇帝。

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回鄉得知劉繼祖己死的消息後感慨不己,追封他為義惠侯,兒子們也都封了官。而當劉德聞訊朱元璋衣錦還鄉時,嚇得匍匐在他面前,戰戰慄慄,魂不附體,生怕朱元璋龍顏一怒,他將魂歸黃泉,死無葬身之地,誰知朱元璋不但沒處治他,還給他賜予良田三十傾,還免去了他十年賦稅,並寬慰他道“你當初對我不義,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你豈能料到我今日貴為天子呢?”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以德報怨,不但不處治劉德,還要給他良田三十傾,免賦十年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大人不計小人過。從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走過來的朱元璋再也不是從前的放牛娃了,經過了十多年的出生入死,他早己看淡人生短暫,生死無常,明白了普通之人為一食一粟而紛爭的艱辛,而達官豪族卻揮金如土,驕奢淫侈縱情糜爛地亨受人生,他從內心也體驗到劉德那時雖然日子被平常人家好過些,但他的創業也是靠勤儉節約披星戴月辛勤汗水而來,他其實也是個小人物,是一個下層百姓。而自已此時己貴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其子孫莫非王臣”,處境變了,格局也大了,心中油然地不在計較這個曾對自己不義的小人物了

二,樹立自己親民愛民的仁君形象。當時天下剛剛統一,經過元未大亂的神州大地千瘡百孔,百業凋敝,百廢待興,需要體養生息,這時的朱元璋急需樹立親民愛民的仁君形象,以凝聚人心,獲得民意,使大家都安心生產,專心建設,恢復經濟。

三,展示自已寬厚仁廣的帝王胸襟,恩威並舉,不記前嫌,海納百川的帝王形象。朱元璋如此對待劉德,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那些反對過的人看看,自已連一個對自己不義的人都能容下,怎能容不下天下,容下一切呢?

四,在於安慰功臣。天下統一,做為皇帝們首先要安頓好功臣們。精明的朱元璋雖然沒讀過幾天書,但他還是從劉邦那裡學了幾招,即對於這些功高振主的功臣們要採取先安頓好,再處治的辦法。即先給他們逐一封王封侯然後等天下穩定之時再逐個收拾。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精心安排,細心策劃,使那些功臣們看到他朱元璋是個有良心的仁義君王。基於此,劉德無疑是一個棋子而矣,是他樹立自身形象的最好機會,試想一下,一個連對自已不仁不義的劉德都能放過的人,何嘗會殺為自已打天下的功臣們呢?事實上朱元璋的目的確實達到了,以致於天才太平穩定以後,他才一抹“仁君”形象,來了個臭名昭著的“火燒功臣樓”由此可見劉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以對劉德的以德報怨的做法,的確起到了迷惑大眾,安撫功臣的效果,使功臣們沒有那種“雞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耽憂,以致於麻卑大意,不加防範,直到被大火燒盡也沒有起犯叛之心!





張生史話


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非常窮,很小就給村裡的財主劉德家看牛放羊。然而,就是做放牛娃,朱元璋也是一個小頭目,即使長他幾歲的孩子,也聽他調遣,有時朱元璋坐在高坡上,夥伴們模仿下屬拜見上司的樣子給元璋磕頭做揖。而朱元璋也以老大自居,主意極多,也極大膽。有一次,夥伴們餓了,竟然把主人家的牛給殺了做燒烤吃。為此,朱元璋被劉德狠狠的打了一頓。嚴格地說,朱元璋是在做了西吳王后還鄉的,當時,鄉親聽說朱元璋回來了,都圍攏來看望。劉德打罵過元璋,就不敢上前,躲在人群后面。反而是朱元璋看到後,把他叫過來,好言勸慰,認為他以前的做法很正常,是個家主人都該那樣做,還額外給劉德賞了銀子。


二曲人


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牛,他當皇帝后如何對待劉德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這位帝王一直很具有傳奇性,他本來是出生於安徽鳳陽,是在貧苦家庭降生的孩子。而且他們家還不是一般的貧窮,窮的可以說是老鼠都不願意去的地方。他的父母們都是沒有讀過書,沒有什麼學識的人。給自家孩子取名字,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認真的考慮,直接就是按數字來稱呼。就比如朱元璋,他就叫朱重八。他們家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就是用數字來當作名字,好比說他的父親叫做朱五四,他的叔叔就叫做朱五六。



