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農村老家幫忙帶孩子,每年拿多少錢給他們最合適?

老梁話三農


首先你必須清楚一件事情,父母把你撫養成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義務,而帶孫子不是他們的義務了,父母願意給你帶小孩只是出於對你的疼愛與分擔,

愛是無價的,帶著孩子是一個很大的責任,晚上蓋被子,換尿布,餵飯,出行安全,發燒咳嗽等都是對年邁的父母一種折磨.

我建議你按照你工作所在地保姆一個月的工資給到父母.這樣父母生活得到保障.帶著孩子幾乎要24小時圍繞著孩子,這就導致你父母至少其中一位不能幹別的了.你按照保姆的工資給到父母首先你自己也問心無愧,父母肯定比保姆要照顧周到,而你父母也不會因為生活費給的少而生意見.

孩子是你的未來,爺爺奶奶給他的愛只是溺愛,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父母的關懷,很多時候錢掙到了孩子沒管好,叛逆,惡習,無法無天,自閉.這都是留守兒童經常出現的問題,有條件也好,沒條件創造條件也好,把孩子帶在身邊.


酒哥實驗室


百善孝為先,給父母的孝並不是金錢多少來衡量,當然你這裡是父母給你帶孩子,你用金錢來購買他們的勞動力,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按照市場價一個月3000到10000都可以,當然孩子的日常開銷另算。

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都是免費的,甚至倒貼,兒子兒媳給的錢基本上也是花在孫子身上了。我老家一位老鄉,年輕時候外出打工後來發達了,但還是把孩子留在農村給爺爺奶奶帶,一年十萬,成為了村裡的美談,都認為這老人家養的兒子有出息,老人也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但金錢上的付出,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老人窮了大半輩子,突然間有錢了,生活節奏也變了,吃的講究了,勞動也少了,最後身體越來越差,孫子也因為有錢花,越來越難管教了……

所以並不是給父母錢越多越好,當然也不能不給,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父母的能力去衡量最好。



醉眠江南


首先,帶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自己吃不好睡不好不說還限制了自己的人身自由,同時自己又擔負著重大的責任,生怕孩子生病和發生任何的意外。說到錢,給子女帶孩子是義務但也影響了自己的家庭收入,什麼工作頁不能做,家庭收入降低是必然的。但是沒有一個父母會主動要求要孩子餓撫養費的,子女有錢就給點沒有錢就那麼回事了。大多數子女還是考慮到老人餓辛苦的給這錢補貼著家用。至於每月給多少錢,父母也不會計較那麼多,畢竟是自己的血脈。


農村生活百事


你的問題確實不能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回答。

一般孩子的費用,可能就是平時的吃穿,生病的治療費用,如果上學可能的話就是學校開支,正常情況下,你大概應該知道一個月能用多少(主要是你孩子用的)。

作為為老年人,在農村可能開銷也不是很大的,基本吃穿,農村父母買衣服都比較少的,想對比較節約,以我保守估計,父母兩個在農村最基本的生活費一年大概5000元左右應該沒有問題吧(我是以我們家鄉,純農村,真的是原始農村)。

所以你要根據情況,一是父母邦你照看孩子,孩子所有的費用你應該全部承擔,不能由父母承擔一分。其二,如果父母身體硬郎的話,目前也許不需要你為他們負責生活費,但適當給予一點還是需要的,年齡大了,儘量在家少做一些重力活。


根據父母的身體情況,生活需求以及你孩子實際的花費,再根據你自身的經濟條件來決定吧。我相信父母也不會想在要從你們身上多拿點錢,有空多給家裡打電話或者回家看看父母二老,這是最重要的,比給多少都比不了的。


楊鍋來了


帶孩子也挺辛苦的,父母年紀大了,孩子還是自己帶在身邊,如果實在不行只能父母帶了,父母也不可能問你要多少錢,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還是要多給一點錢,孩子也要花不少錢,有時間可以多回家看看,多聯繫,多關心父母和孩子。人生就是這樣…


西安打工族


這個無法衡量,當然越多越好,只能在你能夠生活下去的同時給予他們,金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的希望當然是給少點,他們的無畏付出,兒女好他們自然也會高興,掛念 關心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祝天下父母永遠開心快樂。


情感隨蒙


我想,錢,不是在老人心中希望從子女身上得到的,重要的是他們希望子女能在他們身邊,多陪陪他們,更希望孩子們平安幸福


1985的四月天


主要是看給錢的時機,1 比如農忙時,春種秋收,這些都是需要錢的,至於給多少就要看你們家有多少土地,需要多少肥料,2 還有就是每年九月份三月份,孩子開學後給錢,報名費,資料費,生活費也都是要錢的,給多少是自己的預算,看孩子每天早餐錢零花錢是多少來決定的,父母在老家是有自己的收入的,所以不用擔心,3 還有就是年前,購買年貨,孩子的新衣服,壓歲錢,給多少主要看物價。


why230


父母帶孩子也是正常的,如果你們之關係處理的很好,不拿錢他們也不會說什麼,因為孫子孫女也是家庭的接班人嗎?我的建議是有錢就多給點,沒錢就少給點,反正錢都是花在自己家人身上,大家都心安理得!


真情有意5


在我們老家這都是免費看孩子,而且連孩子甚至兒子媳婦都得養著。就這不找麻煩的就是好媳婦。真是農村少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