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9 未來交通——創新科技的引擎,驅動人類未來出行新圖景

明日之馳——創新引擎啟示錄

追上未來,抓住它的本質,把未來轉變為現在——俄國著名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未來是每個人都會以每小時60分鐘的速率達到的所在,那些我們在當下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許在未來的版圖中都會得到答案。放眼世界大部分的城市,擁堵、汙染、事故、傷亡,交通環境的陰影與傷痛,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把這些痛點一一擊破,是人們對於未來交通最大的期許。

展望2019 未來交通——創新科技的引擎,驅動人類未來出行新圖景

人、車、城市、交通和諧相處的智能交通系統

目前,全球有35億人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預計70%的全球人口約63億人會生活在城市;目前64%的人類出行距離是在城市中,到2050年,城市交通出行距離將會是現在的3倍。屆時,平均每一個城市居民每年花費在交通擁堵上的時間也將會是目前的3倍,達到每年106小時。城市交通勢必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其中更涵蓋了17.3%的地球生物能源。交通問題,正逐漸成為未來城市所需要面臨的最艱鉅的挑戰之一。如何保證人們出行的快速、便捷,同時儘量減少對環境資源的影響,是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目標。

根據中國交通部發表的數據顯示,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占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相當於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5-8%,每年達2500億元人民幣;而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16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約92%的人口都生活在空氣質量超標的環境當中,近年來中國政府更是將重工業汙染、汽車尾氣排放列為造成國內霧霾、危機人們健康的“主要元兇”;在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25萬人於道路交通事故中喪生,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在對此的調查中指出,“人為失誤”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在中國發生的交通事故系車輛自身問題的佔總交通事故不足3%,超速、違規變道、闖紅燈等人為因素,則佔據了剩餘交通事故中的絕大部分······

由此,我們不難窺見,圍繞如何解決交通擁堵、尾氣汙染、人的失誤等問題隱患,重建交通場景中各個角色間的關係,締造一個能夠讓人、車、城市、交通和諧相處的智能交通系統,是探索未來出行的關鍵所在。

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城市出行的發展方向,更是交通事業的一場革命

我們已經看到未來變革的端倪,但真正的未來或許更為複雜與精彩。通過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控制傳感技術、計算器技術和系統綜合技術有效的集成和應用,加持人工智能、零排放、自動駕駛、分時租賃、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對現有交通資源進行整合重構,使得人、車、路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以新的方式呈現,從而實現準確、高效、安全、節能的目標與未來交通願景。

現代社會,人們對機動車出行的需求的不斷提高,機動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使得道路交通壓力直線上升,擁堵、尾氣排放問題更成為了眾矢之的。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倡導提升燃油品質,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燃油中的硫化物、氮化物含量;各大汽車廠商也在不斷改進發動機的技術,以降低廢氣汙染;廣大工程師們則在尋求更新、更好的能源,以取代石油這種不可再生的能源。

而伴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能量密度的不斷提升,汽車廠商將目光瞄準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的電能。相比燃氣、生物燃料、燃料電池等其他能源,電能是現階段最易獲取,也是最安全可靠的能源之一。

我們已看到未來變革的端倪,但真正的未來或許更為複雜與精彩。

正因為未來有著無限未知和可能性,我們才有更多動力,這個變化中的世界,永遠是屬於強者的。

正如手機已成為現代人類必不可少的智能設備,未來。汽車將是我們生活中最大、功能最全、與人交互能力最強的智能設備。變革勢必將至,誰能夠儘早做出調整,誰便能在變革的未來中立於不敗。傳統制造業出身的車企們紛紛提出自己的轉型計劃便來源於此。一方面是自動駕駛與零排放相關技術的儲備及基礎設施改造;一方面是分時租賃與車輛衍生服務的大膽嘗試與佈局,除卻掌握車輛製造的統和技術,未來競爭的統和技術早已擴大到了整個生態的範圍。

而置身於變革的時代浪潮中,最大的束縛從來都不是來自對手,而是自己。經年累月的歷史與成功,給諸多大型車企的思維、產品、服務都戴上了沉重的枷鎖。僅僅是產品的換代,在設計與製造上都一定要遵從條條框框的限制,更不必說整個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改變,其勢必會導致企業在短期面臨風險及戰略性的損失;而在企業內部,如何讓已適應了舊體制的員工,擺脫舊有的思維定式,藉由全新的思路和模式進行再創造,從而推動企業向前,更是至關重要。

對於未來的真正慷慨,在於向現在獻出一切

置身於變革的時代浪潮中,最大的束縛從來都不是來自對手,而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