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哪個對於國家更重要?

qzuser


說起海戰武器,人最容易想到航母,驅逐艦和潛艇。其中最重量級的武器當屬核潛艇和航空母艦。這兩種高價值的武器,如果要對比誰更重要,就需要多方面分析。總體來看,戰略核潛艇的價值明顯更高。

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國家,等同於擁有了一件壓箱底的頂級武器,類似於武俠作品裡的終極武器,一出手就能扭轉局勢。而航空母艦,其實是一種戰術武器。雖然航母具備一定的戰略威懾價值,但其實質用途仍然以執行具體戰術功能為主,更強調進攻作用。

航空母艦分很多種,有輕型航母,中型航母和重型航母。航母其實就是一個移動的機場,搭載戰鬥機,把飛機的起飛陣地前移就是它的核心任務。尤其是在大洋和遠海地區,周圍缺乏可靠大型軍用機場支持時,如何保障艦艇編隊的空中安全就成了大問題。甚至會成為決定一支艦隊生死的關鍵因素。

遠海大洋作戰,才能發揮航母的最大價值。航母在進攻和兩棲登陸時也能體現價值,但航母並非必備武器。即使沒有航母,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這個功能。比方說派加油機給戰機沿途加油,延長飛機的作戰半徑。或者由性能較強的大噸位驅逐艦來執行防空和對陸對海(艦)攻擊任務。

戰略核潛艇就不同了,它是無可替代的。可能有網友覺得,陸基戰略武器不是也能發揮作用嗎。戰略核打擊力量確實是海陸空三基,但最可靠的還是海基。尤其是在二次核反擊的過程中,海基力量是最保險的。空基核打擊也具備機動靈活,難以發現的優點,但飛機需要機場來起降和保障。萬一機場被毀,戰略轟炸機的處境也會很危險。陸基導彈容易被發現和反制,尤其是豎井發射。

總體來看,高質量的海基戰略核潛艇是最靠譜的戰略武器,一個國家可以沒有航母,但最好是擁有戰略核潛艇。也有例外,部分國家最好不要擁有,比方說德國和日本。國際上限制它們發展核潛艇和航母,目的就是維護地區平衡,避免爆發大戰的危險。武器的本質是為了和平,這一點不能違背。


兵說


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相對於航空母艦,戰略核潛艇對於國家安全更為重要!而在國力足夠強大、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足夠高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是必然選擇!
全球現役主要戰略核潛艇對比(“金”、“夏”為北約代號,僅供參考)


全球主要航母對比,技術上的差距遠大於體型上的差別!

目前,全球範圍內裝備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只有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另外還有一個印度也在舉全國之力發展核潛艇;而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有9個,且只有美國和法國兩國裝備核動力航母。因此,個人認為從技術難度來講,戰略核潛艇要高於常規動力航母,而從重要度來講,戰略核潛艇要高於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的所有航母。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的24具“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管


美國正在研發的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單價預計達13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有兩個核心組成部分,一是核動力潛艇作為平臺,二是要有潛射彈道導彈作為威懾手段!要想裝備戰略核潛艇,首先就要有核武器,而目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包括“五常”、印、巴、以、朝等9國,雖然後面4個國家沒有裝備戰略核潛艇,但是做為擁核國家,其國家戰略安全已經有了保障!要想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戰略核潛艇,其實就是要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反擊能力,為本國謀求更多的戰略利益。


全球核武器數量及分佈
全球核態勢示意圖

航空母艦做為目前海上對抗的核心裝備,是各軍事大國努力發展的目標。目前,除了“五常”裝備有航母外,包括印、意、西、巴西、日、泰等國也裝備有自己的航母。其中,意、西、巴西、日、泰等國均不是擁核國家,從戰略上來講,即使他們擁有航母,與其他未裝備航母的國家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其在國際重大問題中的角色遠比不上擁有核武器而沒有裝備航母的國家,這就是航母與戰略核潛艇在提升國家地位方面的差別!
只有像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這樣的規模和實力,才會對國家安全有實質的決定性作用


意大利“加富爾號”輕型航母,作用遠比不上核武器,更別說戰略核潛艇了

戰略核潛艇的作用更像是“定海神針”,有或無直接關係國家地位和戰略安全;而航母是需要組成戰鬥群才能體現作用的體系性裝備,其作用更傾向於“錦上添花”!因此,只要條件允許,首先要發展的會是戰略核潛艇,航母則是在不具備核武器的條件下對於常規武裝力量的補充和提升,對於國家戰略安全並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
我國下一代096戰略核潛艇效果圖


有了戰略核潛艇,發展自己的核動力航母也是大勢所趨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未經允許,嚴謹轉載、洗稿!)


