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考點解讀:

1、認識濃硫酸的性質及稀釋方法。

2、掌握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等酸鹼指示劑在酸或鹼溶液中的顏色、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和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理解不同的酸(或鹼)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及其原因。

常見題型:

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

本章知識點概述:

酸鹼指示劑的概念及使用;常見的酸(濃硫酸、濃鹽酸的特性)和鹼;稀硫酸和稀鹽酸的化學性質和用途;酸的通性;常見的鹼;鹼的通性;鹼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氣體乾燥劑的選擇;酸鹼解離;中和反應的定義(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方法;溶液pH的測定方法;pH變化曲線圖的理解和應用;酸溶液、鹼溶液、酸性溶液、鹼性溶液。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1、酸鹼指示劑

概念:能跟酸或鹼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的物質,叫做酸鹼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知識回顧:如下圖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是兩種常見的酸鹼指示劑,它們與酸溶液或鹼溶液作用時顯示的顏色如下表: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酸鹼指示劑顯色規律

相關實驗探究: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指示劑的應用:

酸鹼指示劑主要用來檢驗溶液的酸鹼性,檢驗時,可用試管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試液,如果顯示紅色證明是酸性溶液,如果顯示藍色證明是鹼性溶液。

2、常見的酸

常見的酸和鹼: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的比較: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濃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能吸收現存的水,所以常用作某些氣體的乾燥劑。

b、腐蝕性(脫水性):能把紙、木材、布料、皮膚裡的氫、氧兩種元素按照水的組成比脫去[n(H):n(O)=2:1]。

c、氧化性:與金屬反應時,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氫氣。

注意:濃硫酸腐蝕衣物和皮膚屬於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

濃硫酸的稀釋: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濃硫酸稀釋注意事項:

a、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並且不斷攪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b、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後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特別說明】

認識鹽酸和濃硫酸物理性質應注意如下幾點:

a、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屬於混合物,其中的溶質是HCl氣體,溶劑為水。打開盛有濃鹽酸的瓶蓋時,瓶口會有“白霧”出現,這是因為氯化氫揮發到空氣中,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形成鹽酸的小液滴,不要把白霧描述成白煙。

b、實驗室製取氫氣時一般不用鹽酸,其原因是鹽酸易揮發出HCl氣體而使生成的氫氣不純。

c、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原因是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m³),當把水倒入濃硫酸中時,水會浮在濃硫酸的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量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

d、由於鹽酸具有揮發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實驗室必須密封保存。

3、稀硫酸和稀鹽酸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與指示劑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與金屬的反應:Zn+2HCl=ZnCl2+H2↑ ;Zn+H2SO4(稀)=ZnSO4 +H2↑ ; Zn+2H2SO4(濃)=ZnSO4+SO2↑+2H2O

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現象均為溶液變黃

與鹼反應:2HCl+Cu(OH)2=CuCl2+2H2O;Cu(OH)2+H2SO4=CuSO4+2H2O

與鹽反應:AgNO3+HCl=AgCl↓(白色)+HNO3 檢驗氯離子,氯化銀不溶於硝酸,稀鹽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H2SO4+BaCl2=BaSO4↓(白色)+2HCl 這個反應屬於典型的複分解反應,檢驗硫酸根離子,硫酸鋇不溶於鹽酸,稀硫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用途:

稀鹽酸用於化工產品、除鏽、製造藥物;稀硫酸用於化工原料、化肥、農藥、火藥、染料、除鏽、蓄電池。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4、酸的通性(5大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他們在溶液中解離出共同的氫離子。

a、酸溶液的指示劑

b、酸+金屬=鹽+氫氣

c、酸+鹼性氧化物=鹽+水

d、酸+鹼=鹽+水

e、酸+鹽=新鹽+新酸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小知識:酸的分類和命名

A、按是否含氧分為含氧酸(碳酸)、無氧酸(鹽酸)。

B、按能解離出的氫離子個數分為:一元酸(鹽酸、硝酸、醋酸)、二元酸(硫酸)、三元酸(磷酸等)。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5、常見的鹼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性質比較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性質比較】

氫氧化鈉:

俗名燒鹼、火鹼、苛性鈉,白色固體,易溶於水,並放出大量熱,在空氣中吸收水分、潮解,具有強腐蝕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用途:化工原料、用於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

氫氧化鈣: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於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能吸收少量水分,具有強腐蝕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用途:建築業制三合土、粉刷牆壁、改良酸性土壤、配置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智取氫氧化鈉、漂白粉。

6、鹼的通性(4大通性)

a、鹼溶液與指示劑作用

b、鹼+酸性氧化物=鹽+水

d、鹼+酸=鹽+水

e、鹼+鹽=新鹼+新鹽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小知識:鹼的分類和命名、特性

分類:根據鹼的溶解性分為可溶性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氨水)、難溶性鹼(氫氧化銅、氫氧化鐵、氫氧化鎂)。

