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黑洞照片是5000萬年前的,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過去的歷史也在以某種形式存在著?

KaliSheel


確實如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地球過去的歷史並沒有消失,而是存在於宇宙之中。如果我們可以去到宇宙遙遠的地方,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任意時候的地球景象。因為光速是有限的,光傳播到任何地方都需要時間,並且光在空間中不會消失。

第一個被直接觀測到吸積盤的黑洞在5350萬光年之外的M87星系中心,在不考慮空間膨脹的情況下,M87黑洞的吸積盤所發出的光需要5350萬年的時間才能走完5350萬光年的距離,最終抵達銀河系中的地球。因此,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其實是5350萬年前的光子,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其實是5350萬年前的黑洞(吸積盤)。

但我們現在無法看到目前的M87黑洞,因為它的吸積盤所發出的光還沒有到達地球。如果現在的M87星系黑洞突然消失掉,我們也是不會知道。

同樣的道理,地球在5350萬年前反射出去的太陽光現在剛剛抵達M87星系。如果M87星系中存在超級先進的文明,他們是可以觀測到5350萬年前的地球。只不過為了在可見光波段觀測到地球,M87星系中的超級文明需要建造一架巨大無比的光學望遠鏡,口徑至少為32萬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25倍,或者地月平均距離的85%。如果他們想要看到地球上的動植物,則需要更加龐大的望遠鏡。但不管怎樣,他們目前無法觀測到現在的地球,不會知道地球上已經出現了文明,因為現在地球的反光還沒有到達M87星系。

地球的反光可以一直在宇宙空間中傳播,不會消失,除非光子遇到其他天體被吸收。在與地球相距一定距離的地方,可以接收到地球在過去某一時刻反射的光,從而就能觀測到過去某一時刻的地球。例如,在月球上,看到的是1.3秒前的地球;如果在距離地球45億光年的地方,還能看到剛剛形成的地球。

只不過地球太小了,並且本身不光,只能反射太陽光,又小又暗的地球很難在遙遠的地方被觀測到。因為經過一定距離的傳播之後,地球反光的強度會迅速減弱到宇宙背景噪音的程度。

總之,光攜帶著宇宙的信息不斷在空間中傳播,接收到這些光,就能瞭解宇宙的歷史。我們觀測越遙遠的宇宙,就能接收到越古老的光,從而瞭解到越早之前的宇宙。

我們所能接收到的宇宙最早之光可以追溯到138億年前,那時剛剛形成38萬年的宇宙發出了第一縷光。但隨著空間的膨脹,這些光的波長不斷拉長,現在已經變成了微波,肉眼無法看見,只能藉助射電望遠鏡來探測到它們,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火星一號


這個問題我小學的時候思考過,你又勾起了我的回憶。

那時候看海爾兄弟,記得有一集說速度超過光速,時間就可以倒流,看完動畫片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呢?是不是真的可以回到過去?

睡了一覺,忽然想通了,超過光速,理論上就代表可以看到過去的影像,假如我們以光速的n倍飛離地球,一段距離後停下,看到的地球,肯定是過去的地球影像。

敬你一杯,異想天開的童年^_^



依然sun


前幾天公佈的黑洞距離我們有5300萬光年,所以我們“看”到的黑洞,是它所發出的光線,經過5300萬年的長途跋涉來到地球后,被我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望遠鏡捕獲後成像的結果。因此可以說,我們所看到的黑洞照片,只是它5300萬年前的樣子。至於它現在怎麼樣,我們只能夠在等到5300萬年後才能夠看到。



正如題目中說的,既然黑洞的照片可以“延遲”5300萬年被我們拍攝到,那麼我們過去的歷史,是不是也以某種形式存在著呢?

確實如此,我們過往的歷史都還存著在,並沒有消失。物理學又一個定律,叫做“信息不滅定律”。即信息的量不會被毀滅,只會發生存在形式的改變。比如一堆柴火燃燒後,柴火的信息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一堆燃燒後的粉末和燃燒是發出的光子。如果可以把這些信息全部收集到,那麼我們就可以還原這堆柴火的信息。不過,信息雖然不會消失,但是我們卻無法收集到所有的信息,而且一些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還會再次發生轉變,所以想要原原本本地還原之前的事物,基本不可能。同樣,我們看到發佈的黑洞照片很“模糊”,原因也是我們得到的有關黑洞的光子信息太少,不足以展示黑洞更為精細的結構。