貧窮家庭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大家都聽過。那時候,朱元璋的家裡特別窮,為了能夠補貼家中,能讓家裡多一份收入。在朱元璋八歲之時,他就去了一位地主家幹活,這位地主就叫做劉德。能讓一個8歲孩子乾的活,其實也不多,因為他年紀還比較小,故而不可能去幹苦力。地主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活,讓他去放牛。當時和他一同放牛的小夥伴中就有徐達,湯和。這三個人的情誼,也是從他們放牛時開始的。



想必大家也瞭解,古代的大地主們,通常也都是比較奸詐的一個人物。這位劉德地主也是如此,他比較的苛刻下面為他幹活的人。這幾個孩子每次放完牛回去交差,地主都要檢查一下,看看牛肚子是不是鼓起來。若發現牛肚子比較扁,那就說明牛沒有吃飽,那幫他放牛的這些孩子們就要被他毒打一頓。之後,還會將他們的飯菜給扣了,以此來作為懲戒。地主對孩子們如此嚴厲苛刻就能看出來,他這個人可不好相處,算是一個大奸商。



時間過去得很快,朱元璋就在這位地主家放牛都有7年多的時間了。在公元的1343年,鳳陽縣發生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也被感染上了,後來他們沒有錢治病,因此雙雙就病逝了。父母去世了,怎麼著也得給他們買了棺材讓他們下葬。但他們兄弟幾人都沒有錢,無奈之下,朱元璋去求了這位地主,希望能看在他為其打工這麼多年的份上,能給他一點錢,讓他安葬父母。但這位地主的心太狠,不僅沒有借錢給朱元璋,最後還命人將他們兄弟幾人打了出去。朱元璋一氣之下,就沒有再給地主幹活,而是選擇漂泊四方。他做這一決定的時候,才只有16歲。



出去闖蕩的朱元璋,做過乞丐,做過和尚,但是風風雨雨過了25年後,他卻成為了大明朝的開國之君。他坐上皇位時,也才40歲的年紀,那時候大地主劉德還並沒有死。聽到這個消息,他直接嚇蒙掉了,急忙的跑到回鄉的朱元璋面前。一邊瘋狂的扇自己的耳光,一邊痛罵自己,同時又訴說著道歉的話語。本以為像朱元璋這麼狠辣的一位帝王,肯定會好好的處置當年這位為富不仁的大地主。可沒想到,朱元璋不僅饒了他,還賜給他20頃良田,並且免除了他5年的賦稅以及徭役。不少人都覺得,朱元璋這一舉動真的是出乎了意料。其實想想看,朱元璋可能是覺得,當年若不是在這位地主家吃了這麼多的苦,最後他也不會選擇出去流浪,也就不可能當上皇帝。所以從這個方面考慮,這位地主當年也算是陰差陽錯的幫了他一把。


紫禁公子


叫花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

縱觀史書中的開國皇帝,出身高層的很少屠殺功臣。相反,出身底層的幾乎無一例外地屠殺功臣。

尤其是叫花子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製造了駭人聽聞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朱元璋當皇帝后,自私殘忍,幾乎殺盡了功臣勳將。而且大搞連坐,一人犯罪牽連九族。光胡、藍兩案就牽連殺人三、四萬人。而且用盡千刀萬剮、食肉寢皮的酷刑,令人髮指。

但是,朱元璋卻對劉德寬宏大量,令人意外。

一貧如洗的放牛娃朱元璋:

劉德是誰呢?他是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地主。小時候的朱元璋就是給劉德家放牛,換口飯吃。

那個年代,窮人是沒有地位的。幼小的朱元璋在劉德家幹活,經常挨打受罵,還吃不飽飯。

沒有錢安葬父母的朱元璋:

有一年,淮河流域大旱,鳳陽縣爆發一場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不幸染病身亡。朱元璋家幾代貧農,家貧如洗,連掩埋父母的一寸土地都沒有。

眼看父母死無葬身之地,朱元璋跪在劉德面前,苦苦哀求,哀求他看在朱家多年為他打工的面子上,給一小塊土地,安葬父母。

可是,地主劉德不但不給土地,還將朱元璋痛罵一頓。

後來,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給了朱元璋一小塊墓地。朱元璋的父母終於可以入土為安。

指揮千軍萬馬的朱元璋:

父母死後,朱元璋離開家鄉,當了乞丐,又做了和尚,最後加入農民起義軍。

在戰鬥中,朱元璋有勇有謀,表現出色,頗得起義軍首領郭子興的器重。郭子興把女兒嫁給他。

從此,朱元璋有了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權,經過連年作戰,朱元璋終於坐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

仁義寬厚的朱元璋:

當了皇帝后,朱元璋衣錦還鄉。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恩人劉繼祖。可是,劉繼祖已經病逝。朱元璋便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蔭及子孫。

堂堂皇帝回到故鄉,十里八村的鄉民都前來觀賞帝王的風采。

人們都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唯有一個人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這個人當然就是劉德了。

劉德跪在朱元璋面前,磕頭如搗蒜,哆哆嗦嗦,請求降罪賜死。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扶起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意思是:你當初對我不義,也是人之常情,不用計較了!你豈能料到我今日貴為天子呢?

