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和韓語的優劣勢分析,誰又更適合中國人學習呢?

日韓兩國語言形成都受到了漢語的強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韓日語言形成的過程就是從藉助漢字標音,向用本民族特點改造漢語,最終達成發音與字形一致,即所謂“言文一致”的過程。

由於漢語與日語、韓語這種天然的聯繫,中國人在學習這兩國語言文字上有其他國家人士無與倫比的優勢,比如日本語被聯合國公佈為世界十大難學語言第五,但如果日本人以日語漢字進行書寫,那麼即使沒有任何日語基礎的中國人都能大致掌握文意。比如說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網站目錄,中國人看著沒障礙。

那日韓兩國語言究竟哪一個更適合國人學習呢?那麼我們可以首先從這兩國語言與漢語書寫相似度說起

日語和韓語的優劣勢分析,誰又更適合中國人學習呢?

日韓語言與漢語的字形相似度

學習一門語言,當然是越與母語最相近的語言越好學,首先我們來考察這兩種語言的書寫與字形。由於日文中存在大量漢字詞,並且十分可貴的是日文漢字所代表的字意與漢字大致相同,中國人一眼就能辨識意義,這點十分利於中國人學習,直白一些說,中國人翻開日語單詞書,一多半的詞彙不用費力去記憶寫法與意義,真的是太方便了。

而反觀韓語,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韓語是一種表音的文字,更為形象的說是一種書寫形式類似漢語方塊字的拼音。韓語的學習對拼讀規則的掌握十分重要,通過字形外表是無法瞭解詞彙的意義的。從這點上來說,無疑日本語更適合國人學習,我們可以看下錶詞彙的對比。

中文 吃 喝 看 讀 笑

日文 食べる 飲む 見る 読む 笑う

韓文 먹다 마시다 보다 읽다 웃다

考察完字形我們再來看發音

學習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要有個相互監督的夥伴,需要學習日語或者有興趣學習日語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學習”就可以免費獲取日語資料,一起學習!

日語和韓語的優劣勢分析,誰又更適合中國人學習呢?

日語發音是以五十音圖為核心,進一步區分和演化可以分成元音、清音、撥音、促音、拗音、特殊假名發音等。如果以45個常用清音加33個常用拗音,再加20個濁音和5個半濁音,日語基礎發音的音節有103個之多,而這還不包括特殊發音,所以日語發音上需要記憶的較多,但記住發音規則就好得多。

而我們來考察韓語,上文已經提過,韓國語是一種表音文字,由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相互拼讀組成,從這點上來看,韓國語在發音上似乎比日語好學,但是這只是表象,而在實際使用中,韓語單詞在句子內拼讀時會發生大量的音變,而這種音變不僅僅侷限在發音,而且也體現在韓語的寫法上,通常一些因發音產生的單詞書寫變化很大,初學者不易掌握和辨認。

比如說르音變,當韓語謂詞幹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音節,且最後音節為르,後加아/어/여時,如果르前面的元音為ㅏ或者ㅗ時,加아,其他加어,르同時要進行拆分,在前一個音節下面添加收音ㄹ,同時去掉르下面的ㅡ後,剩下的ㄹ和後邊的아/어/여進行拼寫。

比如說韓語單詞모르다(不知道),當他後面加아/어/여時,即變化成몰라요.韓語我不知道即寫成저는몰라요。我們可以發現,單詞的寫法已經根據他在句子中的發音進行了變化。還有一類單詞拼讀時只是發生音變而不發生形變,如韓語常說的表示體詞判斷的입니다(對就是你們喜歡的“一米達”),如果按字面拼寫發音,입是以ㅂ作為收音結尾,而實際當ㅂ作為收音且下一個音節以ㄴ開頭,那麼ㅂ要發成ㅁ的音,所以實際上입니다的發音為임니다。

像這樣的音變在韓語中還有ㅡ音變、ㄷ音變、ㄹ音變等多種,十分常見。而日語也有類似的變化,但是主要為た形和て形變化,十分規律。

韓國語是由世宗大王創立的,韓語誕生的標誌“訓民正音”就意為“教百姓以正確字音”,可見發音對韓語學習的重要性與難度。所以對初學者來說,日語發音更多的是記憶,而韓語不僅要記憶還要琢磨它的形變,加上韓語的收音,韓語發音學習難度不小。

但是韓語在發音上有一個優勢,就是韓語中有70%的漢字詞,發音與漢語十分相近,《太陽的後裔》劇名就是一個很好的韓語漢字詞的例子。

ㅌ發t的音,ㅐ大致發ai的音,拼在一起就是漢子“太”的發音,ㅇ佔位不發音ㅑ大致發ya的音節,ㅇ做為收音發ng,拼在一起就發“陽”的音,韓語의表示所屬關係“的”,ㅎ發h的音,ㅜ發u的音,拼在一起是漢子“後”,ㅇ佔位不發音,ㅖ發ye的音,拼在一起就是漢字“裔”, 這幾個漢字詞拼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太陽的後裔태양의후예,發音與漢字大致相同,如果你是東北人,再有點大舌頭,那麼少年,韓國語發音這一關你就贏在起跑線了,而貌似大舌頭東北人再日語發音上也有這個優勢,也真是醉了。

日語和韓語的優劣勢分析,誰又更適合中國人學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