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很多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要承擔90%的責任”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大家好,這裡是《婚姻百態》


“看婚姻百態,品百味人生”

很多家庭都有著好幾個兄弟姐妹,有些是想生男孩子,終於在好幾胎之後得償所願,而有些是不小心懷上後又不忍心打掉。人太多了就會產生矛盾,這個時候就要看父母是怎麼對待自己兒女產生的糾紛了。所以,總的來說,家庭兄弟姐妹的不和睦,父母確實是要承擔90%的責任。至於其中的原因,讓我們來慢慢分析。

第一,父母沒有發揮長者的身份,任由兒女們胡來。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一個長者、號令者。在一個家庭中,兒女太多的時候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而這個時候就要看父母是怎麼做的了,因為這就關係到以後再發生這種事的時候,他們到底應該怎麼去做了。兒女發生糾紛的時候一定要理智對待,不能夠說他們還小,就將這件事當做是孩子們之間的打鬧匆匆略過。這就相當於給他們一個訊號,他們各自的做法都是對的,是對方的不對,久而久之,這種想法就會根深蒂固,沒有辦法更改過來。所以,對於自己兒女的糾紛如果不重視,而是將他們隨之放任,那他們就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父母的偏愛讓他們心生嫉妒。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可,所以兒女會努力的在父母的面前表現自己,以求獲得父母的誇獎。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偏愛兒女中的一個,就會給兒女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同時,也會給他們的兄弟情、姐妹情造成永久並不可治癒的傷痕,畢竟自己辛辛苦苦都得不到父母的誇獎,而她(他)卻可以用一個笑容、一句話輕輕鬆鬆得到父母的另眼相看。我相信,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他們不發生衝突。

結語:

一個家庭的和睦需要父母從小事教育,而且需要父母在兒女還小的時候教育,因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希望父母能夠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正確的解決兒女之間的糾紛,並告訴她們,兄弟姐妹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不能互相牴觸、仇視。(關注我,讓我做你的婚姻百科。)


婚姻百態


先說個真實故事吧!

就在上個月,我二大爺過生日。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家庭條件比較好,老二家裡比較拮据。

一般生日的酒席錢是兄弟兩個平分的,這也沒毛病。關鍵的一點就是,生日的當天老大的朋友來了很多,上的禮錢也不少,但是最後,二大爺將禮金都數了數給了老大,老大也收下了。

這樣說來,酒席的錢是不是老大收禮金的部分應該他自己負擔,但是他沒有,仍舊跟老二平分。

老二家裡本來就拮据,這下子老二媳婦就不願意了,但是二大爺還偏著老大,說老二長期在外地都是老大在他跟前盡孝心了,竟然還計較這點錢,就是他不對。

其實我們知道的,老二可沒少盡孝心,逢年過節什麼都少不了,不是買東西就是請吃飯,反而是老大隻出一張嘴,還嫌請客的地方不夠氣派,買的東西不夠好,都是毛病。

就這樣,就這樣兄弟倆的關係能好的了嗎?

所以不只是這當大哥的不懂事,主要的還是二大爺形式本身就有偏有向。

所以,我認為一般的家庭兄弟不和睦,父母是有責任的。


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我同意這個觀點。我們老家就有這種情況。 有兄弟倆,關係一直不錯。 可當一個男老人去世之後,女老人便把所有的養老錢,人情錢交給來其中的小兒子管理,並且沒有和大兒子商量。原先一直相安無事。但是近來老人的房子不能住了,需要維修。這時大兒子希望從人情錢中拿出一部分資金,不夠的兄弟平分。結果錢都沒有了。老人也不知道怎麼花了那麼多錢, 兄弟的關係也就不好了。

還有一個同事的例子。同事的岳父岳母是機關幹部,有一兒一女,兒子一直在老家種地。女兒隨著父母到了城市。老人的身體一直很好,70多歲還能自理。老人也沒有對自己的以後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一次,男老人不小心摔倒了。結果腿骨折,女兒你是一直在身邊照顧。這時家中的大哥,便有了想法。沒幾天便帶著自己的對象來照顧老人,不讓自己的妹妹再插手任何事情。但是由於長時間和老人不在一塊兒生活,老人極度不適應,心情很差。沒幾天男老人就犯病死了。他們便把老人的房子賣了,帶著女老人回老家住去。聽說沒有幾個月女老人也死了。聽同事講,這對老人,如果照顧得好,活到90多歲沒問題的。

所以奉勸大家。作為老人要合理的規避風險。不要讓不必要的矛盾影響自己以後的生活。作為孩子,要理解老人。多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溝通,及是處理不必要的矛盾。畢竟家和萬事興。