那時的朱元璋真夠仁義的。不但沒有懲處劉德,還賞他良田30頃,免賦稅10年。真是令人意外。

從以德報怨到自私殘忍,“帝王心,海底針”,朱元璋的變化為何如此之大?

很多人從各個角度分析朱元璋為何不殺劉德,畢竟歷史上朱元璋殺人如麻是有名的。

我也試圖去分析朱元璋為何不殺劉德,我估計那時候的朱元璋剛剛當上皇帝,心情大好,還沒養成殺人嗜血的毛病。

再說,一個農村財主,規格太低,堂堂皇帝犯不上為身份如此低微的人大開殺戒。功臣則不然,功高蓋主,朱元璋頗為忌憚。

對於功臣來說:放牛娃皇帝善待地主的事情,被民間傳為佳話。大大麻痺了功臣們的思想。不曾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警醒和擔憂,以至於麻痺大意,不加防範,落得慘死的下場。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想了解更多麻辣歷史,請點擊關注。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說起,朱元璋,可是一代傳奇皇帝,從小家裡窮的一貧如洗,按道理說,身為家裡的老小,上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生活怎麼也一個該是不會太差

可是元朝末年,一直東征西戰的元朝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階級民族優越感,看不起漢人(認為漢人軟弱可欺),根本不把老百姓當回事,搞得民不聊生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完完全全的看作屌絲逆襲,還是那種屌的不能在屌的,這種人只有一個目的——活下去

什麼仁義道德,夢想追求,跟他說這個,估計得給他打一頓,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朱元璋後來什麼都乾的原因,至於給劉德養牛,這種事算是體面的了

人就怕被逼到絕境

做過和尚,討過飯的朱元璋,遇到了一個當兵的機會,他當然知道當兵容易死,但他更知道,飢餓,才是最恐怖的

每個人的追求都是隨著位置的變化改變的

被逼急了的朱元璋,得到這份工作後,發現不僅能吃飽,還有機會吃的更好,自然是信心十足,努力表現,他的目的從活下去,逐漸變成了做皇帝

從武將到政治家

當了皇帝的朱元璋,表現出了他身為帝王的鐵血手段,但對百姓,他是仁慈的。自己能從一個隨時都可能餓死的人變成了皇帝,就說明,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這一觀點,自身得到印證的朱元璋自然要比其它的貴族當權者看的更深

劉德,曾是朱元璋的主子,後來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及大哥長子,都餓死了,他和二哥找到劉德,請求給一塊地下葬,劉德拒絕了(後來劉德的兄長劉繼祖看他們可憐給了他們一塊地)

朱元璋不恨劉德?是不可能的。不想殺他?如果意識能是殺人,估計劉德早就死了幾百次了

可劉德是老百姓啊,他的行為,想法,代表了社會上一大堆人,身居高位的朱元璋如果再去計較這些

往小了說,這是他朱元璋個人瑕疵必報,往大了說,這是新朝廷對老百姓不寬容

做皇帝的朱元璋代表的是整個大明江山,所思所率,都是國家源遠流長

所以只能以德報怨,賞賜了劉德

(後面的事就不知道了,會不會事後暗地裡殺人呢?)


飛哥講歷史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殺開國功臣是大大的有名,以致留下暴虐不仁的名聲。

朱元璋出身寒微,原名朱重八,他的老爸叫朱五四,家裡人的名字都是數字命名,他的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四九,這是因為沒有讀過書身份低微,取名一般都是父母年齡相加或出生日期來命名。

朱元璋小時候幫地主劉德家放牛,從小就有膽有識,聰明伶俐,是個孩子王,當時徐達、湯和就都很聽他的。有一天,大家在山上放牛,幾個人在山上玩的起勁,到了下午肚子都餓了,窮人家的孩子本來就吃不飽,又沒到收工時間,飢腸轆轆的幾個人都想著怎麼辦,朱元璋就出了個主意,殺牛吃,於是“餓”向膽邊生的幾個人宰牛剝皮,撿柴生火,就在這荒野中來了一場烤肉宴。吃的滿嘴都是油,肚子圓滾滾的幾個小夥伴等吃完後,才想起來該怎麼向地主交待!