威吶解析


對於不同境遇,不同實力的國家來說,航母和核潛艇擁有不同的意義。這就像對人,是事業重要,還是愛情重要?也許愛情更重要,但在這個現實的社會,沒了事業,你可能就沒了愛情。具體到本題上,整體來說,核潛艇保護你的安全,航母保護你的利益。

我國093、094核潛艇

核潛艇又分為戰略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其中戰略核潛艇的主要意義是維持2次核反擊的能力,而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意義是保護戰略核潛艇。核反擊能力是一國安全的保障,是屬於“底牌”類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對於一個既沒有核潛艇,又沒有航母的國家來說,當然是戰略核潛艇更重要。就跟吃飯與穿衣一樣,哪個更重要?當然是吃飯重要。

但是,當你能夠吃上飯的時候,是吃上更好的飯重要,還是穿上衣服重要?顯然,這個時候就是穿衣重要了。本題亦是如此。當你已經有了還可以的2次核反擊能力,航母的重要意義就凸顯出來了。

夕陽下,海洋上的遼寧號航母編隊

在90年代,甚至是本世紀初的前幾年裡,在我國擁有航母之前,我國曾經有過“要不要建造航母”的大討論。爭論的人群,又分為“潛艇派”和“航母派”。這就是與衣食問題所類似的,是建造更好的核潛艇重要,還是努力研製航母更重要的問題。在支持發展航母的人,曾發生過不少主動捐錢支持建航母的事情,真是其心可鑑日月。也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心中的熱切。當然,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兩者都在發展,而航母得到了大發展。

如果一個國家,只是內需發展,與外界沒有多少聯繫,那麼它大可只需發展核潛艇。但在現代世界,在這樣一個各國各方面聯繫密不可分,甚至是“地球村”的時代,越強大的國家,其利益輻射的面積就越大。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我們需要各國的資源,各國的技術、資金,以及各國的市場。我們的利益走向了遠洋,走向了世界。那麼,這些利益由誰來保護呢?當然是航母。

我們經濟過利比亞撤僑,經歷過也門撤僑,正在進行索馬里護航,一句“歡迎回家”能讓人熱淚盈眶。那一瞬間,感覺到了背後祖國的強大,感覺到了一種無比的安全與溫馨。

我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因為我們有著相對強大的海軍。我們擁有驅護艦艇,我們擁有兩棲艦、登陸艦。核潛艇能夠做到這樣嗎?很難。只是,利比亞也好、也門也好,索馬里也好,都是很弱的國家,如果某些國家也擁有相對比較強的海空軍呢?比如印度尼西亞……對於現代戰爭來說,制空權是很重要的,我們的艦艇編隊需要有人來保護;而這個保護者,就是航母。

此外,航母對於2次核反擊也是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的。比如,它是核潛艇的最好保護者;比如,其自身也可以攜帶核彈以及發射的載體的(裝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或者發射核彈的戰機)。

根據美國戰略家馬漢的“海權論”思想,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各國能源、商品的海上交通線;誰控制了交通線,誰就控制了各國發展的命脈;誰控制了各國的命脈,誰也就控制了世界。我們的國家要發展,我國的百姓在這個世界上要安全,我國百姓在這個世界上的利益要保護,那麼,誰是最好的保護者?航母。不要怕別人說什麼,“友邦驚詫”論那是半殖/民地時代留下的奴性思想。所謂一艘航母是威脅,8艘航母是維護世界和平,就是這個道理。


