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高新區成果轉化“含金量”高

本報記者 羅曉燕報道

近日,武漢東湖高新區舉行技術轉移轉化表彰交流大會,會上發佈《2018年東湖高新區技術市場發展報告》,並對2018年度東湖高新區技術轉移轉化的優秀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報告》顯示,武漢東湖高新區去年技術交易合同 8575項,成交額為270.74億元,同比增長21%。人均技術合同交易額居全國高新區首位。

技術市場規模與技術交易“含金量”高

近年來,武漢東湖高新區加快技術市場發展,通過聚資源、建平臺、促對接、強服務,技術交易日漸活躍,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

《報告》顯示,201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技術市場規模與技術交易“含金量”明顯增高。全年技術交易合同達8575項,成交額270.74億元,同比增長21.04%。其中1000萬元以上重大技術合同成交額193.58億元,同比增長29.92%;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額131.91億元,同比增長31.65%;單項技術合同平均成交額315.73萬元,同比增長27.28%。人均技術合同交易額居全國高新區首位。

從行業來看,武漢東湖高新區技術交易前三位分別是光電子信息、現代交通和先進製造,佔交易總量的70%以上,其中光電子成交合同超過5000項。同時,生物和醫藥新品種的合同成交額幾近翻了兩番,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合同成交額也有所增長。

此外,201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國際技術轉移雙向交易平穩,主要為電子信息和先進製造領域技術。其中,輸出國外技術合同32項,成交額6.89億元;吸納國外技術123項,成交額8.3億元。武漢東湖高新區去年輸出的8452項技術中,湖北省內吸納最多,其次流向了廣東、北京、河南和福建。

據武漢東湖高新區科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武漢光谷正在推進“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以高新大道為主軸,以光谷科學島為重點創新源,以武漢未來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等為核心載體,打造關山大道、左嶺大道、光谷五路3條千億大道。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和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舉措。今年,武漢光谷將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升級版支持政策,促進科技成果向平臺轉化、跨境轉化、生態轉化發展。

持續優化技術市場環境

近年來,武漢東湖高新區技術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技術轉移的供方、需方、中介等主體活躍。

201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積極兌現落實“新黃金十條”等政策,對涉及技術轉移轉化的成果完成人、中介和企業分別給予獎勵和補貼,全年對62個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項目、44個企業產學研合作項目共支持近600萬元。當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為企業減免增值稅達290萬元。新認定市級以上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7家,共達到46家。

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201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新增省級以上孵化器7家、眾創空間15家,園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163家、孵化面積達到550萬平方米;新增市級以上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7家,總數達到46家,新增工研院2家,總數達到10家。舉辦21場光谷青桐匯、中科院光電信息、生物2場大型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17場專業性成果轉化活動,促成一批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資源要素集聚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多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報告》顯示,2018年,武漢東湖高新區聯合高校或科研機構,或支持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共開展17場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激光微加工裝備、電力機器人等70多個項目在光谷實現落地轉化。武漢市和武漢東湖高新區共同出資與中科院合作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並已投資園區內新縱科公司等成果轉化項目。

同時,《報告》還對武漢東湖高新區技術市場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認為武漢東湖高新區目前技術市場國際化水平還有待提升,國際技術交易合同數量與成交額偏低,需進一步加強引進和培育國際技術轉移機構和專業服務人才;中小企業在技術市場中配置資源的能力較弱,中小企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仍受制於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報告》最後針對現狀與目標提出了促進區域技術轉移轉化的對策和建議。

武漢東湖高新區科創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已經啟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新動能,建國際化創新光谷,重點規劃和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在新時代迎來新機遇,下一步將繼續營造最優的技術市場環境,通過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工程,引導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自由湧流與充分融合,進一步加強科技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向平臺轉化、跨境轉化、生態轉化發展,力將武漢東湖高新區建成最開放、最活躍的技術交易市場,最前沿、最高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