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二有逆返心理,最好的處理辦法是什麼?

綠葉財富網


這麼辦:

一是孩子盲目成熟,自以為是,也真是很難教育。我見過一個家長,在我辦公室把自己孩子猛打一頓……還是不改,竟然下跪……最後,孩子還是學壞了,初中輟學……現在這個學生已經成家立業,見了我就很後悔……當時主要就是叛逆期……

二是孩子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尤其是孩子到了初二階段,青春初期,懵懵懂懂,覺著自己已經什麼都懂了……加上上網,早戀……接著會使家長一片茫然……不相信孩子會成為這個樣……但這就是事實……

三是家長還需慢慢引導 ,急不得。心急喝不了熱粥……一旦有苗頭,就應當澆滅……家校聯合,多聽聽老師意見……實在不行,就要陪讀……

四是老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循循善誘,不只是灌輸……可以給孩子商量著辦,聽取孩子意見……注意不要有掉隊的學科……一旦有學科掉隊,會急劇下滑……這是關注的重點……

總之,未雨綢繆是關鍵,循循善誘不強迫,家校攜手得勝利……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根據孩子這個時期的成長特點,給他們最好的關愛。


我用自己的經驗來談一下怎麼面對初二孩子的逆反心理?每對父母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

我女兒初一的時候,成績還是挺不錯的。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不會頂撞父母,跟同學相處得也十分融洽。但是到了初二,讓我操心的事還是來了。開始有些叛逆,她叛逆和一般孩子有點不一樣。聽周圍的家長說起自己家孩子的叛逆,一般是暴躁不安、動不動就摔門、鎖門,不願學習。我女兒則是父母講的都微笑面對,但私底下,我還是做我自己的。有時候,我都很難猜測出她心裡究竟在想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成績一直在往下掉,不願意和我交流的時候也多了。

先找老師交流,老師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她們能更瞭解孩子

我去找了孩子的班主任,當時,一見到老師,我眼淚就掉下來了,因為著急。通過跟老師的交談,我所瞭解的孩子竟然與我所想所每天看到的孩子竟然有相當大的差別。女兒的逆反心理,一是因為我們前一段家裡事多,一下忽略了她,導致她也有了焦慮和不安,進而開始與父母對立。而我則以為孩子只是怕我們批評她成績變差了,是為自己找原因。


找到孩子的原因後,我和老公就調整了心態。我們分工合作,他有空就他去接送孩子,我有時間,就直接去學校等她放學。通過這種拉近距離的方式,讓她感受到,父母對她其實非常重視。

成績是個P,快樂才是你的唯一

我也反思了一下,是不是自己步步緊逼著孩子的學習,才讓她有了逆反心理。你越要我學習,我就越不學習了。你怎麼說,我就不怎麼做。於是我管住了自己的嘮叨,不談學習,偶爾談談人生理想。從她的微博和下載的一些APP上可以看得出,她感興趣的是什麼。我跟她聊這些,儘管最後都會繞到學習上,但這個圈子拐得很大,她慢慢就接受了。


比如說,她喜歡最強大腦的水哥,我就找資料,講水哥讀書時的一些趣事給她聽。比如她想去日本,我就跟她相約,中考後,我們一起去旅遊。她想上覆旦大學,我們利用寒假時間就去了復旦大學校園走了走。

不要拿她跟別人比,她就是最好的自己

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面前說別的同學怎麼優秀,這是最讓孩子反感的。尤其是初中孩子自尊心強,容不得貶低半點。所以,父母不要在他面前過多誇別人,更不能誇別人時,又否定自己的孩子,這是讓孩子既傷心又憤怒的事。只要他有點小進步,就看在眼裡,多表揚。我女兒每天放學回來,只要分享了她進步的點滴,我都會鼓掌,真心地拍著我的手,真心地為她開心。如此一來,她也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開心,而且,能讓父母開心,其實孩子也很驕傲。


就這樣,女兒的逆反心理,慢慢在消除,也很認真地投入到自己的中學生活。初二,初三的孩子逆反心理是經常有之,家長既不要放大,也不要忽略,必要的時候,下點猛藥,可能就被治癒了。

榛果老師:廈門榛果文社創辦人。獨立老師。專注親子教育、閱讀作文。給你最實用的教育方法,和你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加油!歡迎互動互粉!