朱元璋就出了個點子,喊大家清理戰場,收拾妥當後,然後拿著牛尾巴,插到山上的一個石頭縫裡,大傢伙圍在石縫邊上,一切安排好後,天已經黑下來了,朱元璋慌慌張張的跑到劉德家,大呼道:“老爺,不好了,有一頭牛鑽到石縫裡,怎麼也拉不出來,這可怎麼辦?”劉德一聽,先是一驚,接著大怒道:“胡說八道,好好的一頭牛怎麼會跑進石縫裡,肯定是你放丟了。”朱元璋說:“不信就去看看,現在牛尾巴還露在外面。”劉德就跟著朱元璋來到山上,果真看到一條牛尾巴露在石頭縫外面,幾個小孩子都焦急的拉著牛尾,劉德也沒細想,趕緊跑上去幫忙,等劉德用力的時候,眾人就用力一拉,牛尾巴就被扯出來了,這下朱元璋喊道:“完了完了,牛尾巴扯斷了!”劉德看自己把牛尾拉斷了,也無可奈何,當然也免不了對這些小孩子處罰一番!



後來朱元璋家鄉暴發了一場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不幸受到了傳染,就此身亡,父母死了,當然要入土為安啊,可是朱家幾代貧農,一分地都沒有,就去求地主劉德,劉德卻是狠心,不僅不給地,還罵朱元璋兄弟兩人,鄉親們都看著心裡難受,正沒計較處,同村的劉繼祖看著不忍,慨然舍了一塊地,兄弟兩千恩萬謝,就拿了草蓆裹了父母屍體,抬到了地頭後,還沒動手挖坑,突然間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天彷彿要塌下來一樣,兩人趕緊找了地方躲起來,等到雨停風住,來到墳地一看,大吃一驚,屍體不見了,卻原來是山腳下土松,一陣大雨將山坡上土沖塌,正好掩埋了屍體。




此後朱元璋離開家鄉,當了乞丐,又去做了和尚,最後加入義軍,經過多年征戰,坐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

當了皇帝后,朱元璋回到家鄉,尋找恩人劉繼祖,當時劉繼祖已經病逝,朱元璋追封他為義惠侯,並蔭及子孫,這時候地主劉德卻是心裡不安,想不到以前的窮小子成了皇帝,自己以前的無情現在看來是要得到報應了。然而朱元璋對劉德的反應卻讓眾人大吃一驚,朱元璋對劉德說道:“你以前對我的無情,我不怪你,誰能想到我貧困時會成為如今的天子,你的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朱元璋不僅沒有殺劉德,在免了家鄉稅收的同時,也免了劉德的稅收,因為自己以前殺了他家的牛,還賞賜了不少東西給劉德。



朱元璋不殺劉德,以德報怨,這種大度也讓鄉親們對朱元璋更是肅然起敬,也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佩!


摯潷畫畫紅塵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原籍江蘇南京。因為他的家庭非常貧窮,沒有土地可以耕種,他搬到安徽省盱眙去開墾荒地。朱元璋的祖父去世後,朱元璋的54個家庭再次搬到鳳陽,朱元璋在那一年出生。但是朱元璋很虛弱。為了保住他的性命,朱五四派朱元璋去少林寺。朱元璋在少林寺呆了幾年。 當朱元璋十歲的時候,朱五四又搬去了太平鎮的一個偏僻的村莊。他住在地主劉德家租的幾畝土地上,而十歲的朱元璋則把牛趕到劉德家。這個鄉紳,劉德,是一個卑鄙和尖刻的人,經常欺負佃戶,而朱五四一家非常誠實地從其他地方搬到這裡,並且一直被劉德的同伴欺負,劉德對奇怪的朱元璋非常不滿,經常責罵他,不給他足夠的食物。 有一次,朱元璋和他的同伴一起去放牛。有幾個人非常餓,所以他們殺了一頭小牛並吃掉了它。幾個人吃飽喝足後,他們發現小牛隻有一隻皮,一堆骨頭和一條尾巴。朱元璋想出了一個主意。幾個人埋了牛皮和牛骨。母牛的尾巴被插入岩石縫隙。他們撒謊說母牛無法走出岩石縫隙。但是這個想法能把劉德藏在哪裡呢?劉德打了朱元璋,把他趕走了。他還要求朱五四賠償他的牛錢。 最初,農業租金很高。除了乾旱和小牛錢,朱五四夫婦很快就去世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別無選擇,只能找到地主劉德,跪下請求劉德幫助埋葬他的父母。儘管兩兄弟如何懇求,劉德並沒有幫助他們,而是責罵了兩兄弟。朱元璋不能匆忙埋葬他的父母。 當朱元璋作為皇帝回到家鄉時,村民們非常高興,出來崇拜朱元璋。朱元璋很高興看到村民們仍在努力工作,並公開宣佈他們將免稅。但是人群中的劉德非常害怕,他害怕朱元璋會認出他並砍掉他的頭。朱元璋也認出了劉德,衝著他喊道。他聽到朱元璋對他大喊大叫,跪下求饒。 朱元璋走到劉德跟前,把他從地上扶起來,沒有奪走劉德的生命。相反,超過30畝土地被當場徵用,劉德的所有稅收都被免除。劉德沒有想到朱元璋忘記了他的仇恨,對他如此好。劉德想到了他在朱元璋之前做的所有滴酒。他當場跪下,大聲呼喊朱元璋的明君。朱元璋的做法也受到了老百姓的讚賞


