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史述03:學會巢居與用火,遠古人類開始走出了萬古長夜!

這是時代雜評的 06 篇文章

從前文的陳述中,且不去說神話傳說,我們知道了原始人類在向氏族公社的過渡中,勞動分工和部落婚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只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原始人從穴居和朝不保夕的生活狀態到相對安全的定居及可自事生產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重要的生產方式的改變,我想這是一個我們應該去關注的問題。

5、“構木為巢”

遠古時代的原始人類,生存能力很差,居沒有房舍草棚,吃不知熟食,僅靠生吃獵取到的鳥獸的肉,吸飲其血,生吃草木的果木根莖維持生存。後來,原始人經過反覆觀察,他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生存環境漸漸有了改變。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說中,卻把這件事說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中華史述03:學會巢居與用火,遠古人類開始走出了萬古長夜!

小評:

“構木為巢”使人類走出穴居狀態,然後又慢慢從巢居轉向地面室居,人類集群居住的部落也開始慢慢形成,這是人類文明向前推薦的一個關鍵因素。


6、“鑽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厲害。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特香,經過許多次的試驗,人們新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吃熟食的猿人體質提高了許多,壽命也有所延長。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懂得了人工取火。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是誰發明的?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中華史述03:學會巢居與用火,遠古人類開始走出了萬古長夜!

小評: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後來人們學會了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還發明瞭弓箭,這樣,平地上的走獸、天空上的飛鳥、水裡的游魚,都可以射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朗著、養著,留到下次吃,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的經驗。這種漁獵的時期又經歷了許多年,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進步。

中華史述03:學會巢居與用火,遠古人類開始走出了萬古長夜!


7、神農嘗百草

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穀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發現地面上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長成了更多穀子。於是,人們就大量栽種起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音lisi,一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收穫量就更大了。後來傳說中把這些種莊稼的人說成是一個人,名叫“神農氏”。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祖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說,醫藥事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中華史述03:學會巢居與用火,遠古人類開始走出了萬古長夜!

小評: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大致過程。1952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我們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和農耕了。迄今,我國已發現這段時期的文化遺址達7000多處,東北到黑龍江,西北到新疆,西南到雲南和西藏,東南到臺灣。但各地區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並且有鮮明的地區特點。


中華史述03:學會巢居與用火,遠古人類開始走出了萬古長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