晨曦軍情


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都是國之重器,兩者的研發成本,技術要求,週期等等方面可以說不相上下,難分伯仲,對於一個想成為世界頂級強國的國家來說,兩者不可偏頗,缺一不可。但是要說哪一樣對於一個國家更重要,非要選擇其中一個的話,個人認為還是戰略核潛艇更加重要一點,航母只是常規武器,而戰略核潛艇則是戰略級武器。

▲各國戰略核潛艇對比

▲俄亥俄核潛艇內部

▲美國福特號航母

比如現在的俄羅斯,俄羅斯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優先保障其戰略型裝備的發展,比如海軍戰略核潛艇項目,近些年來,俄羅斯一直保持著戰略核潛艇的更新換代能力。比如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發展了最新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並且於去年還下水了北風之神的改進型,性能超越美國最新的俄亥俄級。而在航母上,繼承自蘇聯的“庫茲佐涅夫”號一直是能用則用,能省則省,例如原本裝備su-33重型戰鬥機,後來經費不足則改成了米格29戰鬥機,還有航母主機年久失修,曾經出海一趟黑煙滾滾,被西方嘲笑,顯得頗為窘迫。

▲北風之神級連續發射4枚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依然敢於同美國正面對抗,憑的就是其強大的水下核力量,美國航母那麼強大,也不敢輕易去惹惱俄羅斯。再比如我國,在核潛艇和航母上也是先發展的戰略核潛艇,後發展的航母,而且戰略核潛艇的保密程度遠優於航母。再例如法國,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工,航母依舊是使用那艘用了20多年的戴高樂,還打算用到2040年,其新航母規劃未見蹤影,這些都可以看出只要有能力建造戰略核潛艇的國家都會將戰略核潛艇當做優先方向。


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戰略核潛艇更加重要一點,畢竟戰略核潛艇的戰略兩字在那擺著,只要還有一艘戰略核潛艇存在,對手始終都會寢食難安。


軍備時刻


航空母艦和戰略導彈核潛艇都是一個軍事大國的戰略級別武器系統,都是軍事大國綜合國力的體現!



但是從戰略級別上看待,航空母艦與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重要程度上還是有區別的,航空母艦屬於威懾性攻擊武器,可以同時兼顧核作戰能力和常規作戰能力,屬於一個軍事大國的外延性裝備!



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戰略威懾能力的中堅,是執行戰略威懾和二次核反擊的武器,其重要程度要高於航空母艦,在國力、技術和能力還不具備全面發展這兩種武器系統時,絕大多數軍事大國優先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情況來看,很顯然其重要程度要優先於航母的!



這個例子就是英法和俄羅斯這樣的核國家,英國可以不發展航空母艦,不發展空基核打擊能力和路基核打擊能力,但會優先發展海基核反擊能力,即優先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即便在戰略導彈核潛艇和核彈頭技術不夠成熟的時候,採用美國的技術,也會優先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平臺!



法國更不用說,法國是有機會從美國獲得和技術的國家,但是法國人選擇了獨立研發核武器系統,包括戰略導彈核潛艇,在這方面法國對技術的安保級別對美俄是無差別的!



俄羅斯也是如此,蘇聯時期就是優先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而航母則是錦上添花的行為!


涇水書生


戰略核潛艇是核反擊力量,而航空母艦是常規性的作戰力量,因此兩者的可比性不大,反倒是攻擊型核潛艇與航母的地位有一拼!核潛艇一般在和平時期輪換進行戰備巡航,在任何時間根據命令打擊任何地方!而航母是一個海軍強國維持海上力量的核心,它能覆蓋的攻擊範圍涵蓋海陸空幾乎所有的目標,是不可或缺的行動基地。而戰略性核潛艇只具備有限的水下攻擊能力,它主要使用核導彈進行最後的反擊作戰,因此對於一般的軍事強國而言,航母的地位更重要一些!但根據國情的不同兩種武器的優先成度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海上實力日益萎縮的俄羅斯,對他來說戰略核潛艇的價值直接關係到最後有效的核反擊力量,是遠勝於航母的關鍵性裝備!普京曾說過:既是賣掉克里姆林宮也要把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造出來,因為它關係到國家安全。很明顯普京的意思就是依靠幾艘戰略核潛艇,增強俄軍的核威懾力,從而讓虛弱的俄羅斯多一層安全保障。俄羅斯海軍日漸萎縮無力建造大型水面艦艇,唯一的航母也被起重機砸毀,雖然它依然保持向海洋進軍的意志,但也力不從心,去年下水的波爾塔瓦號木質帆船在向彼得大帝致敬的同時,也是在表達發展海軍爭奪海洋的決心。