命名:高價金屬的鹼“氫氧化某”,低價金屬的鹼“氫氧化亞某”。

幾種常見的鹼:氫氧化鈉易容、白色;氫氧化鈣微溶、白色;氫氧化鋇易容、白色;氫氧化銅難溶、藍色;氫氧化鐵難溶、紅褐色。

7、鹼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1)凡是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鹼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大多是鹼性氧化物。例如:CaO、氧化鉀、氧化鈉

(2)凡是能跟鹼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8、氣體乾燥劑的選擇

乾燥劑分為:酸性乾燥劑、鹼性乾燥劑、中性乾燥劑。

酸性乾燥劑:濃硫酸,能幹燥的氣體有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甲烷、氮氣、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

鹼性乾燥劑:固體氫氧化鈉、氧化鈣、鹼石灰(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能幹燥的氣體有氫氣、氧氣、一氧化碳、甲烷、氨氣。

中性乾燥劑:氯化鈣,能幹燥的氣體有氫氣、氧氣、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氣體乾燥,選擇乾燥劑的原則:

(1)不減原則:通過乾燥操作之後,目標氣體的量不能減少;

(2)不反應原則:乾燥劑不能與目標氣體反應。

9、酸、鹼解離

導電實驗證明:乙醇不能導電,酸、鹼溶液能導電,說明酸、鹼在水中發生解離,解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10、中和反應

定義: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注意: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鹼性氧化物與酸、酸性氧化物與鹼也能反應生成鹽和水,但都不是中和反應。(三氧化鐵和硫酸生成硫酸鐵和水,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都不是中和反應。)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中和反應的實質:酸中的氫離子和鹼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中和反應現象:

(1)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2)現象不明顯(沒有固體溶解、沒有沉澱產生)的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反應,此類中和反應需要藉助指示劑顏色變化來判斷反應是否恰好完成。

(3)難溶鹼與酸溶液的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鎂(白色固體)與鹽酸生成氯化鎂(無色溶液)和水;氫氧化銅(藍色固體)與鹽酸生成氯化銅(藍色溶液)和水;氫氧化鐵(紅褐色固體)與鹽酸生成氯化鐵(黃色溶液)和水;氫氧化鋁(白色固體)與鹽酸生成硫酸鋁(無色溶液)和水。

(4)有沉澱生成的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鋇和硫酸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澱)和水。

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叫做鹽。如:NaCl、硫酸鋁、硫酸鋇等。

鹽的分類:

按金屬離子分:鉀鹽、鈉鹽、銨鹽。如氯化銨、碳酸氫銨、硝酸銨。

按酸根離子分:鹽酸鹽、硝酸鹽、硫酸鹽、碳酸鹽。

11、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鹼性。如: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工廠廢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的汙水。

(3)用於醫藥。如: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病人可以服用鹼性藥物(如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中和過多的胃酸。

12、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方法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初三化學《酸和鹼》考點總結(附模擬卷)

【注意】

酸鹼指示劑可以檢驗溶液的酸鹼性,但是不能確定溶液的酸鹼度。pH反應溶液的酸鹼性,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數值只有整數,不可能精確到小數點後。

瞭解溶液酸鹼度的意義:科學實驗及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必須在一定pH的溶液中才能完成;農作物一般在pH接近或等於7的土壤中才能茁壯成長;測定雨水的pH能瞭解空氣汙染程度;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能瞭解人的健康狀況。

13、溶液pH的測定方法

將一張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蘸取或吸取待測溶液滴在乾燥的pH試紙上,再將pH試紙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定溶液的pH。

14、pH變化曲線圖的理解和應用

(1)酸性溶液加水稀釋,pH變大,但只能接近7,不會大於7(酸性溶液不會稀釋成鹼性溶液)。

(2)鹼性溶液加水稀釋,pH變小,但只能接近7,不會小於7(鹼性溶液不會稀釋成酸性溶液)。

(3)酸滴鹼的pH變化圖。

(4)鹼滴酸的pH變化圖。

15、酸溶液、鹼溶液、酸性溶液、鹼性溶液酸鹼度的討論

(1)酸溶液一定顯酸性,鹼溶液一定顯鹼性。

(2)鹽溶液可顯:酸性、鹼性、中性。

結論: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鹼性溶液不一定是鹼溶液,鹽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pH可以反映溶液的酸鹼度,但不能反映是否是酸、鹼溶液。

【注】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後期會針對中考化學不同的題型及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和指導,請大家及時關注!如有不足之處,請私信我,相互學習交流。如需獲取以上資料,請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