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的價值觀變了嗎?

亞洲人的價值觀變了嗎?

人們對全球經濟頗為堅持的一個觀點是亞洲人比其他地區的人更儉省。他們從文化(儒家思想推崇的自律)、歷史(關於物資匱乏的記憶)和公共政策(社會保障網絡脆弱,人們只得存錢)等方面尋求解釋。新加坡的開國元首李光耀及其他倡導“亞洲價值觀”的理論家認為,節儉是亞洲人的價值取向之一。不管真正的原因為何,長久以來一直有數據支持這樣一個基本的看法:亞洲的家庭對待自己的錢財確實很小心。然而過去幾年,該地區的消費者竭盡所能,證明了這種審慎可能只是暫時的。

國際清算銀行稱,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發達經濟體中家庭債務佔GDP的比例普遍下降。然而在一些亞洲國家,形勢卻恰好相反(見圖表)。過去十年來,中國的家庭債務增幅最大,借貸總額約達4.5萬億美元。不過中國的家庭債務是從極低的基數上發展起來的。相對於收入水平,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家庭債務升幅要高得多。同一時期內,香港和新加坡的消費者借貸也呈上升之勢。

家庭債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健康的。對於亞洲經濟體,一個屢屢聽到的批評就是它們並未對全球增長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它們生產出大量產品,卻要靠大手大腳的西方人來購買。至少就目前來看,家庭債務的增長幫助改變了這樣的態勢,促進了消費增長。過去五年來,除日本外,亞洲的零售消費每年大約增長1o%。獲取貸款變得更容易,買房、買衣服也就更容易了。

但債務也可能是危險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發佈的一篇論文觀察到,家庭債務增加在短期內會促進經濟增長,壓低失業本。然而用不了多久,良好局面就會發生逆轉。該研究發現,三年內家庭債務佔GDP比率若增加五個百分點,未來三年的實際增長往往會因此下降1.25個百分點。家庭債務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發生銀行業危機的可能性就相應增加約一個百分點。

在亞洲,金融體系脆弱並不是主要擔憂。即使亞洲家庭花錢更隨性,大多數監管者也很謹慎。在韓國,監管機構要求抵押貸款額不得超過房產價值的7o%。新加坡的購房者在向銀行借貸時必須支付至少20%的首付——如果他們已有未償貸款,首付比例也許還會高得多。亞洲的銀行對次級貸款也不願涉足——十年前,這種貸款在美國造成了嚴重不良的消費者債務。

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部門聯席主管範力民(FredericNeumann)表示,在亞洲更大的風險在於利率。他指出,該地區極少採用長期固定利率。大部分消費者的還貸時間都比較短,因此,如果央行開始加息,家庭償貸成本將會迅速上升。這會消耗收入,併成為消費增長的絆腳石。

眼下已經可以察覺到一些不樂觀的跡象。研究公司佳富龍洲 (Gavekal Dragonomics) 的崔爾南表示,在中國,抵押貸款月還款額佔家庭全年總收入的比例已從2015年的3.6%升至目前的約 4-5%。這反過來又已開始影響消費。政府需對此做出權衡。抵押貸款的增加幫助減少了過剩的房屋庫存,而這對經濟構成的威脅比消費債更加嚴峻。

家庭債務增加還有更醜惡的一面。和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那些寡廉鮮恥的貸款機構掠奪最弱勢的人。在韓國,因揹負沉重債務而苦苦掙扎的低收入家庭佔比持續上升。首爾建國大學 (Konkuk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崔裴君(Choi Pae-kun,音譯) 指出,較貧困的人也許別無選擇,只能通過借債來支付生活及國療費用。在中回,在線貸款平

臺已捲入一系列醜聞。一些網貸機構設定了超高的利率,而在其他案例中,它們強迫學生以裸體自拍做抵押,威脅如果不按時還款就將照片散佈出去。從很多方面來看,家庭債務都可能逐步削弱“亞洲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