古往今來之淺談


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劉德放過牛,劉德對朱元璋很苛刻,但是朱元璋後來以德報怨。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鳳陽地處江淮,背靠淮河,而淮河幾乎年年要發大水,鳳陽因此十年九澇,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朱元璋的家特別貧窮,因為人口眾多,為了能吃上一口飯,朱元璋很小就開始為地主劉德放牛了。因為朱元璋人小鬼大,經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我們大家熟知的拔牛尾巴等等,所以劉德對朱元璋經常打罵,不給飯吃,朱元璋十分痛恨劉德。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朱元璋對劉德的痛恨達到了頂點。朱元璋的父母染病身亡後,因為無錢安葬,朱元璋和哥哥跪在劉德面前,懇求他看在父母為他做牛做馬一輩子的份上,能夠出錢安葬一下父母的遺體,但是劉德還是冷酷地拒絕了,那時朱元璋的心裡是怎樣的悲憤和絕望。

離開家鄉的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在機緣巧合和通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當上皇帝后回到家鄉鳳陽後,劉德怕得要命,他跪在朱元璋面前痛哭流涕,悔恨當初。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報復劉德,反而賞賜他三十頃良田並免除二年賦稅,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在外面經過這麼些年的磨礪,眼界和胸懷已經不是當年的放牛娃可以相比,他的心中已經可以裝得下整個天下,更不會在乎一個地主劉德。

其次是朱元璋在離開家鄉後,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嚐盡了世間的冷暖和炎涼,也明白了許多的事理,在那樣的一個亂世,每個人都需要自保,劉德也不例外,何況比劉德還貪婪和狠心的人比比皆是,也不可能全部被殺光。

最後當然是如果朱元璋殺了劉德只能洩一時之憤,而留下劉德卻能讓朱元璋在家鄉留下一個寬容大度的好名聲。孰輕孰重,朱元璋很明白。對於這樣的名聲,剛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很需要,年輕的大明王朝更需要。


未鳴讀史


朱元璋的經歷真的是很傳奇,從放牛娃到和尚,從和尚到皇帝,朱元璋同學完成了人生的逆襲。據說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牛,那麼他當皇帝后如何對待劉德的呢?

朱元璋小名重八,是一個佃戶,他的地主叫劉德,一天父親朱五四病倒了,不久便撒手人寰永久的離開了朱氏大家庭,朱元璋只得和二哥抬著破門板拖著父親的屍身找到劉德,希望地主劉德能看在父親勤勤懇懇為他當了一輩子田戶的苦勞份兒上給塊地安葬了父親朱五四。

那麼劉德給了嗎?

劉德不只乾淨利索的拒絕了朱元璋,還惡語相加,朱元璋找不到給生父安葬的墓穴慟哭流涕,心如鐵石的劉德依然不為所動,幸好周圍劉德的大哥劉繼祖看到朱元璋可憐的模樣,心生心中不忍,所以便給了一塊地讓朱元璋下葬父親的骸骨。朱元璋才算了了一件心願

所以朱元璋狠狠收拾了劉德了嗎?

出人意料的,朱元璋沒有對劉德下死手,他叫出了劉德,劉德當即嚇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般地向朱元璋懇求饒命。劉繼祖早已仙逝,朱元璋感嘆物是人非,於是追封了劉繼祖為義惠侯,同時也贈與了地主劉德30頃的良田,並免除了劉德10年的賦稅和徭役。

謝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