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母嬰之家月嫂整理的全面的母乳餵養指南手冊 收藏慢慢學習

關於『母乳餵養』,孕媽媽們一直存在著許多疑問,今天我將問題進行了整理分類,內容包含正確的哺乳姿勢、正確的含接姿勢、擠奶的方法等等,文章有些長,歡迎大家收藏起來,需要時隨時翻看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薦,為了實現最佳生長、發育和健康,嬰兒在生命的最初6個月應完全接受母乳餵養,即僅食用母乳,在6個月大時(180天)開始接受除母乳之外的輔食。儘可能持續母乳餵養至2歲。

溫哥華母嬰之家月嫂整理的全面的母乳餵養指南手冊 收藏慢慢學習

母乳餵養的三個關鍵時期

新生兒出生後60分鐘內開始母乳餵養

新生兒出生後(60分鐘內)應儘早吸吮母親乳房。頻繁的吸吮可以促進母親乳汁早分泌,使新生兒儘早吃到初乳,同時吸吮的過程可以幫助新生兒胃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出生至6個月純母乳餵養

母乳是0~6個月嬰兒的最佳食品和飲料,在此期間嬰兒可以從母乳中獲取所需的全部水分,因此在6個月前,即使天熱也不需要補充其它水分。如果給嬰兒餵哺其它飲料或水,就會減少母乳的攝入。

6個月後添加適量的輔助食品

嬰兒6個月後,應及時添加泥糊狀食品,首先是強化鐵的穀類食物,由一種到多種,由細到粗、少糖無鹽,同時繼續母乳餵養至24個月及以上。

初乳的重要性

初乳是母親產後5天內產生的乳汁,10天之後逐漸轉化為成熟乳,期間為過渡乳。初乳顏色為黃色或橘黃色,比較濃稠,蛋白質濃度高並含有豐富的抗體。分娩後越早的乳汁中抗體含量越多,產後5小時內最多。成熟乳顏色比較淡。

初乳的性質與重要性:

豐富的抗體:保護嬰兒,防止感染及過敏

許多白細胞:抵抗感染

前列腺素、低聚糖等:促進胎糞排出,有助於減輕黃疸

生長因子:幫助腸道成熟、防止過敏及乳汁不耐受

豐富的維生素A:減輕感染的嚴重性、預防眼病

溫哥華母嬰之家月嫂整理的全面的母乳餵養指南手冊 收藏慢慢學習

正確的哺乳姿勢

側臥式:剖宮產術後、自然分娩後第一天,母親喜歡這種體位。這個姿勢在夜裡最實用。

橄欖球式:雙胎、剖宮產術後、嬰兒含接困難、治療乳腺管堵塞,母親喜歡這種體位。

搖籃式:足月嬰兒,母親喜歡這種體位。這是經典的哺乳姿勢。

平躺式:雙胎

抱嬰兒的四個要點:

① 嬰兒的透雨身體呈一條線

② 嬰兒的身體貼近母親

③ 嬰兒的臉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

④ 如果是新生寶寶,母親不僅要拖住頭部還要拖住臀部

正確含接的七個要點:

① 嘴張的很大

② 下唇向外翻

③ 舌頭呈勺狀環繞乳暈

④ 面頰鼓起呈圓形

⑤ 能看到或聽到吞嚥

⑥ 嬰兒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暈

⑦ 慢而深地吸吮,有時突然暫停

“C”字形託乳

  • 食指支撐著乳房基底部,手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
  • 兩個手指可以輕壓乳房,改善乳房形態,使嬰兒容易含接;
  • 託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頭。
  • 如果母親的乳房大而且下垂,用手托住乳房可幫助乳汁流出。
  • 如果母親的乳房小而且高,在餵奶時不需要總托住乳房。

寶寶的胃容量

嬰兒出生的前幾天:

初生嬰兒在前幾天需要的奶量非常少,可按嬰兒每公斤體重計算,每天30-60ml,總量100-200ml,分7-8次喂。

7天-3個月:

進入第二個星期,嬰兒所需要的奶量會增加,而每個嬰兒需要的奶量不同。建議每天的總奶量為500-750ml,或是每天150ml,每頓約吃60-100ml。

3-6個月:

每天喂5次,每隔4小時一次,每頓吃150-250ml,或是每天120ml,吃奶總量不超過1000ml。

6-12個月:

滿6個月寶寶已經可以添加輔食,需要注意的是仍然要以奶為主,輔食為輔,每天奶量最低不少於600ml。

寶寶吃的飽很重要,但也不能過度餵養。過度餵養易導致嬰幼兒消化不良、增加的腸胃負擔、造成體重非正常增加,繼而使寶寶產生肥胖,危害身體健康。

溫哥華母嬰之家月嫂整理的全面的母乳餵養指南手冊 收藏慢慢學習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1.觀察嬰兒吸吮的動作

嬰兒慢而深地吸吮,可看見或聽到吞嚥的動作或聲音,表明他吃到了奶。

2.觀察嬰兒的體重增長

新生兒生後7-10天內體重應恢復至出生體重,此後體重持續增加,滿月增長600克及以上。

3.觀察嬰兒排尿的次數及顏色

母親“下奶”後,嬰兒每日排尿6次以上,尿色淡且味道輕,說明嬰兒攝入了足夠的母乳。

4.觀察嬰兒排便的次數及顏色

出生後每天排胎便數次,3-4天后大便顏色應從墨綠色逐漸變為棕色或黃色。說明嬰兒嬰兒攝入了足夠的母乳。

5.觀察嬰兒的滿意程度

嬰兒自己放開乳房,表情滿足且有睡意,表明乳汁充足。

6.注意母親乳房的感覺

餵哺前乳房飽滿,餵哺後變軟,說明嬰兒吃到了母乳。如果餵哺過程中乳房一直充盈飽滿,說明嬰兒吸吮無效。如果母親在嬰兒停止吸吮但未離開乳房前,將乳頭從嬰兒口中拔出或換另一側乳房,均可能導致嬰兒不能得到充足的後奶,頻繁飢餓。

什麼是按需餵養?

按需哺乳,是按母親和嬰兒的需要哺乳。

按需哺乳的好處:

① 可以促進嬰兒的生長髮育;

②頻繁的吸吮可以使母親體內的泌乳素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特別是夜間泌乳素分泌更多;

③ 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及熱量更高;

④ 哺乳可以防止母親乳脹。

母乳的儲存

新鮮母乳:室溫25~37℃,可保存4小時,15~25℃可保存8小時。

注意母乳不能保存在37℃以上的條件下。在保鮮時間內餵哺自己的嬰兒是安全的,不需要進行消毒。

冷藏母乳:2-4℃,可保存24小時,要將母乳用母乳保存袋儲存起來,放在冷藏室最冷處。

冷凍母乳:冷凍室≤18℃,在3個月之內喂晡自己的嬰兒是安全的,不需進行消毒。

餵奶前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母乳先置於冰箱冷藏室待其解凍,再用溫水溫熱至38-39℃(也可以使用溫奶器快速溫熱,不會破壞母乳營養成分),不要使用微波爐或煮沸加熱。每次按照餵養量取出母乳,不能反覆溫熱,如溫熱後沒有吃完則丟棄。

如何緩解堵奶

增加餵奶次數、幫助排奶

多餵奶、多休息。寶寶想吃就喂。

餵奶之前可以熱敷,時間不超過5分鐘。

寶寶吸奶時,可以輕柔地按摩乳房硬塊的周圍,以幫助乳汁容易被吸出來。

兩餐餵奶的間隔可以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用捲心菜葉子或者切薄片的土豆片敷腫脹硬塊,會有不錯的效果)

換不同的姿勢餵奶

關於堵奶的問題請參考往期推文 乳汁淤積別擔心,快看月嫂應對秘笈!

關於供需平衡

認識泌乳機制

簡單來說,寶寶給媽媽多少有效的刺激,媽媽的乳房就會“照單生產”多少母乳,只是乳房產奶量的變化總是滯後於需求的改變,也就是乳房下一餐“生產”多少,取決於寶寶這餐吃了多少!

這樣的信息傳遞使得媽媽的泌乳量處於持續的調整過程。當然乳房得到足夠的有效刺激的前提,是哺乳姿勢一定要正確,哺乳間隔一定要合適。

供需平衡的表現

有的寶媽發現乳房不脹了,就擔心是母乳不足。如果寶寶吃奶正常、尿量正常,是完全不用擔心的,這是母乳產量和寶寶的需求實現供需平衡的表現。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乳房體積會逐漸減小,但產奶速度會加快,寶寶的吸吮和吞嚥速度也會加快。有的大月齡寶寶5分鐘就可以吃完兩側乳房。有的媽媽奶陣時間可以達到2分鐘,吸出的母乳量都可以達到300ml。瞭解了哺乳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就會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憂慮,也可以避免很多錯誤的干預。

【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請給評論。也可以關注我們哦】

博藍圖-給你宏偉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