榛果老師


孩子通常會有3個叛逆期,4-5歲是第一個,8-9歲是第二個,提問中所說的初中二年級的叛逆便是屬於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青春期的叛逆會比前兩個叛逆期來的更猛烈,往往會是一瞬間,讓大人對孩子束手無策。


我家女兒現在讀初中二年級,她的青春期叛逆來的早一些,是剛升初中一年級的時候。那時候的現象是,大人無論說什麼都聽不進去,自以為是,以為自己能撐的了一片天,突然間和大人對著幹,在學校裡也突然間擴大了交往的範圍,看什麼都新鮮,好奇,晚上熬夜等等。一手不捨棄學習,一手又熱衷於接觸外面的世界。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月,好在我們及時關注,彼此溝通,及時調整過來了。


1、家長及時關注孩子成長。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青春期的明顯反應時是家長已經很久沒有關注孩子了,以為孩子在學校裡有老師就萬事大吉,沒有從思想上關心孩子,不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在學校裡是什麼樣的情形。

解決方法:最好的教育是長情陪伴。家長朋友不要以工作忙碌等藉口,放鬆對孩子的關注,要常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側面多瞭解孩子在學校交友情況和學習情況等。


2、思想上沒有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孩子的內心很柔軟,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如果大人一味的指責,埋怨,不是從根本上和孩子交心,做朋友,就很難走近孩子的內心。

解決方法: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經驗代替不了體驗,要讓孩子多體驗,找出許多青春期叛逆造成不好的結果的案例,分析給孩子聽,讓孩子代入自己去感悟,去明辨是非,分清美醜。

3、對孩子的錯誤過於強暴的對待。許多家長還沒有從孩子的童年中走過來,不接受孩子到了青春期的事實。平時孩子是親寶貝,一旦孩子出現問題,就大吼小叫,高壓指責,這樣的行為和造成的嚴重後果是把孩子向外推。

解決方法:針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要從態度上端正自己,放低姿態和孩子交心,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瞭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才能把我孩子青春的脈搏,適時找到解決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根源,對症下藥。



4、不尊重孩子,沒有從根本上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有的家長以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不承認孩子的成長,讓孩子一切都要聽自己的,想怎麼安排孩子就怎麼安排孩子,不瞭解孩子的世界。

解決方法:尊重孩子,從內心深處把孩子當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對待,遇到事情多換位思考,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像孩子所想,和孩子做人格上對等的人。


孩子的青春期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孩子的青春期既然發生了叛逆行為,既來之則安之,家長不要談虎色變,不要恐懼。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認真交心,用親情和安心安慰和引導孩子,早日走出叛逆的陰影,走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三毛的教育視界


初二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10-16歲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其實很正常。

之所以家長會經常談到青春叛逆期這件事情,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比較強的對抗心理,不願意聽從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喜歡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但因為認知的差異,父母難以接受他們的行為,導致兩代人之間經常發生衝突。

我家女兒今年初中就要畢業了。初中的這幾年一直相處得磕磕絆絆的。因為作為家長,我希望她能身體好、學習好,一切都很優秀。但從她的角度來說,我這純粹多管閒事,強人所難。為了看手機、電視、電腦這種事情就吵過無數遍。我的想法是現在以學習為重,好的節目日後總還會有的。但女兒的看法卻是每個階段的經歷是不一樣的,我的生活也不可能除了學習一片空白。我們把孩子的情緒叫做逆反,其實,作為父母,我們的做法也有待商榷。

在這個時期,應該怎樣與孩子相處呢?

一是保持良好心態。意思就是不要急,不要嘮叨,商量著來。作為家長,看到孩子不符合期望值,就會暴跳如雷。但事實上,孩子不是我們翻版,況且我們小時候也不一定做得好。因此,即使孩子犯錯了,重點是改正錯誤,而不是劈頭蓋臉地教育。

二是制定規則並執行。越是叛逆期,越需要制定規則。當然前提是家長也要遵守規則。慢慢地,家長的威信也樹立起來了,孩子也懂得到底應該如何去做了。規則朝令夕改,同時,也要和孩子商量之後再確定。

三是多和孩子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到了初中,家長往往也會著急起來,張口閉口都是學習。越是這樣,孩子越心煩。因此,不如多和孩子聊聊生活中開心的事情,找到共同話題,這樣才能溝通感情,增進了解。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回憶自己小時候,我在初二之前是不懂得出去玩的,所謂的玩耍都是在院子裡和朋友一起騎騎自行車,撈撈小魚,爬爬樹,打打牌。

