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標準化建設村公有產權衛生室

客家新聞網訊 郭洪福 記者楊成雄報道:近日,記者來到于都縣葛坳鄉大田村,看到在村部休閒健身廣場旁邊,一幢白牆黛瓦、湖藍色鑲邊的村公有產權衛生室格外引人注目。走進村衛生室,乾淨整潔的器械擺放規整有序,觀察室、治療室、藥房、公共衛生室依次排開。村醫譚芳銘正忙著給幾個村民看病,安裝檢測新近配置的心電圖機、簡易擔架等醫療衛生設備。

于都:标准化建设村公有产权卫生室

圖為新建的于都縣葛坳鄉大田村衛生室。

村級衛生室是縣域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網底細胞,也是落實早發現早治療、防範因病致貧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于都縣按照標準化、規範化、形象化的要求,啟動實施村級公有產權衛生健康服務室標準化建設,覆蓋全縣316個村,從過去寥寥幾間民用房辦醫到如今的公有房“八室一間”標準化配置,村衛生室顏值、內涵全面提升。

據瞭解,于都縣貧困戶中因病致貧比例達到40%,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總體不足,早年建成的衛生室面積小,功能分區不明,大都為產權私有。對此,該縣將公有產權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作為縱深推進健康扶貧的一項重要工程列入年度脫貧攻堅和健康扶貧考核督導範圍。

按照科室佈局、設備配置、形象設計、人才培養“四個統一”的要求,于都縣新建衛生室統一按照診察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觀察室、藥房、計生藥具室、人口學校、值班室、衛生間等“八室一間”的標準建設。截至今年3月,全縣列入規劃的316個衛生室中竣工驗收293所,投入使用282所,在建項目主體工程均已全面完工。

與此同時,于都縣自2016年起配套推行農村衛生室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計劃,培訓經費統一由政府買單、財政解決。目前已累計培養定向醫學生57名。

該縣衛生健康委基建負責人孫文生表示,建設公有產權衛生室既是推進分級診療、保障村民享有基本醫療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平臺,更是落實健康扶貧提升工程、確保貧困村按期脫貧的有力抓手。

現如今,在於都縣廣大鄉村,一座座嶄新美觀、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內外兼修的標準化公有產權衛生室,已經成為該縣美麗鄉村畫卷中的一道道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