目前,俄海軍最緊要的就是儘快完成10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全面提升核打擊能力保障俄羅斯的安全,它不是不需要航母而是現階段發展航母很不切實際。航母是非常昂貴的,美國最新一艘布什號造價突破45億美元,它的排水量達到104000噸與福特級相當,而後者的造價突破了130億美元;大英帝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造假50多億英鎊,如果再加上單價過億的F-35B戰鬥機,這艘排水量65000噸的航母總投入也要超過100億美元,這都是俄羅斯承擔不起的高投入武器。

相比之下,排水量1.8萬餘噸的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就是廉價武器,前8艘俄亥俄級造價12億美元,再加上24枚三叉戟C-4/D-5彈道導彈的投入(單價大約3000萬美元),不會超過22億美元;後10艘俄亥俄級的造價是20億美元,再加上24枚三叉戟D-5彈道導彈總投入也不到30億美元?與同時代的尼米茲級航母相比簡直就是平民的武器!這也是俄羅斯目前專注優先打造戰略核潛艇的原因。

(美國計劃建造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

俄軍新銳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排水量1.7萬餘噸,第一艘的造價竟然只有7.7億美元!12枚圓錘彈道導彈的單個造價也就5000萬美元!總的投入只有可憐的13.7億美元!這簡直是白菜價了!但就是這麼便宜的武器俄羅斯都玩不起,由於政府投資不利,第一艘北風之神從1996年開工到2014年服役,用了整整8年時間建造。而且前三艘潛艇也出現了沒下水就過時的尷尬,類似的情況只有印度常有。



北風之神從第三艘開始進行了大改,確切的說在前兩艘建造期間細節改動從未間斷。第三艘的圓錘導彈數量從12枚增加到16枚,艇殼重新設計和設備重新調整的改動也非常大,這就是俄羅斯的現狀,由於經費不足武器發展嚴重滯後,它目前不可能打造昂貴的水面戰艦,只能依靠廉價的戰略核潛艇保護自己。航空母艦雖然不是俄羅斯最需要的,卻是很多國家必備的武器。


皇家海軍就不惜一切的打造航母,為了應對工黨裁軍的壓力,海軍甚至欺騙它說無敵級航母是載機巡洋艦,苦等著海鷂式戰鬥機上艦才最終變成航母。為了讓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二號艦順利建造,皇家海軍不得不變賣家當,海洋號兩棲攻擊艦和23型護衛艦都被捨棄,可見航母對英國的重要性。


此外皇家海軍還保持4艘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配備16枚三叉戟導彈,全部在上世紀服役,平均造價只有12.5億美元!算上導彈的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可見英國也是在戰略核潛艇已有的情況下才大力發展航母,後者的重要性還是更大一些吧!



兵器世界


毛主席說過,戰爭的最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哎,看毛主席的軍事著作還是我高中時期。看到這句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覺得是金句,非常喜歡。然後我同桌的男生一臉鄙視的說:這不廢話嘛,誰不知道。這都是典型的智力跟不上去,跟他解釋也多餘。話看著簡單,實際上即便是很多的將軍、元帥到戰場也犯渾,搞不清次序,吃敗仗。

先把兵掐在自己手裡,保證部隊能經營下去,然後再找機會去消滅敵人。

即便是咱們個人,在現代社會,你要考慮的也應該是自己怎樣先立住腳,怎樣先活下去,然後再研究發家致富對不對?