在我上初二的時候,初一時班上的同學這時候都熟悉了。開始有人告訴我街上有好玩的東西,打桌球、電子遊戲、看電影……

於是放學以後會和同學一起去街邊的小店玩。開始覺得很了不起,覺得自己和港片裡面的人差不多。

——————現實的分割線——————

初中開始叛逆,是因為

1、這時候我們有了差不多成人的模樣,卻沒有成人的智慧。我們可以自由在外面走動,家長不再擔心有人販子把我們拐走,但實際上我們很缺乏社會經驗,又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心。

2、我們認識了更大範圍的人,三教九流,不受家長控制。我們更多地受朋友影響,不願意再聽家長的老生常談。

3、荷爾蒙的激增,我們控制不住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我們忍不住地喜歡冒險,喜歡遊戲,喜歡刺激。渴望變化到不能自拔。情緒波動之大,讓我們瘋狂。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正發生在這個年齡。



父母和規矩出成了眼中釘,是妨礙我們自由的束縛。

我們盡全力地想要擺脫這些,可我們不能。無能為力的我們只能和這些冷戰。

這就是你們說的“叛逆”。

我不是要叛逆,我只是要自由,我想要嘗試一切,去更廣闊天地裡飛翔!

————現實的分割線2—————

提前做好預防,給孩子看到這個世界的所有“面”。

不要過度保護他們,讓他們看到世界的醜惡、無奈、讓他們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人生觀,我們可以幫他們解惑,但千萬不要強行灌輸我們的思想給他們。

以互相理解為基礎,設立底線,但底線之外,讓他們去嘗試,自己碰過的牆,一輩子都記得。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後叛逆期”。

我很快就厭倦了在外面玩,時間稍久就發現沒什麼好玩的,因為玩得好也需要很大的投入,不投入我就只是給人做墊腳石和炮灰。

還不如上學學習,好歹我也學了好多年了,有點基礎,然後自己回學校學習去了。


小屁孩愛學習


這個問題,好像是一直以來最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可是,卻又是家長們最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的問題。上小學時候還好,長大了,初一初二的時候就開始所謂的“叛逆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無解。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叛逆心理。其實,初一初二時候叛逆,不是孩子第一次叛逆。只不過在此之前的叛逆表現的不明顯。

第一次表現叛逆,在一歲之前,那時候孩子會經常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想自己動手穿衣服,自己吃飯。只不過,這時候的叛逆家長眼裡看起來很可愛。

第二次的叛逆,在三四歲的時候,剛上學認為自己長大了。經常要自己為自己做主。比如,自己認為穿什麼衣服好看,就想穿。這個時候,有些家長會讓他自己選擇,也有些家長會控制他必須聽話。理由是,孩子的選擇不好,不美,不適合,會冷,會熱,會餓。這些都是家長控制孩子的理由。而理由都是“為你好!”。這一次的叛逆處理不好,將會影響初中之後的叛逆。

從第二次叛逆之後,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不乖了,不聽話了。所以平時對孩子的控制也就大了,多了。孩子越是想表現自己的內心,越是看起來不聽話。於是,這種模式就一直到孩子的第三次叛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心智趨向於成熟,獨立的人格開始養成,這時候,他們最想表達的就是“我的事情我想自己做主”。可是,由於長時間以來,很多家長習慣於對孩子的控制,什麼都讓孩子聽自己的,所以,所謂的叛逆就出現了。然而,這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到這個時候都不想表達自己,都不想自己為自己思考,那他的人生將會有誰做主?

所以,在這裡,我要告訴那些家長的是:

1.孩子長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會碰壁,那也是他人生中成長的財富!不要做溫室裡面的花朵!