我們的過往,也被光子記錄了下來。比如2000年前的秦國,如果我們在2000光年左右的地方把地球來的光子都收集到,那麼就可以還原當時秦國的情形。而且收集到的光子越多,信息越準確,看到的圖像越清晰。

所以,世界就是這麼奇妙。


科學探秘頻道


其實之前還有點不明白時光倒流的問題,現在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明白了,相對論的速度超過光速時間倒流的問題。其實想通了很簡單,那就是假如我能乘坐一艘超光速飛船遠離地球,同時地球向我飛行的方向發射信號,如果我比光快了一個小時,那麼我這個時候看觀察到的地球信息就是一個小時前的地球信息,因為我如果停下來要等待一個小時才能收到正常的地球發來的信號。這個時候我看到的地球信息將是我出發前的信息,但是悖論也出來了,我此刻到底在地球上還是在現在的觀察點?(其實真正的我在觀察點,我看到的只是光攜帶的信息)。我知道超過光速不可能,更別說兩倍光速,只是腦洞一下。但是如果真的發現蟲洞,並且利用蟲洞實行時空躍遷是否會實現時間倒流呢?就好比我從體育場上跑圈,你們從跑道上跑,而我橫穿體育場,我到了對面的時候你們還要等一會才能追到我。也就是說我收到的信號就是很久以前地球上發出的信號,有可能是幾萬年前。

我們拿河水來打比方。如果我從出發點順流而下,河水的速度是5,我出發的速度是7,那麼相對於我來說河水就相當於逆流了對吧?所以我要等待一會才能碰到出發時的水流。如果我速度更快,達到11或者更快,是不是就能看到更早之前從這裡出發的水流?對於我來說,時間是不變的,但是對於我現在的觀察點來說,我看到的是我出發之前的水流。如果我現在再向出發點迴游,因為是逆流,所以往回走是時間加速流逝,所以當我回到出發點的時候時間正好是我經歷的時間,所以時間對於我來說是不變的,但是在超光速的過程中如果我能觀察到地球的信息,那麼這個信息就像我順流時超過流速一樣,這個時間是倒流的。

同樣,如果這條河是彎曲的,我從彎曲的河道旁邊抄近道過去,會更節省時間,如果這個彎曲非常大,像一個圓圈一樣,那麼節省的時間更多,也就是說我走捷徑會看到更早之前的水流,蟲洞就是這個原理。如果蟲洞可以逆行的話,再從蟲洞回去,那麼回到出發的地方,我看到的水流應該是我沒離開卻經歷相等的時間流逝的情況,所以時間對於我來說沒變,出發點也沒變,變的你所處的觀察點,能追到更遠的觀察點就能看到更久遠的信息流,僅此而已。


醫聖張仲景


既然黑洞照片是5000萬年前的,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過去的歷史也在以某種形式存在著?

理論上來看確實如此,宇宙就是一個超級且有著無限容量的存儲空間,而且方式也很簡單、暴力又直接,唯一的索引是時間!如何來理解這種形式?其實很簡單,如下一一道來!

一、這種“存儲”方式是什麼原理?

這種存儲是粗放式的,而介質就是光!太陽系誕生已經超過45.5億年了,似乎我們已經無法追溯到遙遠的過去,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因為光的傳播是有速度上限的,而宇宙似乎“無限大”,因此太陽誕生的第一縷光,總是會有一個角落裡可以看到!

二、在多遠的距離上可以觀測到太陽系的第一縷光?

太陽系的第一縷光假定它是在45.5億年前,那麼第一縷光從那一刻開始已經跨越了45.5億年!這個位置在哪裡呢?

上圖是100億光年尺度上的宇宙,45.5億光年差不多多是上圖中心向外一半的三維球面內,只要在這個位置上有一具超大口徑的望遠鏡,那麼即可觀測到太陽發出的第一縷光!當然這個口徑也許有些超出想象,但理論上來看完全沒有問題!

三、假如M87星系上有超級文明在觀測太陽系,他們看到的是什麼時代的地球呢?

當然他們將看到5500萬年前的太陽,當然那會的太陽與現在並沒有多少區別,但地球差別可就大了!5500萬年前的地球剛好是恐龍滅絕1000萬年後,即創新世!人類尚未誕生,連猿猴都還沒有,那會在地球上蹦踏的猿猴祖先是普爾加托里猴!

原上猿都還需要2000萬年後才會誕生!當M87星系中的超級文明“觀測”到如此場景時,他們肯定能推測到現代地球已經面目全非,當然能發展到什麼程度也許是想象不出來!

