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環境好村莊美日子甜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蘭天 通訊員梁璐

“以前的土廁變成了乾淨方便的水廁,我家的廁所現在和城裡的一個樣兒!妹妹上廁所,再也不拉著我給她作伴了。”暖春四月,26歲的崆峒區柳湖鎮趙堡村村民趙愛琴站在190平方米窗明几淨的新房子裡,與記者細數全家人的居住環境變化,臉上樂開了花。

回想去年,趙愛琴姐妹仨還與父母住在山根底下的磚木房裡。二十多年來,一家五口出門路遠,吃水靠挑,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生活極為不便,使用互聯網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求。每逢下雨天,姐妹仨躲在家裡總擔心石塊滾下來砸壞屋牆。

“現在,房裡方便,屋外整潔,一家人進進出出心情舒暢。”大房子、自來水、電氣化、無線網、硬化路、行道樹正逐漸成為趙堡村村容村貌的基礎標配。居住環境改變了,生活質量提高了,幸福都被踏踏實實地踩在了腳底下。

在柳湖鎮趙堡村、安國鎮油坊村和白廟鄉賈窪村,記者看到鄉村道路路面平整,行道樹綠樹成蔭,村部廣場春花搖曳設施俱全,農村公廁牆壁潔白乾淨衛生,小康屋倚著青山傍著綠水,處處是一派幽靜宜居的農村新氣象。昔日農村搖搖欲墜的土磚瓦房、雜草叢生的泥土路、隨意堆放的木柴垃圾等農村環境“老大難”情景面貌已經成為遠去的記憶。

記者瞭解到,安國鎮自開展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以來,依託桑德公司完善配套設施,招聘保潔員,每月組織村社幹部對房前屋後、門前三堆進行集中清理,並定期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活動,路面乾淨、村容整潔成為村民期盼已久的現實。

崆峒區區長趙小林指出,“要全面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紮實推進農村廁所、農村垃圾、農村風貌‘三大革命’,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與尾菜處理利用、農村畜禽養殖廢棄物及秸稈資源化利用‘三大行動’。”

近年來,崆峒區按照通路、通水、通電、通網和綠化、美化、亮化“四通三化”標準累計建成省級美麗鄉村11個、市級美麗鄉村19個、區級美麗鄉村30個、萬村整潔示範村162個,新建小康住宅1.18萬戶、“三清五改”示範戶1.58萬戶,建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688公里,解決了5.9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危舊房10253戶92.3萬平方米,實現了路水電房基礎設施全覆蓋,全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同時,為確保農村環境長治久美,崆峒區堅持整治與鞏固同步推進,採取了包括敦促各鄉鎮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及尾菜處理利用、深入實施“廁所革命”、結合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開展全區農村環衛一體化項目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制定《崆峒區農村風貌革命行動方案》,圍繞村莊清潔、村莊綠化亮化和亂搭亂建、亂堆亂放、殘垣斷壁、廢棄廠房棚圈清理等方面開展專項治理,在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風貌方面爭取新突破。”崆峒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鋒說。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崆峒區的農村風貌正在革新,人居環境正在改善,一批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正不斷破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