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留之際不忘遺體捐獻 已故九旬老人達成多年夙願

中新網溫州4月15日電(見習記者 潘沁文 通訊員 婷瑋 朱婧)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11年前的一次讀報,讓家住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的離休幹部楊存泓毅然決定捐獻遺體。如今,這位享年91歲的老人已安然離世,他的遺體也於近日被正式捐獻給溫州醫科大學用於科學研究,其生前捐獻遺體的願望達成。

弥留之际不忘遗体捐献 已故九旬老人达成多年夙愿

楊存泓(中)與家人 鹿城宣傳部供圖 攝

據瞭解,楊存泓1984年從原廣東省水電二局離休,第二年,他跟隨家人來到溫州鹿城定居。2008年的一天,楊存泓從報紙上獲取到遺體捐獻的信息,就萌生了遺體捐獻的想法。2015年,楊存泓與溫州醫科大學茶山校區基礎醫學院簽訂了遺體捐獻手續。

今年4月,楊存泓住進了溫州市中醫院重症病房。4月11日,老人從重症病房調至普通病房。

溫州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的蔣醫生是楊存泓從重症病房轉至普通病房的主管醫生,她告訴記者,楊存泓及其家人從來不避諱提及遺體捐獻,而是特別坦然地跟醫生交代好老人是要做遺體捐獻的。蔣醫生聽說,楊存泓在重症病房時曾給醫生塞小紙條,提醒醫生不要忘記自己是遺體捐獻者,這她令十分動容。

溫州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遺體捐獻遵循捐獻者生前意願,體現了更高的思想境界,令人敬佩;遺體捐獻者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醫學生更是帶著同樣的仁愛之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帶著敬畏之心不斷煉就自身醫術。

日前,溫州醫科大學內舉行了一場低調而莊重的追悼會。追悼會上,楊存泓的兒子楊代奇和楊勁看著父親的遺體,心裡五味雜陳,有不捨,有悲傷,也充滿了驕傲。

楊代奇說,11年前聽到父親提及遺體捐獻,一開始是反對和不理解的。漸漸地,他了解到,“在世時子女行孝已是‘大孝’,離開人世後依舊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是父親追求的高風亮節品格,做子女的沒有理由反對。現在,楊存泓家族孫輩也都瞭解且關注到遺體捐獻,紛紛“點贊”道:“爺爺做得真棒,精神真可貴。”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溫州市遺體捐獻志願登記者157名,實現捐獻44例。鹿城區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遺體器官捐獻者在全社會弘揚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截至目前,鹿城區共實現人體器官(遺體、角膜)登記71人,實現捐獻32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