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業潮是房地產崩盤引起的嗎?

艾薩克45


1990年,日本房價最瘋狂的時候,東京圈的人均年收入為694.1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39萬元) 。距離圈十公里以內(大概相當於北京5環以內)的均價摺合人民7.29萬元/平方米。1985到1988年日本GDP增長16%,土地市值和股票市值分別增長81%和177%。日本的房地產pao泡沫一個是日元升值帶來的,另一個是1992年政府對大公司倒賣土地課以94%重稅。到現在日本東京市中心10公里左右的房價3萬左右。

像這個荒川區的60平米(使用面積)兩房一廳,客廳和餐廳在一起27平米,才摺合人民幣2.9萬。而按照中國大陸普遍的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的話,折算過來就2萬不到的價錢。

日本的失業潮,主要集中在房價泡沫時出生的人。他們在1988年後出生,現在進入社會,他們出生時只有2.3%的失業率,如今已是4.9%,日本總體青年失業率更是從3.8%上升到了8.4%,國家債務從266萬億日元增至817.5萬億日元。這也就帶來了日本很大一批宅居一族。但是一邊是日本很多年輕人失業或者根本沒怎麼出去找過工作,另一邊日本求職招聘網上大量的職位空缺沒人去。

隨便輸入一個工程師,就來一大片招聘信息。這就是日本,以及傳遞到世界很多發達國家的佛系青年的文化趨勢。所以日本存在一個一邊是失業率不低,另一邊是招聘崗位應聘不足。當人們的工作不再能支撐他的需求的時候,人們遲早會轉變。這點我早在其他文章裡就講過。佛系青年是對這個社會的無聲抗議。他們無力改變現狀,面對人生的無望,做出了唯一可行的選擇。

人們越來越感覺錢不值錢了。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它們的集中度太高了。當錢的集中度高到一定的程度時,實際上錢的價值會歸零。這點是那些整天扒拉著錢,喊人家去搞996式奮鬥的老資們所不曾料到的。


大舟財經觀


日本的失業潮,一定不是房地產崩盤引起的,反過來講,日本的失業,是因為經濟驅動力不夠,實體經濟下滑造成的,房地產崩盤也是因為,實體經濟的萎靡而導致的,由此可以看出,實體經濟是支撐房地產市場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房地產崩盤,就是因為失業潮的到來,斷供時代的到來,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實體經濟萎靡而造成的。



由此可以說,現在的日本房地產,好像又起死回生了,這裡一定也有我們的功勞,因為去日本購買房產的人很多,後來,外匯管控之後,日本的房產才更理智一些,可以說明另外一個問題,日本房地產再次復興,實體經濟也再次復甦,房價一定是經濟支撐起來的,因為實體經濟,關乎就業,關乎著整體的流動性,如果就業率變低,失業率變高,那麼說明經濟比較差,流動性也差,房地產更差。

研究過日本房地產的人都,看過一個圖,從98年到現在開始,房價和經濟增長,幾乎同步,房地產崩盤的時候就是98年亞洲經濟危機的時候,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以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快速發展的20年,很多人擔心我們會步入日本的後塵,其實不必太擔心,我們的實體經濟振興計劃,也一直在全面的加速當中,人口城鎮化,還在進一步的加速當中,房地產這塊泡沫,還是實打實的。

日本現在的房地產,出現兩個極端,新房貴的要死,舊房便宜的要死,可能和經濟制度,土地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就再次說明,房子迴歸了,他居住的屬性,就是如此,她會和人一樣,會有各種的輪迴,沒有長久的房子。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投資購房,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樂福居,這裡會有一系列關於購房的一些小常識,等你來啊!


樂福居


這個話題太大,日本的經濟衰退的確跟過去的日本的房地產有些關係,但不是最主要的。日本的支柱產業可不是我們中國的房地產,別人是汽車製造,電子產品。

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遇到瓶頸,特別是高度發達國家,像日本就是這樣,但日本這幾年恢復的很好,這和安倍對內政策和對外政策有關。說到失業率,像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這兩年,都得到了改善。

說一個題外話,在日本結婚以後,很多婦女都不工作,在家照顧孩子,丈夫工作能養一家人,日本的社會保障非常的完善,全國的國民收入百分之三十幾用在民生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亞洲排在第一,新加坡排在第二。


就是為了玩了


是高房價和實體經濟之矛盾,引起失業潮,又反作用於房地產。惡性循環之必然結果。


教育決定人生


資金外流,產業轉移,人才遷徙。


yzhuo1


是,也有技術進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