蝸牛自媒體


有一定的道理,弟兄姐妹之間不和睦,首先應該是有父母偏心造成的,他就偏疼哪一個?會造成弟兄姊妹之間因嫉妒而不和睦,父母在兒女中間傳話,而且還要經過自己的加工卻說,這是造成弟兄姐妹之間不和睦的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就是在贍養父母上,有的人就不願意贍養父母,父母到老了,他就不願意出生活,這也是導致弟兄姊妹不和睦的原因,而且這個原因非常的重要,有的時候往往父母越是偏愛哪一個哪一個就越不孝心。四個就是貧富的懸殊,是自己的一母同胞,有錢的和沒錢的永遠處不到一塊兒去,這是第四個原因,第五個就是在分隔父母的財產上,因為爭父母的財產而爭吵,這是引起弟兄姐妹之間不和睦的,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不管什麼事,弟兄姊妹之間不和睦,總之都跟父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就不必要細說了,太多了,


閆方9


同意,我沒有結婚,我媽一直說我不結婚以後老了沒人管,到時就會給我弟添麻煩。在我弟面前也經常說這些話,我弟也覺得我不結婚以後會給他造成麻煩了。我說你們放心,我到時會去養老院,不給你們添一分堵。倒是現在我弟經常會“麻煩”我幫他做點事情,這些“麻煩”我媽不覺得是麻煩了,她覺得姐弟間能幫就幫吧。呵呵,年輕時是姐弟,老了就不是姐弟了。


敏敏與毛毛


在一個家庭中,兄弟姐妹不和睦,父母有責任。我覺得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生活中,在我的家庭中,我們姐妹兄弟共三個,我是老大,弟弟妹妹都小,雖說是在那個年代,我們家姐妹兄弟並不多,但我們家兄弟姐妹很團結,從不打架鬧意見,互相關心互相愛護,我覺得我們兄弟姐妹能夠做到這樣,確實和家庭環境有關,和爸爸媽媽的教育分不開,有直接因素。


在我的家庭中,爸爸是軍人,我們姐妹兄弟從出生就在軍營里長大,耳濡目染見到的都是正能量的教育,爸爸媽媽經常在我們耳邊說,做人要一生正氣,不能搞歪門邪道,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至我們姐妹兄弟三個從小到大,無論是和鄰居還是在單位和同事和大家相處的都很好,從不鬧意見,遇事做到自己吃虧,也不去佔別人的便宜,更不用說兄弟姐妹自己還鬧意見不團結,從來沒有過。

在生活中在我的身邊還真有位鄰居,她們家哥五個,誰和誰都不團結,更別說逢年過節走動了,甚至連九十一歲媽都必須排班來護理,誰都不要,而且哥幾個現在各個埋怨她們的媽媽,因為在他們小時候她媽媽天天看牌打麻將,從不管兒女的生活,連小時候他們不好好上學甚至逃學都不過問,鬧的現在個個生活經濟緊張,條件不好誰都不要媽,而這位年長的媽媽自己也不願和兒女來往,也不過問兒女的生活,老死不相往來,難道說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兄弟情,能不是媽媽的責任嗎!



總之,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就是兒女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至關重要,兒女的成長和父母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聯,所以說兄弟姐妹們的成長取決於父母的教育這話是有道理的,千真萬確。


孫女士的日常生活


是的。很多家庭的兄弟姐妹不和,跟父母的確有很大的關係。

我家四兄妹,三個姐姐,一個弟弟。很多人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父母最愛的一定是弟弟。

我們家幾個一直都特別好,小時候,對於日常能做的家務,父母從小就給我們幾個分配好,從不會出現偏向哪個的情況。

小時家裡條件不好,有時候,買東西不能買全份時,父母就會讓我們先決定,先買給誰,如果我們都搶著要,就都不買,等攢夠錢了再一起買。

父親是個特別注重家庭儀式感的人,從小就不定時給我們上課,但每次都離不開“只有你們幾個一條心,才能讓這個家越來越好”這句話。所以久而久之,這句話就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了。

讓我記憶特別深刻也特別感動的是,曾無意間,聽到父母教育弟弟說“你要記得,你姐姐們也快成家了,可你永遠都有三個姐姐,這裡也是姐姐的家,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在了,你姐姐們回到這裡也是回家,你就是你姐姐們的底氣。”

所以,一個孩子多的家庭中,父母的對待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相處方式,可以說是起到根本上的作用和主要的責任。


77小敏


我的親身體會,我家有五姊妹,你說的這個有一定的道理,弟兄姐妹之間有不和睦的情況時有發生。

首先我來說說由於父母偏心造成的,也就是最偏向我最小的弟弟,這樣就造成我們這幾個弟兄姊妹之間因嫉妒而發生的不和睦現象,這是第一個原因;

我父母時常在我們幾位兒女中間傳話,而且傳的時候,還要加上經過自己加工的來說,這是造成我們弟兄姐妹之間不和睦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當父母上了年齡,我弟以各鍾理由推辭,還不願意贍養父母,現在父母老了,他就不願意出生活費,這也是導致弟兄姊妹不和睦的原因,而且這個原因在家中非常重要,那時候往往父母最偏愛他,他就越不孝順父母。

第四個原因,就是我們直接姊妹的貧富差距太大,雖然是同一父母,但是我姐有錢和沒錢的弟妹永遠聊不到一起去;

