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

近期,长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建设顶层设计。学校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了《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长期规划》《长安大学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在职称评聘、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上全力支持思政课建设,出台《长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单列“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职称,将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中获“教学标兵”荣誉称号的教师直接认定为“副教授”职称。优化机构设置,对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中国特色理论教研部”“思想品德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形势政策教研部”等5个教学研究机构和“思想政治教育系”1个专业系。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课堂—课程—科研—学科”一体化工程。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将思想政治理论的“4+1”课程体系与5个二级学科方向相统一,形成学科支撑课程的良好格局。实施“一课一品”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施“10+5+X”弹性专题教学模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施课堂教学“4413”工程和实践教学“中国道路万里行”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修身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学生的“成长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行业特色,开设《交通强国与“一带一路”战略》《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地质文化与地质人精神》等行业思政课程,全程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利用学校在线课程平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习马汇思”“政青年”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构建课堂讲授、在线学习、实践体悟、文化育人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四是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特聘教师”同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思政”和“行业思政”的有机统一。2018年,在“陕西省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比赛中,2位教师分别获“教学标兵”和“教学能手”称号,在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中,2位教师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1位教师获三等奖,在学校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2为教师获特等奖,2位教师获三等奖。在2017年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大检查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专家高度认可,教师沈秀芳作为全省10名优秀教师之一推荐到教育部社科司;教师李婷入选全国十九大报告万个“名师课堂”;教师姜建芳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思政系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中获三等奖。目前,拥有教育部“精彩一课”3门,陕西省“马工程精彩一课”4门,陕西省“精品课程”3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先后主持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课题”6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题3项。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高地。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坚持“引育并重”的原则,以“团队+梯队”为路径,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和“教师科研创新岗计划”,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形成了学科梯队整齐、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效果良好的师资团队。严格落实“本科院校按在校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每年投入80余万元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落实思政课教师三级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实施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和素质提升计划,近五年选派60余人次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80余人次参加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举办3次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扩大会议,组织180余人次利用暑假前往改革开放前沿上海浦东新区、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华西村等地进行实践研修;组织120余人次前往国内多所知名大学进行交流和调研。

——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平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建设是龙头,科学研究是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以团队打造为重心,充分发挥智库平台作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陕西省“追赶超越”战略,通过实施“学术团队构建计划”“优秀科研成果奖励计划”“教师国内外学术交流计划”等,全面扩大学院科研规模、提升科研层次,取得了良好成绩。近年来,该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7项,教育部社科基金13项,省级基金课题40余项,厅局级和地市级科研课题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到款160余万元;出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观、政治观、文化观、社会观、生态观”系列研究丛书等学术专著40余部;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近150篇;先后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20项;举办全国和省级学术会议12次;为地方各级政府提供各类咨询报告20余份,为企事业单位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近亿元,扩大了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保障体系。实行学校领导与思政课老师结对子。学校党委把全面掌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情况作为工作常态,并纳入党委常委会议事范畴,集体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明确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一个思政课教研室或一名思政课教师,院党委书记、院长及其他班子成员要联系一名思政课教师,以听课为契机,进行具体指导和部署。制定了《长安大学校院领导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次。印发了《校院领导听思政课记录本》,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等方面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推进学校领导示范引领上好思政课。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为师生讲授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常态化。该校党委书记陈峰、校长沙爱民多次走上讲台,分批分类针对不同的师生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解读、讲授党课、召开班会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