2.父母這個時候(其實,應該從小時候)要給予孩子人格上的尊重。之所以會叛逆,是因為,孩子認為“在父母的眼裡沒有我的存在”。要尊重他的人,讓他在父母這裡要有人格的存在,那麼,他會從心裡很父母在一起,感情上就不會分離。

3.給孩子適當的“自由”,不要管的太死,什麼都要聽你的。哪怕是每天吃什麼,穿什麼都管。孩子認為穿某件衣服漂亮,父母認為穿著會冷。這都不在一個平臺上的溝通,是沒有效果的。讓他自己去嘗試自己的生活,相信他,冷了,他會自己加衣服的。

4.不要把學校老師“見家長”看的那麼嚴重。這個時候孩子最容易被家長。老師見家長有時候可能是為了交流。即使是孩子做錯了,哪怕是錯的很嚴重,見家長沒有面子了,也不要看的多嚴重。很多家長會把在老師那裡的情緒發洩在孩子的身上,認為是孩子讓自己在老師那裡沒面子。

我就是深受其害的。初中時因為一件小事被叫家長,而不懂的這些道理的家長放著很多同學的面對我大發雷霆,讓我的自尊心深受打擊。從此,恨那個老師,一直恨了很多很多年。直到我學習了心理學,學會處理這些情緒,才慢慢的化解。

其實,在老師那裡,他們關注的只是老師的那部分,比如學習,比如遲到,比如上課睡覺,比如穿的不符合要求,這些都不影響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你的驕傲!而在父母這裡要關注的,恰恰是孩子的一生!


飛哥說心理


孩子進入初中以後,有兩個特徵,第一個特徵就是身體上處於半依賴半獨立狀態,第二個特徵就是思想上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狀態,從這個階段開始孩子不再像小學的時候那樣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從此開啟了與父母不斷髮生衝突的成長生涯,然而初中三年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又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初中面對的中考直接決定著這個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因此一目瞭然當孩子的青春期與中考學習重疊的這段寶貴時間裡,如果家長沒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那麼孩子就會出現貪圖玩耍,沉迷遊戲,貪圖享受不好好學習而且一意孤行還不聽從爸爸媽媽教育管理的情況,最後導致孩子成績下滑,學業荒廢,在中考的時候不要說考重點高中了最後連一所普通高中也沒有考上,因此孩子在初中是否主動學習也就成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頻繁發生爭執和衝突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們同時也會發現:同為初中生,都是同齡人,雖然同樣處於青春的逆反期,但是卻很聽話,面對中考能夠努力學習,那麼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啟發孩子呢?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平穩的度過這段關鍵是時期呢?家長要從以下幾點入手做起

第一點: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打罵孩子,更不要諷刺挖苦孩子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子,面對孩子不斷長高的身體卻不願意接受孩子已經有了自己想法的現實,忽略孩子的感受,當孩子不聽話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採取了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導致孩子內心極度的反感和強烈的抵抗,導致問題擴大,父子或母子關係僵化,矛盾進一步加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思維是剛性的做事情往往是不計後果的,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如果父母用居高臨下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初中階段的孩子,那麼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很大的傷害!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第二點:樹立孩子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給孩子的學習制定一個一定要通過中考考上高中考上大學的目標

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家長首先要給孩子講清楚中考的重要性,讓孩子樹立危機感和責任感明白初中三年必須好好學習,才能考入高中,考入高中才能繼續上學,才能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想,所以一定要把學習放在心上,要有時間觀念控制自己玩耍的時間,力爭在中考的時候考上高中,而不是初中三年過後自己讓中考失敗落榜的嚴重後果出現在自己身上,下圖即為我與初中學生關於中考重要性的深刻對話,建議閱讀這篇文章的家長要讓孩子好好看看


第三點:逐步扭轉孩子的思維,讓孩子用正確的思維平穩情緒,面對學習,分清主次度過初中這關鍵的三年

思維決定行為!孩子之所以不聽話,之所以叛逆,之所以我行我素,之所以做事情不計後果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思維出現了問題,他們一直都在用錯誤的思維來做事情,因此他們做事情分不清這次,也就出現了非要在應該學習的時間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整個行為就像一個小學階段的孩子一樣任性!而在初中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則不然,他們進入初中以後早早懂事,早早就分清了主次,早早進入了學習狀態,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解決孩子思維上的錯誤,讓孩子迴歸正常學習的軌道!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通過《心智成熟教育法》讓孩子逐步樹立做事情考慮後果,分清主次的思維,孩子的思維方式正確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及時改正自身的錯誤,才能減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抗,才能密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才能讓孩子平穩的度過初中三年這段改變命運的寶貴時間!

以上內容和圖片選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新書推介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由於上傳篇幅有限,只能上傳一小部分,希望上述回答能為各位家長教育孩子帶來幫助,同時警戒那些進入小學,初中,高中以後仍然沒有好好學習的孩子,警鐘長鳴,引以為戒!並且在頭條中回答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問題。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感謝今日頭條給我們交流的平臺!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最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讓您的孩子學業有成,贏在終點!