假如他們有能力趕往地球的話,那麼假如他們從現在出發,以光的速度,很抱歉他們不能即刻到達!需要在5500萬年後才能到達地球,距離他們觀測到地球已經過去了1.1億年!

假如他們擁有能達到最高曲速的飛船,即光速的199516倍,那麼他們也要經過275.7年後才能到達!當然這個時間儘管有些難以接受,但已經是我們能想象到的最快速度了!除非實現了更不可思議的蟲洞技術!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回答區看到的是一色的答案:理論上確實如此,我們過去的歷史以某種形式存在著,信息是守恆的,因為物質是守恆的。

我不由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問題,我們的隱私豈不也正在被其他智慧生物看到了?人類之間發生的醜惡事情豈不沒完沒了地保存下來傳播出去?

人在密閉的房間中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發出的光線信息沒有任何外洩,這些光線和它攜帶的信息最終被牆壁、沙發和床吸收,你說這信息還守恆嗎?


難道說這些光線信息被牆和沙發保存下來了?顯然不是,這些不同波長的光線能量被牆和沙發吸收轉化為它們統一的內能,信息被抹平了,當然牆和沙發為了和外界環境保持平衡,它們會向外進行長波輻射,信息徹底沒了。

的確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繫的,這一點在哲學上和量子力學上都給予了肯定,在物理上它們之間最有效的聯繫方式就是四大作用力,媒介就是時空和光,它們把自然界四大作用力都包括了。因為時空的變化就是引力,而其餘三種力都和光有關係,所以除了時空和光沒別的了。咱們先來說一下時空聯繫,除非是大質量物體的加速運動才會引起時空的波動,像我們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類根本無法引起時空的波動或者只能引起可以忽略不計的波動,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地球及地球上的人類對於遙遠的星系來說是沒有時空影響的,地球只能單方面感受到這些大質量天體的時空波動――引力波。

那麼這地球和遙遠星系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光了,和地球相距較近的還好說,但如果非常遙遠,地球傳播的光線被阻隔吸收後,信息就不會存在了,這是很有可能的。地球及地球上的人類太小了,它們發出的光根本沒法和恆星發出的光相比,更不能和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等離子體的吸積盤相比,



像這次被人類拍攝成首張黑洞照片的M87星系中央黑洞,它的吸積盤溫度高達十幾億度,這個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形成的環狀結構即陰影部分直徑達1000億公里,

這樣超大天體發出的光,也只有低頻射電波段才能傳到地球,根本看不到可見光。像我們小小地球發出的光在漫長的傳播當中早被茫茫太空和天體所吸收,根本傳不遠,信息早丟失了。遙遠的星系沒有接受到地球發出的光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地球對於遙遠的星系是不存在的,站在遙遠的星系是看不到地球過去發生的事。就像在我們地球看不到遙遠星系中的一個恆星系中的一個小行星一樣,地球和這個小行星彼此可以認為是沒有任何聯繫。有人說現在站在2000光年外的星球上能夠看到秦始皇登基的場面,純是扯淡。

地球的光傳不了這麼遠就被吸收了,信息是不守恆的。歷史的保存不止是影像,還應該有聲音和氣味,請問氣味分子能傳出去嗎?聲音的振動在沒介質的太空中也能傳播嗎?它們也是信息,傳播不出去,那就是信息不守恆。退一萬步講,地球的光即使傳出去了,遙遠的星系上的智慧生物看到的也不是人類的歷史影像,而是信息丟失面目全非的低頻射電波而已。

總之,我們地球的歷史過去就過去了,傳播出去的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沒有什麼特殊形式存在,只是一些光線而已,這些光線很容易被吸收改變,因此信息很容易丟失。所以大家不要擔心自己的隱私被別人看到。做了錯事改了就行,不會成為終身的印記。


物原愛牛毛1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其實很有意思,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的。

其實科學家所知道的很多歷史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那他們靠的是什麼呢?

說白了就是:光!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光”是絕對的,空間和時間都是相對的。

光是絕對的會如何呢?我們能看到很多事件,在我們看來是這個時候發生的,但是在其他星球上看,就是幾年以後的事情。所以,其實“光”帶著很多過去的信息。

就拿我們照鏡子來說其實我們看到的也是過去的“自己”,人折射光到鏡子上,鏡子在反射到你的眼睛你,整個過程,都要靠光子的運動實現。所以本質上,人眼所看到的東西都不是當下,而是過去,也就是我們說的歷史。

從這裡出發,科學家就在思考,那宇宙最早的光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呢?