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也是這樣的關係:

戰略核潛艇就是先用來保存自己的。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為什麼?因為有了核潛艇,我們國家才會安全。有了戰略核潛艇,別人才不敢把你逼急眼了。

一條戰略核潛艇可以搭載十幾、二十幾枚洲際彈道導彈,每枚導彈上可以搭載1-10枚核彈頭,每顆核彈頭都有40萬噸當量的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20倍。

一條戰略核潛艇可以摧毀一箇中等的國家,摧毀一個大國有5條也就差不多了。威力是十分可怕的。有了它,別人就不敢動你。這就做到了:保存自己。而我們也一定要把保存自己放在前面的,要最先解決的。

所以不管當初多窮,拼上家底,勒緊褲腰帶,也要搞原子彈、氫彈、導彈乃至於核潛艇。為啥?這些是保命的。

航空母艦就是後用來消滅敵人的。

有了核潛艇,就做到了保存自己。但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我們也不能沒事就惦記扔核彈。跟菲律賓有島嶼衝突了,你就讓核潛艇扔氫彈,這明顯是不能夠的。核潛艇是保命的,不到萬不得已還用不上。

然後對於航母大家也要清醒的認識,這是進攻型武器。所以咱們國家自從有了航母,就有朋友喊用來對付T灣、用來解決南海、東海的爭端......這是胡鬧。航母不是宅男,沒有把航母部署在自己家門口的。

航母是要部署在敵人的家門口的,而且是幾千裡,上萬裡之外的那種。就像前幾天英國張羅在新加坡建立軍事基地,就是這個道理。它要把航母艦隊部署在很遙遠的位置。就咱們而言,要是僅僅因為家門口這點事,也就沒必要建航母了。

航母是用來遠洋決戰,把戰場開在敵人家裡的裝備。

哪個重要?戰略核潛艇。

因為你得先有戰略核潛艇做到先保存自己,然後再研究擁有航母去消滅敵人。

核潛艇是在說:你別惹我。

航母是在說:我要打你了。

如果你不惦記打別人,又有了核潛艇,對航母的需求並不緊迫。咱們已經有航母了,所以說惦記打別人可能會讓某些人覺得不舒服,那咱們換個說法:走出去,境外殲敵,遠海接觸......其實都是一回事。

我們國家在上個世紀50年代、60年代,那麼窮,依然在拼了家底,大躍進式的追求核潛艇。但航母,實際上是到了最近這些年,國家已經很富裕了,才按部就班的開始上馬。這就能看出兩者的差距。

核潛艇很緊迫,航母可以慢慢來。

自保很緊迫,打出去,不著急。


銳視覺何老師


航空母艦與戰略核潛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所承擔的責任各不相同,總體看來他們之間各有側重點,對於國家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自明的。只不過航空母艦更具多樣性,而核潛艇多具威懾性。航空母艦可以條件適合就能使用,威懾行更加實際。戰略核潛艇核威懾性更強,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他們之間具體體現在哪裡裡,我們分別來看!
俄羅斯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更注重的打擊能力,比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其擁有44架FA-18E/F大黃蜂戰鬥機,擁有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完全可以控制住1000公里範圍內的軍事打擊行動。而且其配備的4-6艘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通常都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擁有至少1500公里的對陸打擊能力。一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幾乎就是一箇中小型國家的軍事實力。


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編隊配置

航空母艦擁有更大的靈活性,航空母艦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攻防利器。上面說的是尼米茲級的進攻能力,同時它的防守能力也是一樣強大。在空中其裝備5架E-2C預警機在距離航母300公里處完全可以撐起一張嚴密的大網,防禦空中來襲的目標,而同時還擁有S-3固定翼這樣的反潛機,和水下攻擊型核潛艇,這都保障了航母的水下防禦能力。同時也可以轉變為水下進攻能力,這也是航母任務的靈活性。
我們未來的核動力航母編隊


航空母艦的複雜性,是航空母艦各國裝備減少的主要原因。大型航母只有美國裝備11艘核動力航母,而其他國家基本都是中以下的航母。航空母艦不只是一艘航母的問題,而且整個體系的問題。通常他需要作戰艦載機,配套特種作戰飛機,護航艦艇,水下攻擊型核潛艇。而這些武器裝備都是高技術複雜兵器,根本就不是中小國家能玩得起的。正是因為航母的多兵種聯合組成的完備體系,才讓其擁有更加實際的威懾力,這一點是戰略潛艇根本做不到的。
遼寧艦航母編隊