家庭教育感悟


初二是初中時代比較特殊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

在教育圈裡,對初二學生還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

一般而言,學生到了初二,會發生很多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


  •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進入青春期。身高增長很快,心理上逐漸趨向成熟,很多學生開始對異性有好感。
  • 學習科目增多,知識內容不斷深化。學生還要面臨地生會考,學習壓力增大,很多學生開始感覺學習上比較吃力,對學生產生畏懼心理。長此以往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 自主意識逐漸強烈,想擁有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加之家長對其學業成績的過度看重,會讓他們感到單純的學習生活太過於枯燥,於是開始迷戀外面的世界,開始想擁有獨立的空間,不被外人打擾。於是會變得很逆反,不服約束和管教。

因為上述原因,家長在教育方式和與孩子的溝通上都會變得困難。而在學校裡,有很多學生的逆反心理也比較嚴重。所以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重視這種“初二現象”。

初二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比如早戀,沉迷網絡,學習成績下降,逆反心理嚴重等問題,要求家長和老師必須給予重視,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並幫助他及時糾正。


記得以前教初二時,有次上晚自習,有個男生揹著書包揚言要離家出走。我找班裡同學把他找回來,詢問再三才得知,他暗戀一個女孩跟人家表白,結果女孩沒同意,他心裡難過就想出去散散心。

我很有耐心地跟他談了半節課,他學習成績還不錯,最該努力的年紀卻被早戀耽誤了,多不值得。後來他漸漸收了心,學習成績有所提升。

那麼如何判定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這種“初二現象”呢?

1、孩子的表現。

孩子在小學和初一階段,一般比較聽話,家長說什麼還能聽進去。但很多學生到了初二,開始出現反駁家長,頂撞老師的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有對抗情緒太強烈出手傷人等不良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會逐漸減少,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兩代人的隔膜。他們開始有心事,但是這些心事是不能跟家長或者老師說的,他們只好把小小的心思隱藏起來,向朋友傾訴,對同學訴說,或者寫進日記本。


2、孩子的學習。

作為家長是否留心孩子在學習上的變化呢?有些孩子因為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習成績會極度下滑,這時候不能過度的批評和職責孩子,而是關注他特殊的心理期,做他的擺渡人,及時給他糾正錯誤的思想意識,讓他重歸學習。

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1,做一個積極溝通的家長,與自己的孩子交朋友。

家長可以向孩子班主任諮詢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學習狀態如何。

然後針對孩子在校表現和在家裡的表現,積極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跟孩子談心。

我們可以嘗試做他們的朋友,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孩子沒有耐心聽,可以嘗試給孩子寫信的方式。

看過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的朋友可能會知道,當她意識到與孩子漸行漸遠時,她選擇以通信的方式與大洋彼岸的孩子交流,並在通信中發現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2,做一個注重孩子心理成長的家長。

很多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過於重視,並不在乎孩子的內心成長。事實上,這群孩子內心看似很強大,但其實很脆弱。在他們成績不好時,不要過多的指責他學習上的失誤,而應該坐下來與他一起分析原因,對症下藥。

記得有位家長打電話經常跟我訴苦,說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她性格比較急,動不動就發火,弄得孩子也火氣很大。何不冷靜下來跟孩子談談呢?

3,做一個考慮周到,做事縝密的家長。

細心的家長會關心孩子的一切,他的作業完成的如何,他的生活習慣是不是很合理,週末的時候有沒有讀書,這些問題都要注意觀察,並給予及時的指導。

4,做一個與孩子共同進步的家長。

如果家長一味地叫孩子去學習,而自己玩手機,看電視,打撲克,孩子會怎麼想,怎麼評價我們呢?所以我覺得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同進步,在孩子讀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讀點報紙,看點雜誌,做點家務。

並且適時的瞭解孩子的喜好,他喜歡的電影,喜歡的音樂,這樣交流的話題會更多,不至於與孩子沒有話可說。

總之,家長和老師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及時引導孩子,走出誤區,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敏家的小淘氣


孩子到了初二一般到了青春期。從生理角度看,孩子性腺開始復甦,它所分泌的激素――性激素決定了孩子青春期的到來,表現為第一性徵發達即孩子體重增加,身材變高。表現為第二性徵的出現,即女子乳部開始發達,音調變高;男子開始生須,音調變低。這一切變化使得孩子慢慢感覺到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想聽大人的話了,而家長這時還是把他們當孩子對待,因而遇到問題家長和孩子就會出現矛盾,表現的孩子好像有逆返心理了。