根據大爆炸的理論,在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光從粒子粥當中得以跑出來,彌散在整個宇宙空間之中。於是,許多人都在找宇宙大爆炸之後38萬年的光。後來,兩位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找到了它們,這也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因為這個發現獲得197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你還記得很早以前得電視經常會有雪花屏也就好理解了,那個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造成得。

這些光其實就包含著我們所能知道得最久遠的歷史,是現在天文學家手裡的必備研究材料,距今138.2億年之久。


鍾銘聊科學



我們看到的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照片其實只是5500萬年前黑洞周圍的吸積盤,而黑洞現在的樣子正在以光速向地球飛來,不過要等到5500萬年後才能被我們看見。

由於光速的限制,我們永遠無法看到宇宙的實時狀況,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星系照片都是那些星系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年前的樣子,有可能目標星系現在早就和另一個星系合併甚至是被毀滅了,但我們要等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年後才能知道。

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手段就是儘可能收集遙遠星系發出的光子,而本次拍攝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手段是儘可能收集黑洞吸積盤的電磁波。麥克斯韋方程組告訴我們光本質上就是電磁波,而電磁波的傳遞速度也是光速。因此全宇宙大部分物質都在不斷向外發射光子,也就是發射電磁波。

光子攜帶的信息每時每刻都在宇宙中以光速飛奔,我們的哈勃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不過是接收到這些光子和電磁波而已。如果有一個科學技術極度發達的文明在500光年外用超級望遠鏡觀測地球,那麼它們就能看見達芬奇剛剛逝世,如果它們在6500萬光年外的地方看地球,那麼就能看見恐龍的滅絕。

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永生,因為我們反射的光子帶著我們的音容笑貌和所作所為一直在宇宙中飛行著。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我們人類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來自M87星系,它距離我們有5000多萬光年,由於光速的限制,我們接受到的數據也只是5000多萬年前的,而現在它所發出的光我們根本接受不到。黑洞現在是消失了還是什麼我們也無法得知。

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太陽也是8分鐘前的太陽,看到的月亮是1.3秒前的月亮一公里外的建築物也是5微秒之前的樣子,甚至你站在我面前我見到的你也只是3納秒前的樣子,所以說我們看到的東西都只是過去,只不過在地球上我們可以忽略這個時間,而在茫茫宇宙中,光速就顯得十分緩慢。




相反的,在月球上的人看到的地球是1.3s前的樣子,那麼站在1000光年以外的地方看到的地球豈不是1000年前的樣子,還能看到封建王朝的中國。

理論上確實是這樣,因為光子從物體發出之後是不會憑空消失的,我們地球上所發生的一切都在宇宙中以光的形式飛往宇宙深處,所以說我們過去的歷史還在保存著。

但是距離越遠,觀測到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也就越困難,根據旅行者一號在太陽系邊緣拍的地球照片來看,地球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像素點而已,而看到地球上所發生的事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超越光速去看到地球的過去,但不排除有外星文明可以觀測到地球
的歷史。


神秘大百科


是的,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比光速傳播更快,信息從地球傳播到觀察點需要時間,觀察點離地球越遠,信息傳播需要越久,看到的就是越早的地球。

在別的地方永遠觀察不到地球現在的樣子,只能看到地球過去歷史的不同階段。月球看到的是1.2秒之前的地球,太陽看得的是8分鐘之前的地球,在比鄰星,也在4光年之外,可以觀察到4年前在地球發生的事情。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深處的宇宙中的遙遠星系時,甚至可以看到數十億年前地球年輕時的樣子,甚至生命起源的過程。因為宇宙在膨脹,而且膨脹似乎在加速,所以最遙遠的星系,相對膨脹速度已經超過了光速,就可能永遠看不到地球,地球對它們而言永遠都是未知的。同樣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都是過去的宇宙,”現在“的宇宙我們無法觀察到,宇宙最遙遠的那些星系我們永遠看不見。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去那麼遠的地方觀察地球的歷史,因為需要比光速還快抵達那裡,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無限的能量。

在相對論中,所有的東西(所有的定律,因果關係等諸如此類的東西)都是局部的,這意味著唯一與此時此地發生的事情有關的是過去此時此地光錐中的所有東西。我們從不與現在當下的其他事物互動。因為沒有任何效應能比光傳播得更快,如果手機屏幕離眼睛距離為30釐米,你現在看到的屏幕實際上是一納秒之前的屏幕。

愛因斯坦說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區別只是一種頑固的幻覺。”愛因斯坦並不否認時間的存在,相反,他拒絕區分過去、現在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