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種植雜交構樹會助推貧困戶脫貧嗎?

食安辛聞


不能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雜交構樹只是一種速生的樹種。雖然它可以用來造紙,養蘑菇。從綠化的功能,從生態保護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農民要脫貧致富,根本的還是要有一定的產業化。也就是說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農民的種植養殖,工業化的加工生產,完善的市場銷售渠道。這些缺一不可。

種植大米,蔬菜,能夠讓農民有一定的收入。因為這些農產品,是有一定市場需求的。種植經濟作物,蔬菜,水果。也能讓農民脫貧致富。但是經濟作物,蔬菜水果,市場波動性風險非常大。經常能夠聽到傷農的現象。這就說明簡單的種植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但是市場風險也非常高。

雜交構樹對農民而言本身的利用價值不高,必須通過銷售,轉化為其他產品才是有價值的。但是目前這種轉化,不是在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風險非常高。雜交構樹被替代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當然利用荒山荒坡,種植一點點,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大面積的種植,在市場一旦出現波動的情況下,農民的風險會非常高,不但不能夠脫貧致富,反而會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國學與歷史


構樹,幼小期時如同灌木,成年後就是大樹,但不管是幼小時,還是成年後,我曾經都採過它們的葉子,回家後直接或煮熟後餵給豬吃,這樣就可以節省很多糧食。

用作豬飼料是構樹的作用之一,此外它還可以用作農村的綠化,有的地區不是有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項目嗎?與其栽種些對農民來說毫無用途的桂花樹、銀杏樹等風景樹,還不如栽種可以給豬當飼料的構樹,這樣更實用,同樣也能起到綠化的作用。

這樣看來,種植雜交構樹,一來可以綠化,二來綠化的同時,還可以用於飼料發展畜牧業,如果把它推廣,運用到扶貧項目中,引導貧困戶種植,再發展畜牧業,促增收助脫貧,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但是,看似美好的項目,在日常成功的案例卻不多?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任何好的項目不能一頭熱,還要看貧困戶願不願意,一是願不願意種,二是願不願意從事養殖,三是能否可持續,缺一不可。

還要結合實際,比如,在我所在的地區,有很多土地已經退耕還林種植了別的樹木,這些樹木已經長大成材,如果發展構樹的話,就面臨著無土可種的現象,長大成材的樹木也不可能讓你砍伐。

還要面臨的就是環保問題,發展養殖業勢必會涉及環保,有的地區已經被劃為限養、禁養區,這如何發展?就是能發展關於環保的問題,需不需要解決?

構樹作為飼料的加工,及深加工的投入、技術問題,等等,都需要一併解決,都需要人來解決,而這些誰來解決?如何解決?

綜上所述,種植雜交構樹,的確是實用的好項目,但是我覺得在實際推廣中,也會面臨許多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完美的解決存在的問題,一定會成為助推貧困戶脫貧的好措施。


感謝你的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足請批評、指正,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別忘了點個贊再走!!

農村一山貨


突然,想到了廣西推廣“速生桉……。


楊柳900匯文視角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有幾十號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