戰略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主要的作用就是扮演偷襲者的角色,戰略核潛艇通常都是獨來獨往,從來不透露自己的行蹤,以保持行動的隱蔽性。僅通過這樣的,行動隱蔽性來威懾對手,不要輕舉妄動。戰略核潛艇配備的都是戰略核導彈,別管是美國的“洛杉磯”級核潛艇,還是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甚至包括我們的094型核潛艇都是戰略導彈核潛艇。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大洋之上,給對手以最大的戰略核威懾效果。


畢竟路基核武器很容易被第一波核打擊所毀滅,那麼位於大洋深處、不知蹤影的核潛艇還可以發起第二次核反擊的能力。這也是世界主要核大國要研製並保持戰略核潛艇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對潛在對手形成有效的核威懾能力,以達到微妙的核平衡。所以,戰略級的核潛艇是保障一個國家不被核平的基礎,其擁有的是強大的核威懾能力。

所以,兩者之間都是國之重器,其作用和價值都不可相互替代。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都是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也都是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的基石。總體上看,航母的使用效率要更加直接有效,可以讓對手直接感覺到壓力,而在相互的角逐當中有所收斂。返觀戰略核潛艇卻收不到這樣的效果,他更想是讓對手捉摸不定的幽靈,但是爆發核大戰的可能性還是更低一些!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無論是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還是在本國遭到敵方核打擊之後再進行核反擊,戰略核潛艇的任務說白了就是:打核戰或者說是準備打核戰。戰略核潛艇是確保護本國不受核打擊、不受它國大規模侵略的最後一道防線,起到核威懾的作用,屬於防禦型的戰略武器。雖然航空母艦有時也被看作是“戰略級武器”,但卻屬於常規武器裝備,屬於進攻型的武器裝備。



戰略核潛艇搭載的武器是潛射型彈道導彈,換句話說就是,戰略核潛艇是從水下發射核武的平臺。拋開搭載核彈頭的潛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題主的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核武器與航母哪個對國家更重要?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當然是核武更重要!從戰略核潛艇與航母的用途上來說,對於一個國家,戰略核潛艇的意義、作用更重要,是一個國家維護戰略安全的基石——戰略核潛艇比航母更為重要。


核“三位一體”指的就是同時具備陸基、空基、海基核打擊能力,以海基最為隱秘或者說是生存能力最強。目前,僅有美、俄擁有真正的“三位一體”打擊能力,我國勉強算是(轟6K的航程剛剛達到戰略轟炸機的及格線),其它國家根本就不具備。海基發射核武的平臺就是戰略核潛艇,截止到目前為止,擁有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只有美、俄、英、法、中、印這6個國家。五常是合法擁核國家,印度雖為非法擁有國,但一直在努力發展它的戰略核潛艇——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已服役1艘殲敵者號。


戰略核潛艇雖然比航母重要,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用武之地——發生核大戰的幾率極低,後果更是難以想象。“核裁軍”喊了這麼多年,進展卻始終不大。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先後提出核武小型化、更新現有核武庫、研製新型核武器、退出中導條約等。美國的常規軍事實力世界第一,其它國家相差甚遠,連美國都捨不得裁掉核武器,更不用說其它核大國了。儘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輕易把核武器用於戰場,但沒有這玩意肯定是不行。

戰略核潛艇就是搭載核武的平臺,它的作用可不是航母能夠代替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美國擁有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共11艘,其退役的小鷹號航母都比其它國家現役航母的戰鬥力更強,但美國現役的戰略核潛艇不僅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之一,其服役數量也只有俄羅斯能夠相提並論——遠超其它各國。美國海軍的實力遠非任何一個國家海軍能夠相比,但它並沒有因其龐大的航母戰鬥群而減少其戰略核潛艇的數量。由此可見,航母數量根本無法影響,也不能替代戰略核潛艇。


航母利用其艦載機能夠對敵進行精準的遠距離打擊,可遠離本土作戰,可執行反潛、反艦、對空、對陸攻擊等作戰任務,也可執行護航、反恐等其它任務。比如伊拉克戰爭等,都離不開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在和平時期,用到航母的地方都很多。戰略核潛艇到現在為止,尚未參加過直正的實戰(美國由戰略核潛艇改造出來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不能算)。但不能因為它沒用過,就說它沒用,或者說是用處不大——俄羅斯無力投資研製新航母,但其戰略核潛艇的發展始終未曾停止過,從這上也能看出哪個更重要。


