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華:潛心科研23年 用創新理念提高醫療水平

原標題:潛心科研23年 用創新理念提高醫療水平

首次解析膠質瘤免疫反應的變化規律,建立膠質瘤領域首個免疫反應評價方法;開發首個參考免疫微環境的膠質瘤惡性評判模型,使惡性評判準確性上升至74%……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的科研成果公佈之前,國內外對於膠質瘤治療仍集中於手術、放療、化療三種方式,免疫治療之於膠質瘤的診療並不被看好。吳安華帶領科研團隊創建基於免疫評估的膠質瘤綜合評估體系,改變了國內外專家的認知,為膠質瘤診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自1996年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吳安華已經從醫23年。23年時光裡,他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迄今已完成4000餘例手術。在臨床一線奮戰的同時,吳安華還潛心科研,致力於提高神經系統疑難重症的診療水平,膠質瘤治療是其主攻方向之一。

膠質瘤俗稱腦癌,是顱內最常見的一種原發性腫瘤。由於膠質瘤發病於大腦這一人體“最高司令部”,診治難度尤其大,稍有不慎便會造成其他部位功能損傷。

吳安華不畏艱難,帶領科研團隊向膠質瘤發起挑戰。在他看來,醫生不僅要掌握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做好傳承,更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堅持創新。儘管傳統觀念認為大腦是免疫豁免器官,但經過多年研究,他發現免疫治療對膠質瘤依然有效。

目前,吳安華不僅帶領團隊在科研上對膠質瘤免疫治療取得了新突破,而且正在將其引入應用領域,併為膠質瘤系統研究提供了優質的開放性平臺。

除此之外,吳安華在神經內鏡垂體瘤手術、顱底手術等諸多方面也頗有研究和突破。為了不斷改進技術,他曾兩度出國,輾轉到多個國際一流的神經科學研究所與實驗室學習。在美國巴羅神經病學研究所學習期間,他發表4篇顱底手術論文,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導師很器重吳安華,勸他留在國外,但他拒絕了導師的挽留,回到祖國。

“我願意用自己所學報效祖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吳安華團隊不僅在東北乃至國內較早開展顱底內鏡垂體瘤等手術,而且在實踐中掌握了獨特的技術能力,邁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吳安華科研團隊被評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他本人也獲得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屆遼寧青年名醫等殊榮。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吳安華沒有絲毫自滿,依然保持著奮鬥的姿態和幹勁,每天奔波在手術、教學、科研一線,雖然辛苦,卻甘之如飴。他說,為了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為了讓更多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願意奉獻自己所有的光和熱。

作為我省神經外科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吳安華今後將整合優勢資源,參與到國家腦計劃戰略中,還將積極推動國家神經系統疾病區域醫療中心的創建,為全省患者帶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