第五個原因,現在父母不在了,需要分隔父母財產的時候,因為父母在百年前,並沒有立下明確的遺囑,導致我們現在姊妹間為了爭父母的財產,更加增加了姊妹間的爭吵,不和睦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之不管發生什麼不和睦的事情,都與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我就不必一一仔細說了,因為家中的矛盾很多。


玉姐的生活日記


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這樣的論斷太過偏激。兄弟姐妹之間的不和睦跟父母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沒有那麼邪乎到90%的程度。

首先,我們的父母不是聖人也不是神仙,要做到不偏不倚絕對公平不太現實。何況聖賢之間的親疏也是分三六九等。就是你自己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女同胞們對待孃家和夫家是絕對公平的嗎?男同胞們對待自己的父母和丈母孃一家是絕對公平的嗎?我們要求父母做到一碗水不偏不倚是不是太過苛刻,是不是太不人性?

其次,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人,孩子多,經濟條件差,知識普遍匱乏,傳統意識沉重。他們往往以他們自己的認知去關愛自己孩子。在父母看來哪個孩子羸弱,哪個孩子內向,哪個孩子太操心,都是他們需要多付出一點關愛的理由。換做我們自己,也是如此。

之所以感覺父母偏心,是因為我們太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父母。就如同你用你今天的認知力去思忖當年的父母一樣。歷史的評說還要追溯到那個時代背景裡去理解去解釋,我們怎麼可以以現在的狀態去評判父母當年的行為。

第三,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但是,他們不是教育家,不會因材施教。而我們又是千差萬別的,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兄弟姐妹也性格迥異。在父母看來還算平均合理的事情,性格不同的我們可能就會有不同理解。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自認為是對孩子有利的事情,孩子卻百分百的不認同。這是同樣的道理。

多多理解父母,在幾十年前的社會背景下,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在傳統思想的禁錮下,在有限的知識水平下,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可能不是很公平。也不盡如人意,但是,他們的主觀意識絕對不會是在幾個孩子之間刻意製造矛盾,他們也希望看到和睦的大家庭。

他們撫育了我們,才不至於讓我們留宿街頭,他們養育了我們,才不至於讓我們的人生早夭。多多理解他們,因為我們自己也做不到絕對公平。

多多放寬自己的心胸,父母再不公平,我們也長大成人了。感恩父母,不是埋怨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做的。親情,不應該因此隔閡,更不應該遷怒於父母。

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妝衣。父母的偏心再大,也是有限的。而要想過好日子,還得靠自己。


缺席的審判長


很多家庭的矛盾,確實是因為父母的偏心,造成了兄弟姐妹的不和睦。我們當地就有一對兄弟,因為父母的房產打的互相不來往。打到推卸贍養母親的責任。導致兄弟兩個大打出手的原因,就是在母親的一個決定。


這家只有是兩兄弟,哥哥比弟弟大兩三歲。哥哥初中畢業就招工上班了,結婚之後,有機會分到一套58平的樓房,雖然房子比父母做的房子小的多,但也還不錯。弟弟上完技校才參加工作,比哥哥上班兒晚了幾年,弟弟結婚後就跟父母一塊兒生活,順便照顧父母。哥哥和嫂子在自己家生活,每個禮拜都會去看望他們的父母。哥哥因為是老大,所以在家裡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什麼事兒父母都先跟他商量,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他去辦,他去處理。時間長了,他在家就是一個僅次於父親的角色。



這一年他父親因腦梗突然去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就走了。在辦完父親的喪事之後,他母親突然做了一個決定,讓哥哥放棄父親的遺產,把房子直接過戶給弟弟,原因是弟弟沒有房子住。就因為這個決定,哥哥當場就打了弟弟,他認為是弟弟鼓動母親,做了那樣的決定,把他拋開做的決定。因為房子過戶的問題,哥哥一直和他母親吵吵鬧鬧,在外人聽到,覺得這家的哥哥、嫂子都是不孝順地人,他們母親才不把房子留給哥哥。開始嫂子還勸哥哥幾句,後來聽到傳言,這家嫂子再也不摻和婆家的任何事,也不再去婆婆家。當時的房子不值錢,他家老母親拿出了幾萬塊養老錢給哥哥,才算把房子過戶的事抹平。但是哥哥心裡卻結下了仇,對母親的偏心,對他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覺得不值。所以他也很少去看母親。母親的贍養全部交給了弟弟。




很多人都道德綁架這位哥哥,說他應該讓著兄弟一些,因為他生活比較富裕,兩口子都是一線雙職工,都是掙高工資的人,哥哥就應該大度一些,把房子讓給弟弟。但我認為同樣是贍養的老人,同樣是老人的兒女,同樣為家裡付出過,母親一句話就剝奪了哥哥的遺產繼承權,就把哥哥嫂子判定為不孝順的人。雖然哥哥最後從母親手裡拿了幾萬塊錢,但是哥哥嫂子在當地的名聲已經壞透了。因為這個壞名聲一直跟著他們,也讓他們和母親越走越遠,心離得越來越遠。所以兄弟姐妹不和睦跟父母偏心有直接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