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2019年贺岁片最大的黑马无疑就是《流浪地球》,

上映后票房一路攀升,根据“猫眼”的统计,截至2月14日已累计达到31.6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电影史第五位。预测将达到50亿票房,与位居首位的爱国主义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并驾齐驱。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中国自己的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故事设定在2075年,太阳急速膨胀衰老,即将吞没太阳系,毁灭地球。由吴京饰演的中国航天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与国际同僚肩负领航者的重任。他的儿子与地面上的人类一起启动“流浪地球”的计划,试图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型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宇宙中的新家园。后来在多国救援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成功。

电影还没上映之前,也有不少影迷认为,该片由吴京主演,必然同他之前自导自演的军事题材电影《战狼》系列一样,于是将《流浪地球》视为“宇宙版战狼”,不抱期待。但影片上映后,口碑反转。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在电影中,吴京扮演的角色几次提到自己是“中国航天员”。本以为会有战狼的味儿,却时时都在克制着。

一个热心网友在豆瓣上留言,“以前看国外科幻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一次看到熟悉的北京、上海东方明珠都变成零下89°冰天冻地的末世场景,既猎奇又唏嘘。”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除此之外,电影中在对白、道具等方面的设计也蕴含不少中国元素。比如“春节十二响”、“儿子天冷了,记得穿秋裤”、“北京根本看不到星星”等台词都是在日常生活和网络对话中经常提到的黑色幽默。这些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

科学设定有bug,但仍然阻挡不了它带来的意义

看完电影之后我不理解的bug如下:

1.2019年的今天,每个发电站都会有个仓库,而未来的发动机的附近居然没有建设备品备件库,甚至还有用卡车千里迢迢的运输?

2.现如今,坐飞机坐高铁都要各种安检,人脸识别。而戒备森严的地下城随便弄一张身份牌就能出去?

3.影片后半段需要人去推动器械才能发动,都2075年了,人真的能推得动?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流浪地球》的确值得赞美,但没必要过誉。对于一部国产片来说,它的特效是目前中国电影的顶峰了,比起一些好莱坞影片也不遑多让,从特效制作的难度和精度来看,这个片子值得大家的爆吹。

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刘慈欣的成名作《三体》于2015年也开始拍摄电影版,但在后期制作阶段宣布延期,至今未能上映 ,令科幻迷对中国拍摄科幻电影的实力产生怀疑。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中国过去科幻题材的作品较少,进军好莱坞的作品大多数为历史剧,如《英雄》、《十面埋伏》等,而国内则流行清宫剧题材的影视作品。

《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很多人拿它与《星际穿越》《普罗米修斯》等一系列科幻片比较。其实,网络上的争议再多,普通观众并不在意,就凭口碑,大家还是愿意掏钱买单。其实,不管怎样,《流浪地球》的存在对投资商来说就是一个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带动一系列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这就是它带来的意义。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的存在远不止第一那么简单

《流浪地球》即使不是第一,但它存在的意义非凡。希望未来的几年,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出现也让我无比期待《三体》的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