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綠道 感受城鄉蓬勃力量

編前語:

綠滿雅安,春意正濃。如今,在雅安大地上一條條綠道宛如玉帶,構成了一道道別樣的美麗風景,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

熊貓大道、中國至美茶園綠道、北郊綠道……綠道建設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務百姓休閒遊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春暖花開,踏青賞景,串聯起城鄉風景的一條條綠道,如今已經成為老百姓健身休閒的好去處。隨著我市綠道建設進程的推進,不少居民的生活方式悄然發生著變化。

綠道,猶如綿延互通的“血管”,將城市的河流、公園、社區、文化中心等串聯起來,形成一張生命力蓬勃的城市綠色大網絡。在突出生態價值背景下,綠道建設成為推進生態本底保護和修復、連接貫通各類生態資源、帶動整個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抓手。


美麗綠道 感受城鄉蓬勃力量


繁花盛開的綠道

綠道在城市

讓生活慢下來

“媽媽的手再高一點,小帥哥再笑一些……很好!就這樣……”咔咔咔的相機快門聲響起,將幸福的一刻再次定格銘記。

11日上午,市區熊貓大道,微風從青衣江面輕輕拂過,泛起陣陣清涼。此時,陽光還沒有完全從雲霧中透出來,只烘托出一片淡淡的亮光,正是拍攝人像的好天氣。倚靠在綠道的木圍欄上,在攝影師的指導下,鏡頭下的吳歡幸福地摟著兒子,倆人甜蜜的母子情被定格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拍攝期間休息了一下,吳歡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就定了一套親子照片。本來打算在室內拍攝,但考慮到熊貓大道綠道景色很不錯,平時也經常在這兒玩,所以拍攝地點就選在這裡。

“我們的家就在熊貓大道對面,綠道拓展了我們的活動範圍,逛綠道像小區裡一樣方便,感覺像把家安在了一座公園裡。”吳歡的話裡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跟隨著吳歡母子拍攝的步伐,記者也沿著綠道環遊了一圈,發現綠道兩旁花草繁茂,景色宜人,引得無數人駐足,停留休息和拍照的市民也特別多。

在一處拐彎的大道上,退休老人付平已經架起了大傢伙——一個600毫米的長鏡頭,開始拍攝鳥兒。

“江對岸,剛剛飛出來一群白鷺,抓拍到了!”這位65歲的老人興沖沖地向記者展示剛才的作品,快樂的神色像個大男孩。

付平告訴記者,他退休後就想玩點喜歡的東西,迷上攝影后一發不可收拾,從卡片機到專業相機,從玩單鏡頭到現在的400毫米、600毫米鏡頭。

“只要到綠道來,不管景也好、人也好,隨手一拍就能成畫!”老人說。

“熊貓大道建得挺好的,環境優美,我每天都會來散散步、跑跑步,呼吸一下這裡的新鮮空氣,如果不來,感覺心裡像少了什麼似的。”

市民羅小敏是綠道上的常客,每天傍晚步行散步是她的必修課,對於綠道給生活帶來的益處,她如數家珍。

熊貓大道,是雅安人“家門口的綠道”,紅色的跑道隨著江流的方向向前,勾勒出了一條詩意的生態弧線。不遠處的青山蒼翠欲滴,身旁的青衣江水潺潺流淌,兩邊的綠植葳蕤繁茂。行走於此,彷彿置身於綠水青山之間,享受著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在市民陳青的印象中,10年前,城區各個公園是分散的。現在,已投用的綠道將各個公園串聯成網,整個城市魅力指數飆升。

綠道在鄉村

讓生活富起來

4月6日,正值清明假期,西昌遊客張巧和家人來到名山區萬古鄉紅草新村“中國至美茶園綠道”騎遊。路兩側的茶園中,茶農們正在忙碌。每到一處景點,張巧一家人都停車拍照。

“蒙頂山下品茗香,青山碧水映霞光。亭臺軒榭新村貌,自在不羈到古鄉。”

為進一步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將茶葉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2016年,名山區結合茶產業打造了這條全長32公里的“中國至美茶園綠道”。

從蒙頂山牌坊出發,蜿蜒的步道順著茶園山勢緩緩爬升。4月11日,儘管不是週末,但路上不乏騎行者和徒步者。

“趁著沒出太陽,出來運動運動。”遊客袁平一家三口過來遊玩,租了兩輛自行車,在綠道慢慢騎行。到了萬古鄉紅草新村,綠道茶館老闆娘正忙著招呼客人,“有了茶園綠道,來往的遊客增多,尤其週末更是忙不過來。”

採訪中,記者發現萬古鄉紅草新村是片片茶田,到了牛碾坪則是一座座茶山組成的萬畝觀光茶園,引得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

該綠道沿途有茶馬古城、七靈廣場、紅草溼地、清漪湖、荷塘茶色等重要節點和紅草旅遊新村、官田旅遊新村、蒙頂酒莊、特色茶家樂等旅遊接待點。

一條茶廊,不僅美了茶鄉,還富了百姓。綠道將沿線的村莊、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形成市民休閒健身之道、遊客觀光消費之道、農民增收致富之道,成為鄉村振興又一亮點。據介紹,2018年名山區接待遊客520萬人次,同比增長15.0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31.25%。

時間回到2013年,全市首條自行車綠道——北郊綠道投入使用。

北郊綠道全長15公里,分為田園綠道和高山綠道。在7.5公里的田園綠道中,綠道3次借道雅上線、3次穿越隴西河,從隴蒙路口開始,綠道便進入了高山綠道段,該段長7.5公里,止於蒙頂後山永興寺。

從北郊綠道的起點釣魚臺農家樂出發,穿過農家樂,綠道便沿隴西河、雅上線在村莊之間穿梭。從福國村到隴西村約7.5公里的田園綠道,幾乎將北郊鎮大小農家樂串聯起來。

北郊綠道作為城鎮建設與生態建設相融發展的有益嘗試,將周邊農業、旅遊觀光、體育健身等配套設施聯繫起來,實現資源保護與利用雙贏。

織密綠道網絡

成為連接全市的生態走廊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建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綠道建設串起了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文化生態與經濟建設融合發展,城鄉高質量發展的脈絡。

“我市綠道建設最大的特色,是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務百姓休閒遊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讓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而今,雅安正以城市綠道推進公園城市建設,讓綠道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使建設融入綠色,把綠色融入生活,正在向世人呈現一種全新的生活、一座全新的城市。

下一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還將繼續完善綠道工程建設標準,推動形成連接城市生態要素的綠道網絡,將綠道元素融入至項目建設中,如十里濱江文化綠廊,將連接起姚橋片區、大興片區的重要區域,沿濱江西路、濱江東路、興貿路臨青衣江一側,全長約6公里,建設內容有遊步道、景觀小品、景觀水系及配套設施等;建設百畝城市公園,目前正在建設金鳳山公園二期等項目,項目建成後,中心城區公園面積將達到500餘畝。

同時,我市加快千傾“城市森林”建設,通過提升城市公園、道路綠道、城區周邊山體綠化彩化等項目建設速度,不斷提升城市景觀節點,到2022年,城區綠化覆蓋面積將達到1000公頃以上,城市綠地率達38%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以上。

“另外,我市將引導各地依託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讓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介紹,城市綠道的規劃建設將與城郊生態廊道相銜接,構建包含慢行道路、驛站、公廁等基礎設施齊全、配套功能完善、景觀效果良好的城鄉一體的生態網絡。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石雨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