儒道之主


如果在戰略核潛艇和航空母艦兩者中選擇一個更加重要的話,那麼一定是戰略核潛艇了,因為戰略核潛艇是搭載洲際戰略核導彈的核潛艇,他是一個大國最後的底牌,航空母艦畢竟是常規武器,他可以在對付小國,或者一場海上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是超級大國對打,如果是世界頂級強國對戰,那麼戰略核潛艇就將會是決定性的力量,就會是決定雙方勝負最後的手段。

上圖是美國最早的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下圖是蘇聯最早的戰略核潛艇H級,他們服役時間的差距,以及技術性能的差距,讓蘇聯在一開始處於核競賽的劣勢之中。

裝備航母並不能帶來必然的安全,歷史上,阿根廷就曾經裝備過一艘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排水量2萬多噸,裝備了彈射器,可以起飛超軍旗攻擊機,然而在馬島海戰中沒有發揮出什麼大的作用,最終被壓在港內不敢出門。試想一下,如果阿根廷海軍裝備有一艘戰略核潛艇,英國還敢動手打馬島海戰嗎?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退役了蘇聯時期建造的航母,但是保留了蘇聯時期建造的戰略核潛艇。圖為蘇聯時期建造的德爾塔型戰略核潛艇。

裝備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在別人侵犯他的時候,總是要掂量一下的,他的裝備會讓一個國家長期免受被動戰爭的煩惱,也是核大國維持自己戰略地位的必然選擇。戰略核潛艇曾經是美蘇冷戰爭霸時期的重要競賽領域,美國在60年代率先退出了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而蘇聯則是在60年代末才拿出了H級旅館級戰略核潛艇,這讓蘇聯在美蘇爭霸一開始的階段處於核力量的弱勢。

俄羅斯建國後,在很少擴充水面艦隊的情況下,優先建造了4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以穩定和鞏固自己的大國地位。

如果一個大國衰落後,他會選擇留下航母還是核潛艇?我們看看俄羅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馬上出售了2艘莫斯科級反潛直升機航母,4艘基輔級航母,只留下了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繼續使用,而戰略導彈核潛艇,除了4艘颱風級實在無力維持之外,其餘基本上全數保留了。對於俄羅斯而言,蘇聯解體之後,能夠穩定俄羅斯大國地位的只有戰略導彈核潛艇。所以,俄羅斯海軍雖然近年來沒有擴充水面艦隊,但是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級,卻造了4艘,還要再造4艘。

如今印度海軍也在尋求發展戰略核潛艇,圖為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它可以發射大地系列彈道導彈。

航空母艦不會讓兩個大國之間互相忌憚,不敢開戰,但是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存在,會讓兩個大國在選擇對抗的時候,多很多的冷靜和迴旋餘地。北約如何東擴,美國如何壓迫,俄羅斯本土也還是無憂的,因為誰敢動人家本土,人家就敢扔核彈。而且戰略導彈核潛艇可以讓一個國家獲得可靠的二次核反擊的能力,畢竟在敵人突然發動的核打擊下,能夠存活的核反擊力量,戰略核潛艇是肯定會有的。

圖為海上閱兵中的我國海軍094B型核潛艇。


一個核大國能不能進行有效的核威懾,戰略核潛艇有沒有投入戰備值班就是一個象徵。如果戰略核潛艇整天呆在港內不出去,那麼就是沒有形成足夠的威懾力,如果誰的戰略核潛艇沒事就在全球轉噠,那麼他就隨時具備讓核潛艇在全球任何陣位上出現,並發動核打擊的能力,這可比航空母艦嚇唬人管用多了,起碼超級大國是吃這個的,是認可這個威懾的。

圖為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核世界主要戰略核潛艇的線圖。目前為之,只有聯合國五常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


試想一下,兩個超級大國開戰後,支撐他們堅持打下去的決心的,是航母還是戰略核潛艇?想通之後就能明白二者的關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