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将抑制购物倾向?

宗教信仰将抑制购物倾向?


宗教是全球各地许多人生活的核心部分,但很少有研究探讨宗教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非宗教的面向,例如购物。不过,美国《消费者研究期刊》(下称:期刊)最近运用实地及实验资料,发现人的宗教信仰愈虔诚,在生活日常用品上的消费就愈少。对日用杂货业之类利润极低的产业,若能因应这种情况,也许可以提升销量,获致成功。

期刊进行一系列的五项研究,检视美国各地数百位购物者的日用杂货消费情形,而在美国,每四人就有三人有宗教信仰。首先,他们分析2012年全美1,600个郡里,平均每家商店的年度销售额,再与各郡呈报有宗教信仰的人数(每千人)做对比。期刊控制各市的人口特性(例如年龄中位数、家户收入),结果发现,一个郡有宗教信仰的人数每高出20%,平均每家商店的年度日用杂货销售额就会减少大约12.5万美元。

此外,期刊也检视国际购买点广告协会(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 International)的个人日用杂货消费资料,该协会在2011及2012年,针对美国十个州里35家店的2,400名日用杂货购物者,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相较于住在美国较不虔诚的郡里的购物者,住在较虔诚的郡里的购物者,在日用杂货上的花费较低,冲动购物的情形也较少。

期刊在实验室里测试这项一般性的发现,请超过八百人参与实验,进行一项假设性的购物任务。参与者会看到各种日用杂货的照片(例如葡萄、牛奶、鸡蛋、汽水),供他们挑选。等到他们选定之后,再给他们看一张三包一组的口香糖照片。为衡量他们的购买意愿,我们会询问他们愿意以何种价钱购买这组口香糖,价格范围从25美分开始,每增加25美分为一个价格,最高到4美元。在这项日用杂货购物任务之后,再请他们选择自己同意以下叙述的程度:「宗教信仰支撑我的整个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影响我在生活中的所做所为」,我们根据他们的答案来评估他们的虔诚程度。结果显示,虔诚程度每温和上升一些,他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减少5%。

另一项实验使用同样的购物任务,评估如果提醒参与者想到「神」,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消费支出意愿。在调查一开始,参与者被告知要评估一部短片中的讲者。在半数参与者看到的影片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讲者谈论神如何无所不在(但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个宗教)。另外一半参与者所看的,是一位艺术家讲述一些油画小诀窍。看完影片后,再请参与者进行杂货购物任务。这一次,期刊请参与者想像,在完成这次「购物」前的最后一刻,看到自己最爱那本杂志的特刊。相较于观看与神无关短片的参与者,看了关于神无所不在短片的参与者,愿意为购买那本杂志所花的金额低了大约10%。

听人说到「神」的存在,为何会影响消费?为了找出答案,期刊再度进行前述的实验,这次是提供大学生真正的金钱(由实验人员提供),让他们在整个购物任务结束时,有机会购买一包点心棒。此外,我们也请参与者回答他们对于有关节俭概念的叙述(例如「我相信应该小心自己花钱的方式」),同意程度如何。看了关于神的短片的学生,关于节俭的同意程度高于对照组。而愈同意节俭概念,购买点心棒的意愿也愈低。

期刊得到的这些结果,对于零售商有什么意义?有趣的是,美国有些店面空置率(vacancy rate)较高的商场,会把闲置的空间租给教会使用。像这样混合使用的环境,显然对某些购物者很方便;然而,这么做带来的人潮,对于邻近店面的零售商不见得如预期是好事。

虔诚程度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也可能对商店促销策略有意义。想到神就会让购物者更节俭,因此每到各种宗教节日和祭典前后,购物者或许就会对各种折扣和促销手法(例如「买一送一」)更为敏感。如果觉得划算(特别是对于冲动购物来说),就可能抵消购物者被提高的节俭程度。

若要减轻虔诚购物者觉得应该要节俭的考量,零售商可以提供一些方案来展现对购物者价值观的尊重,例如承诺要把某项产品营收的一定比率,捐给当地慈善机构。这种做法可能对带来愉悦感的产品类别较有效(例如甜点、烘焙产品),而对实用产品类别的效果较小(例如清洁用品),因为购物者比较会认为,购买愉悦产品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最后一点:虽然期刊测试假设时,主要是针对有神论、以某个神为中心的宗教,但民众当然可能有各种的灵性信念,从非有神论(non-theistic)的宗教,到静观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都包括在内。这些信念当然也会影响消费行为,若要接触这些着重灵性的购物者,需要更谨慎考量的行销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