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最近,公募基金2018年年報公佈了,小夥伴就抓狂了:數據一大堆,我看啥啊?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正好,今年2月聰明投資者已經建了一個基金經理觀察池。來來來,簡單複習一下,基於陳光明考核基金經理的標準:【做了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五年期業績佔40%,三年期業績佔30%,一年期業績佔30%;只做了3年的基金經理,一年期和三年期的業績考核各佔一半】,篩選出一攬子優秀的基金經理。

(更多內容點擊: )

我把前10個拉出來,先看他們管理的基金過去一年發生了什麼?

多隻基金規模增加,散戶“離場”,機構“進場”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18年12月31日

1、除了交銀主題優選,其他9只基金的管理規模都在增加,且均超過15億。交銀主題優選規模減少主要是因為一大半機構投資者在報告期內贖回了。

2、9只基金規模增加的原因並不一樣。其中,易方達中小盤、諾德成長優勢規模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個人持有者的持有份額大幅增加;而其他7只主要是因為機構投資者的持有份額增加。

3、總體來看,散戶持有比例減少,而機構投資者反而逆勢進場。

4位基金經理逆勢加倉,操作風格迥異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18年12月31日

1、2018年,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平均倉位相比2017年是下降的,可能與2018年市場整體較差、基金經理偏謹慎有很大的關係。

2、我觀察的這10只基金中,交銀優勢行業、易方達中小盤、諾德成長優勢和景順長城鼎益的倉位相對2017年是增加的。比如倉位增幅最大的交銀優勢行業,基金經理何帥在年報中也提到“在投資操作上注重長期,淡化短期影響”。

3、除廣發穩健增長,其他9只基金的倉位均高於主動管理型基金倉位的平均水平。比如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鼎益,2018年倉位高達94.12%,前十大重倉股比例就達到77.7%,可以說很敢“下重手”了;而傅友興管理的廣發穩健增長則增加了債券的配置,相對偏穩健些。

“愛喝酒”、鍾情地產金融股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18年12月31日

從2018年末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持倉來看,主要持有的是金融地產股以及食品飲料股。

從持倉變動來看,下半年主要增持地產股,伊利、格力、茅臺和招行被減持。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18年12月31日

具體到這10只基金

1、易方達中小盤的張坤愛“喝白酒”,其前3只重倉股都是白酒企業;雖然主動管理型基金下半年減持了茅臺,但是張坤反而增持了茅臺。此外,張坤大幅減持了家電股青島海爾。

2、諾德成長優勢的郝旭東、匯添富價值精選的勞傑男則偏愛券商、保險銀行,鄢耀管理的工銀瑞信金融地產也確實將金融地產作為重倉股。

3、三隻交銀系基金,計算機軟件板塊的重倉股明顯多於其他幾隻基金;不過部分基金大幅增持的美亞柏科在2018年下半年跌了28.85%。

4、廣發穩健增長傅友興愛吃“零食”、愛用“藥”,2018年下半年加倉了洽洽食品、絕味食品、重慶啤酒和我武生物。

5、前面說到加倉很猛的劉彥春,相對大部分主動管理型基金,他管理的景順長城鼎益反而加倉了格力電器。

接下來看好消費升級和科技領域


看了這10位基金經理的年報展望,我發現了相通的一點:

多數基金經理都表示接下來會重點關注消費升級和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比如有政策支持高速增長的新興產業、具有潛力的消費升級領域。

小結


1、2018年,我們關注的10只基金中有9只規模增加,主要是因為機構投資者佔比提高。

2、與主動管理型基金整體減倉趨勢不同,2018年,交銀的何帥、易方達的張坤、諾德的郝旭東和景順長城的劉彥春反而逆勢加倉。

3、2018年,主動管理型基金顯著加倉地產股;我們關注的10只基金中,郝旭東、勞傑男和鄢耀鍾情金融股;張坤和劉彥春重倉了白酒;廣發穩健增長的傅友興加倉了食品飲料和醫藥。

4、多數基金經理接下來重點關注消費升級和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那些長期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過去一年是這麼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