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京雄城際北京段鋪下第一組鐵軌,"北斗"精準定位引導

4月15日上午9時28分,在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北京段——李營至新機場站施工現場,隨著現場指揮人員一聲令下,第一組500米長鋼軌從T11運輸車前端緩緩送出,平穩落在無砟道床上。這標誌著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建設整體從線下施工轉入線上軌道鋪設階段,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京南工程項目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京雄城際鐵路建設工程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是連接北京市區、北京新機場和雄安新區的重要軌道交通線。

據中鐵十二局集團鋪軌項目負責人介紹,按照工期節點,需要在4月30日前率先鋪通北京境內李營至新機場段全長69公里的線路,以確保實現在9月份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同步開通運營的節點目標。這69公里的鋪軌作業需要在15天時間內完成,必須保證每3天一個循環,每天完成鋪軌7.5公里的任務量。他說:“任務量算是‘常規操作’,但由於現場不具備建設鋪軌基地條件,對我們的鋪軌作業組織協調能力是一個極大地考驗。”

先進的設備和施工工藝化解了這個難題。具備“運輸+推送”功能的長軌運輸一體機和此次採用的推送鋪軌法,有效減少了傳統鋪軌作業中的倒運環節,直接“一步到位”,實現了沒有鋪軌基地也可以快速高效作業的目標。這也是目前在國內無砟高鐵軌道鋪設中使用較為罕見的一種方法。

據介紹,由於鋪架工程在施工期間尚未建立起鐵路信號,機場隧道內無通訊信號和網絡,建設者在行進的機車上安裝了物理臨近報警系統。當攜帶有電子施工防護牌的現場施工作業人員進入設置的危險距離時,該系統會語音報警提示機車司機,並對現場施工防護員發出聲光報警提示。

同時,項目部調度中心技術人員還在機車上安裝嵌入了國內自主研發的“北斗”車載定位系統。兩項技術聯手,能夠保證鋪軌作業時精準定位機車行進位置。此外,還採取在機車前後方安裝攝像頭的方式,實時傳輸線路上機車運行畫面和行駛速度,確保鋪軌作業運輸智能化、信息化。

京雄城際鐵路正線全線北起李營站,南至雄安站,經由大興、固安、霸州、雄安。此次鋪軌作業,採用國內領先的鋪軌作業運輸調度智能化控制平臺,實現了鋪軌作業運輸調度指揮信息化、機車運行監控實時化、施工安全管理系統化、統計分析自動化。

按照施工計劃,預計7月份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將進入試運行調試階段,9月份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同步開通運營。屆時,旅客搭乘高鐵列車從北京西站出發到大興國際機場僅需20分鐘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