家長感覺孩子到了初二有逆返心理了,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家長不要對孩子指手畫腳了,遇到問題不要先從自己的角度考慮,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家長要換一個角度,在處理問題時,把孩子放在主要角色的位置,先聽從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的意見符合大人的想法,就讓孩子安排處理問題的一切程序;如果孩子的意見不符合大人的意見,這時大人一定要聽完孩子的敘述,要孩子講出處理問題的方法策略,然後向孩子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問孩子該怎麼辦呢?孩子在思考家長的問題時會不斷得到成長。

對青春期孩子的管理,就想抓在手裡的沙子,你越使勁抓,留在手裡的沙子越少,你越放鬆,那麼留在手裡的沙子會越多。同樣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越是放的開,和孩子越是好相處,家長越是管的嚴,孩子就會越逆反。孩子這時到了半成人狀態,一定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只要家長把握好孩子成長的方向,定下一定的家規,只要孩子不觸犯家規的最低底線,就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多的管理,讓孩子自由的成長,這樣孩子會發展的更好,家長也不會感覺孩子逆反了。


平原春秋


孩子初中,正好進入青春期,受到身體激素和年齡的雙重影響,絕大部分孩子會出現叛逆心理。

面對初中叛逆的孩子,怎麼處理好?

一、孩子早戀,不鼓勵不打壓,正確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忽然對異性產生好感,可能會早戀。我們大人通常會認為這是不好的,千方百計的抑制孩子,只要發現了早戀的苗頭,就會立即給他撲滅。

前段時間媒體拍到陳奕迅正在上初中的女兒跟一個男生拉手的照片,陳奕迅的妻子公開表示女兒確實戀愛了。但陳奕迅夫妻二人選擇尊重和信任孩子,他們夫妻並不會過多的干涉孩子。

黃磊之前也就關於女兒早戀這件事發表過看法,黃磊認為戀愛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是美好的,關於早戀,黃磊也會選擇尊重和相信孩子。

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對異性產生了好感或者是孩子早戀時,儘量不要粗暴的打壓,以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把握好那個度,關注但不干涉孩子,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二、孩子叛逆愛頂嘴,我們大人不要太焦慮。

如果孩子真的是反抗意識很強烈,喜歡跟父母對著幹,那我要恭喜父母,孩子的自我意識還沒有被慢慢吞噬,孩子的內心還非常有力量。

最近熱映的影片《狗十三》,就是講述了一個十三歲的有自由的靈魂的孩子是如何被大人一步步馴化成懂事的樣子,真是讓人心酸。看過這部電影家長,相信只要是愛孩子的父母,都不會希望孩子會被馴化的沒有自我意識。


什麼是沒有自我意識?就是事事沒有主見,什麼都聽別人的,遇事拿不定主意,從小聽家長的,長大聽領導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叛逆說明孩子還有自我意識,我們首先應該感到高興,心態放鬆,不要太焦慮。

三、溝通和理解是良藥。

國外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粗暴的對待孩子,很多在青春期之前,本來愉快而自信的孩子,由於青春期的叛逆被父母粗暴的打壓下去,孩子青春期過後甚至整個人生當中,性格不再有活力,而是變成平凡的、懂事的、不給人添麻煩的、中規中矩的人。


我們對待孩子,理解和溝通是良藥。如果孩子願意跟家長分享挫折和困難,真的是要恭喜父母,說明孩子願意相信父母。

我們大人這時不要排斥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上去看待問題,成為孩子的朋友,靜心陪伴孩子度過那重要的青春期時光。

四、大人起到模範作用。

相信很多人曾經經歷過,或者從新聞上看到過,打架鬥毆甚至傷害人身安全的行為在初中時期是比較多的,初中學生特別容易衝動,說話做事不計後果。

孩子大發脾氣,我們儘量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可以對孩子說:“你現在情緒太大,等你平靜以後我們再解決問題”。在孩子面前,我們儘量採取理智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次數越多,就會潛移默化的內化到孩子的心中,孩子會慢慢習得這種平靜的處理方式。他以後再發怒衝動時,會下意識的模仿父母的方式冷靜的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